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中医内科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中选择 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 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 59例显效, 34例有效, 7例无效,对照组 28例显效, 53例有效, 19例无效,比较总有效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 引言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属于理气方剂,适用于由于肝郁气滞所致的消化道疾病,且可用于治疗嗳气及腕腹胀满等胃肠道疾病。本文为了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中的运用,选择 200例胃肠疾病患者且分成 2组进行比较。现在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共 54 例,均选自我院消化内科患者,收治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分析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原因,按照以往的常规治疗方式,合理开展各项治疗工作。观察组患者另外增加使用针对性治疗措施。 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占据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与患者胃肠系统、胆道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较大的关系,为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症状,需找出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将临床治疗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分析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口腔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中17例为牙根尖周病,16例为龋齿,8例为牙周病,16例为牙髓病,3例为其他疾病,经对症治疗,56例为显效,2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6.67%。结论:常见口腔疾病包括牙根尖周病、龋齿、牙周病、牙髓病等,通过临床诊断采取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确保口腔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所接纳的偏头痛患者58例,采用双盲、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常规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本研究 90例呼吸内科患者均为本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所有患者均采取抗生素药物,同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状况进行探究。结果 90例呼吸内科患者均采取抗生素治疗,总计使用 32种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的抗生素如下:青霉素钠 4例,环丙沙星 5例,头孢呋辛 6例,阿奇霉素 8例,阿莫西林 9例,头孢哌酮 10例,头孢他啶 11例,占比分别是 4.44%、 5.56%、 6.67%、 8.89%、 10.00%、 11.11%、 12.22%,抗生素使用具体方法:根据药物使用率分析: 40例一联药物治疗,占比 44.44%, 37例二联药物治疗,占比 41.11%, 11例三联药物治疗,占比 12.22%, 2例四联药物治疗,占比 2.22%。结论 针对呼吸内科患者,确保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助于药物滥用问题发生率降低,尽可能防止抗生素使用时间过度影响患者。
简介:摘要 :目的:阐述神经内科视频脑电图检查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分别为 97.1%及 100%、检查成功率 100%、患儿家属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满意度,分别( 95.36±1.20)分、( 96.10±1.38)分及( 94.55±2.17)分。对照组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分别为 61.8%及 73.5%、检查成功率 61.8%、患儿家属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满意度,分别( 78.95±3.64)分、( 80.45±3.40)分及( 79.66±1.7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神经内科视频脑电图检查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提高检查成功率。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2017年 10月— 2018年 11月期间的 1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诊断常见的不同类型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处理措施,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本研究中的患者经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有牙髓病患者 20例,龋齿患者 24例,口腔粘膜病 27例,牙周病患者 29例。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后, 98例患者治疗痊愈,获得了较好效果。对患者随访 3个月,病情复发的患者 10例。结论:口腔内科有很多比较常见的疾病,较为复杂的病情,一些疾病具有类似的表现,加强诊断可提高确诊准确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 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4 月到我院 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 老年患者共 252 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重点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满意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老年患者满意率达到80 .76 %,明显低于心理护理观察组的 91.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心理护理已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结论:基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征的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而且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实践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实验为回顾性分析,共选取研究对象143例,均为我院急诊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均存在突发性急性病并导致昏迷,风险性极高,需到院及时接受急诊内科治疗,而实验中,则对导致患者出现急诊病症及昏迷的病因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据临床分析来看,患者急性病类型较为复杂,包括有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糖尿病病变等,并在以上疾病的影响下出现昏迷,经急诊抢救后,14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抢救成功。结论:导致患者出现急性病症并昏迷的病因较多,通过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科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5月 20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未感染者分为对照对比组和研究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感染及感染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研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对比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对比组,心功能改善不如对照对比组研究观察组有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其中呼吸道感染最易发生;综合分析患者感染与年龄、心功能、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准确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加强临床治疗措施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预防感染,重视对感染患者的保护和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治疗标准。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偏头痛治疗 中中 医内科治疗的相关方法以及效果 。 方法:选择 13 6名患者来参与此次研究,均属于偏头痛患者,在 2017年 12月到 2019年 3月间,患者选择本院来进行 诊治。按照统计学方法来开展科学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以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内科方法来开展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和中医组,然后评估和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后,具体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进而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 结果: 分析评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中, 3 名患者经评估治疗无效,有效人数 65 人,有效率为 95.59% ,对照组 有效人数 54 人,有效率为 79.41% ; 不良 反应 情况 , 中医 组发生率为 2.94% , 对照组 为 7.35% 。所以,研究组所采用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更强, 且 P < 0.05 ,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 结论:偏头痛可以通过中医内科方法来开展切实 有效的治疗 ,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共 54 例,均选自我院消化内科患者,收治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分析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原因,按照以往的常规治疗方式,合理开展各项治疗工作。观察组患者另外增加使用针对性治疗措施。 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占据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与患者胃肠系统、胆道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较大的关系,为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症状,需找出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将临床治疗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治疗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者 60 例参与此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参与研究的患者符合临床诊断 56 例,诊断准确率达到 93.3% ,经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后全部康复出院,患者在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上及时通过科学诊断分析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因及发病机制,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依据,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在临床上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细胞心内膜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新鲜猪心内膜,用包含DNase Ⅰ、RNaseA的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去细胞液进行消化,获得去细胞心内膜材料,并检测其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将去细胞心内膜内表面接种CD34+骨髓干细胞构建小口径血管,连接脉冲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在模拟动态状态下对细胞的黏附力。结果去细胞液可完全去除材料中的细胞成分,去细胞心内膜与新鲜心内膜弹性模量分别为(2.35±0.41) MPa和(2.13±0.36) MPa(n=3,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对CD34+骨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在脉冲生物反应器下培养,当灌注压为40 mmHg(1 mmHg=0.133 kPa)时脱落细胞数为(15.84±4.22)×102(n=3,P>0.05),对比10、20 mmHg时无显著增加,细胞在去细胞心内膜表面存留较好,并形成完整、融合的细胞单层。结论去细胞心内膜具有独特表面形态结构和良好的力学顺应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在动态血流下对CD34+细胞黏附和存留,可作为有用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