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各40例进行研究讨论,分为观察组(非复杂性)和对照组(复杂性),两组都是4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对照组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时、手术时间等明显比非复杂性患者的要高,两组比较,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都可以采取腹腔镜治疗,两组的治疗有效率都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都比较少,不同的是,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的比非复杂性患者的要长一些,但是两者治疗起来都是安全有效,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了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同时也确诊了3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对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和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不但IgG以及IgM有所提高,并且IgA也有所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IgG以及IgM和IgA均没有提高,两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也不同。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有助于在临床中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实施暖肝煎加减结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于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前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者实施暖肝煎加减结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无论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还是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上,研究组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对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实施暖肝煎加减结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经肝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诊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病例编号单偶数,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B组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复发率为10.00%,B组患者复发率为24.00%,即2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较差于A组,2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共实施介入治疗220次,A组106次、B组114次。治疗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和肝区疼痛等症状,68例患者体温升高,且波动范围在37.2~41.0℃,持续时间为1~7天。经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均在1周内得以缓解。结论无论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还是采用经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均可对患者肝癌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期予以控制,但前者治疗效果相对较优,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性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后,在术中超声检查的引导下,解剖并切除门静脉瘤,于文氏孔处放置双腔引流管1根,关腹。术后进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随访情况。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行腹部B超及CT检查了解门静脉情况及有无门静脉瘤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完整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85min,术中出血量约为150mL,术后3d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生活完全自理,术后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未发生出血、门静脉血栓、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未见异常。术后复查B超见门静脉血流良好,腹腔cT血管造影检查示门静脉显影清楚,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9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囊壁样组织,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壁由平滑肌构成,符合静脉结构。随访6个月,患者体质良好,无不适主诉,生活自理。随访期间未发现门静脉狭窄及血管瘤复发,未见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无用药及其他特殊治疗。结论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安全可行,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对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取石效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共114例采取手术治疗的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患者,观察组占58.77%(67/114),采取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对照组占41.23%(47/114),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取石效果、围术期情况和预后。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结石残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可用于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取石效果更优于开腹手术,且前者操作简便、术后康复快、并发症较少,可能与创伤性小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早期肝性脑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个性化优质护理的优质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复发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优质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38/41)、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优质组住院期间肝性脑病复发率(4.87%,2/4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P〈0.05),且优质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中开展个体化的优质护理,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肝性脑病复发,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使得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在非控制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非控制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补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限制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限制性补液,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补液量,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开展临床试验,依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n=35)实施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35)通过其他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8.5%,对照组为17.1%。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将肝切除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帮助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并增强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因此在肝内胆管结石中有加强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腺脂肪浸润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设置了100例同期健康检查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身体检查患者为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患者脂肪肝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糖异常患者为62例,血脂异常患者为77例,血压异常患者为69例,脂肪肝患者为79例。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脂肪浸润和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使用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提示胰腺脂肪浸润,对临床发现隐性患者具有重要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的6月收治的20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放射X线诊断结果,并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计算不同放射X线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结果患者经放射X线诊断后,可以观察到多数患者的脂肪层内有星状、条索状、网状阴影,占60.00%,显著高于其他征象的检出率,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该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00%,同样显著高于其他征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放射X线对乳腺脂肪坏死进行诊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且其对乳腺脂肪坏死的总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其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