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诚如此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发展的科学理论。恩格斯在晚年时曾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直截了当地要求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时,应当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变化发展的时代条件和特点相结合,加以创造性地具体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80年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简介:科尔曼提出,社会科学的解释重点应该是社会系统的行为,而对于社会系统行为的解释存在“从宏观到宏观”和“从微观到宏观”两种解释逻辑。“从微观到宏观”的解释逻辑面临着如何从微观向宏观转换的难题,这一难题可以称为“科尔曼难题”。理解政策变迁逻辑,也面临着政策过程中的“科尔曼难题”,需要回答微观的政策行动者如何推动了政策变迁这一宏观现象。以“科尔曼难题”作为参照系可以更加清晰地厘清间断一均衡理论的发展轨迹。间断一均衡理论起源于“从宏观到宏观”的解释逻辑,强调政策场所和政策图景对于间断~均衡现象的解释,从而分别发展了“认知摩擦和制度摩擦”、“不成比例信息处理模型”和“注意力分配、随机过程和一般间断假设”等理论,不自觉地回答了科尔曼“从微观到宏观”转换中的三个理论命题。目前,理论演进的最新趋势是从间断一均衡理论向行为公共政策理论跨越,它预示着“科尔曼难题”成为理论自觉的组成部分之一。
简介: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公共服务精神本质上是对公共领域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新呼吁。该理论强调普通个体身上应具有与政治相关的品质,这实质上是将“公民”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促进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公共行政学界研究新公共服务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我国应用该理论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精神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简介:我国的革命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丰硕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也因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曾出现了多次"路线斗争",对立的对方都坚信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还讲过"马列主义、马列主义,就是扯皮主义",还说"世界上一百多个党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了",这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千差万别。为什么会这样?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地研究现实社会由于社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若要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继续发挥作用,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继续研究变化了的对象。因而出现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他们都以世界整体形势为背景,其中列宁主义集中研究了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社会,毛泽东思想
简介: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发轫于马恩,到20世纪70年代,以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为载体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理论生命力在城乡关系及郊区化等领域表现得最为充分。邓小平根据中国区域发展和城乡社会空间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两个大局"和"两个支持"的激励策略,促进社会空间的整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未来区域和城乡社会空间整合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