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常燕燕赵晓卫

常燕燕赵晓卫(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450016)

【摘要】目的观察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3-5ml/d,加入10%葡萄糖液30ml持续静脉点滴,维持4-6h,疗程10-14天。结果两组在中枢性呼吸衰竭、胃肠功能紊乱、循环不良、肾功能不全、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逆转脑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脑活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部损伤[1]。至今仍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除窒息复苏外尚无公认的有效防治方法,虽然产科和新生儿监护技术不断发展,但HIE发病率仍很高,病死率和成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均较高[2]。因此,HIE的早期诊断以及及时规范治疗,越来越引起所有儿科工作者的重视。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诊断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胎龄(38.02±2.31)周,年龄(4.89±3.72)h,出生体重(3.21±1.25)kg,1minApgar评分(3.96±1.01)分;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胎龄(38.11±2.05)周,年龄(5.25±2.69)h,出生体重(3.56±0.98)kg,1minApgar评分(4.12±0.74)分。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已排除了各种感染、先天畸形、代谢性疾病及母亲分娩过程中应用药物史等病例。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维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良好的血液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鲁米那止惊,速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甲氯酚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活素3-5ml/d,加入10%葡萄糖液30ml持续静脉点滴,维持4-6h,疗程10-14天。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48h内患儿意识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恢复;有效:用药48h内患儿意识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病情恶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用药5天后,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用药5天后,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8%。两组资料均值比较用χ2检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于严重低氧血症造成脑缺血性损害,出现脑水肿脑组织损伤,而其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多见偏瘫、癫痫、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及视听障碍,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智能影响更大[4],目前国内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在不同条件的医院和地区为3%-10%,病死率为2%-15%,由此引起的智力、行为障碍为1.3-15.3%,因此HIE患儿的治疗显得极为重要,缺氧缺血引起脑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最早、最基本的是能量代谢障碍,随后发生一系列“瀑布”反应,如氧自由基生成增加,细胞内钙超载以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促使受损神经细胞趋向死亡。脑活素对神经细胞生长、轴浆转运和再生起重要作用;能明显清除自由基,降低内皮素,防止缺血区血管及微小血管强烈痉挛所造成的脑组织持续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因而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5]。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综合疗法相比,脑活素治疗HIE在总有效率有所提高,患儿惊厥易于控制,意识障碍、肌张力等神经症状、体征恢复快,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7-228.

[2]赵临风.HIE预后.中华儿科杂志,1996,34:76.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55(2):99-100.

[4]张伟,吴婉芳,王贺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12-414.

[5]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关于早期教育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防治智力低下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6):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