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能量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活性、蛋白酶活性及菌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分别予以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0(对照组)、500、600、700、800、900 mJ能量照射,培养7 d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及菌落数,评估菌体细胞活性,采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测定蛋白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菌体超微结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菌落数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及500、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4.05 ± 0.69)、(3.76 ± 0.51)、(3.28 ± 0.41)、(3.09 ± 0.72)、(2.54 ± 0.64)、(2.43 ± 0.41)mm]、菌落数(4 787 ± 597、4 287 ± 761、1 879 ± 275、1 082 ± 248、209 ± 42、72 ±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3、231.85,P < 0.05),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和菌落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0.91,P < 0.05)。对照组、500 mJ组、700 mJ组、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6.60,P < 0.05),700 mJ、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激光能量与蛋白酶活性呈负相关(r = -0.94,P < 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菌体结构完整,500 mJ组菌体结构较完整,600 ~ 900 mJ组结构明显受破坏,且激光能量越大菌体结构破坏越严重。结论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可影响糠秕马拉色菌细胞及蛋白酶活性,破坏菌体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境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6例,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分析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焦虑)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自我效能(GSE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行为管理、认知症状管理、疾病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4.34%)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境状态及自我效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较高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应用结构式家庭疗法随访管理对他们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放化疗患者中,选取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编号法,将这些患者随即编号1-52号,根据单双数的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管理办法,视为参考组,另一组则采用结构式家庭疗法随访管理,视为研究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后心理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差异,以及治疗依从性的不同表现。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不大,p>0.05。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数据明显高于参考组,且治疗依从性总占比96.15%(25/26)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3.08%(19/26),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应用结构式家庭疗法随访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用积极、自信、乐观的心态来对抗疾病,治疗依从性也显著提升,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假体治疗股骨干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股骨干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6.9岁(11~61岁);术前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骨肿瘤类型: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膜骨肉瘤1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明确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和假体,并进行手术模拟。8例患者均在肿瘤切除术后接受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重建术。利用断层融合成像技术评估骨整合情况,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肿瘤学预后。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协会(MSTS)下肢功能评分系统和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36~50个月(平均42.8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丝线固定,末次随访时骨折获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肺部转移及死亡。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获良好骨整合,下肢基本等长。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无菌性松动、深部感染及假体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16.2°±9.1°),较术前(98.8°±10.9°)显著改善;MSTS下肢功能评分为(26.2±2.1)分,较术前[(21.6±1.8)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假体重建术是股骨干瘤性骨缺损的精准重建方式,通过精细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严格的随访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简介:摘要三维(3D)可视化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将二维图像数据转化为三维立体化模型的过程,3D打印技术是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通过3D打印机构建器官实体模型的过程。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发展,三维可视化与3D打印技术在心脏解剖结构的理解和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讨论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回顾分析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并简要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肽重复结构域3(PTCD3)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PCa数据集,利用R语言包"ggsignif"、"survival"、"clusterProfiler"和"GSVA"分析PTCD3在PCa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与PCa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以及其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构建干扰PTCD3表达的PCa细胞株DU145,分别为空白组(DU145 si-NC)和干扰组(DU145 si-PTCD3),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和海马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线粒体功能。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TCD3在PCa组织表达增多(PCa比良性前列腺为2.546±0.306比2.443±0.236,P<0.01)。PTCD3在PCa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高Gleason评分(Gleason评分≥8分比Gleason评分<8分为2.631±0.324比2.485±0.277,P<0.01),肿瘤转移(转移比非转移为2.637±0.356比2.526±0.291,P<0.01)和高临床分期(≥T3A比<T3A为2.570±0.311比2.502±0.286,P<0.05)有关。高表达PTCD3的PCa患者总生存期[风险比(HR)=0.233,P<0.05]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更短(HR=0.526,P<0.01)。PTCD3相关的生物学进程为细胞器裂变,参与组成浓缩的染色体,调控腺苷三磷酸酶活性。PTCD3高表达相关基因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为G2M检测点和E2F靶点;低表达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活性氧通路和异生物质代谢相关通路。成功构建低表达PTCD3的DU145细胞株。沉默PTCD3后,DU145细胞的增殖(si-PTCD3比si-NC为1.267±0.037比2.057±0.069,t=22.480,P<0.01)和侵袭能力(si-PTCD3比si-NC为323.700±28.150比709.300±81.220,t=7.771,P<0.01)减弱;基础呼吸率[si-PTCD3比si-NC为(27.230±6.328) pmol/min比(50.010±4.134) pmol/min,t=5.221,P<0.01]、ATP相关呼吸率[si-PTCD3比si-NC为(20.510±4.542) pmol/min比(43.000±2.109) pmol/min,t=7.778,P<0.01]和最大呼吸率均下降[si-PTCD3比si-NC为(30.020±5.273) pmol/min比(60.070±4.364) pmol/min,t=7.602,P<0.01]。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CD3在PCa组织中表达升高,高表达PTCD3提示患者预后不佳,PTCD3可能参与调控PCa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活性以及细胞分裂的生物学进程,进而调控PCa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direc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分析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双侧海马微观结构改变,为AD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信息,并以此探究NODDI技术对AD和aMCI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招募15例aMCI患者、20例A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al,NC)进行前瞻性NODDI扫描,利用MRIcro软件测量三组双侧海马神经突密度指数(neurite density index,ND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各向同性水分子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 of isotropic water molecule,Viso),三组间各参数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并用LSD检验组间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差异参数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获取相关系数r。结果与NC组相比,aMCI组和AD组双侧海马NDI值和ODI值明显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Viso值显著高于NC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CI组和AD组再进行组间比较,AD组Viso值显著高于a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DI值和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左侧海马NDI值(r=0.656,P<0.001)与MMSE评分正相关最强,左侧Viso值(r=-0.690,P<0.001)与MMSE评分负相关最强;同时,左侧海马NDI值(r=0.632,P<0.001)与MoCA评分正相关最强,左侧Viso值(r=-0.629,P<0.001)与MoCA评分负相关最强。结论aMCI阶段和AD阶段双侧海马神经突数量、体积和排列复杂程度都有显著降低,为探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数据。同时,aMCI向AD进展的过程中,双侧海马Viso值有可能成为重要评估指标,对aMCI和AD的鉴别、随访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群各个认知域的特点。方法共335例患者入组,平均年龄(81.5±9.0)岁,其中认知能力正常者16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30例,痴呆患者39例。测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结合理论确定潜变量以及显变量数量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先观察总体老年人群量表内部结构,再将人群分为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建立测量模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数据的KMO值为0.762,量表测量的维度可以分为4个主要的潜变量: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力、语言能力、注意力。总体数据结构方程模型CMIN值为44.039(P=0.168),总体模型及分组测量模型的指标均提示拟合良好。模型显示:视空间执行力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达0.742;语言能力则最小,路径系数仅0.091。潜变量注意力在分组后对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力、语言能力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72比0.236、1.663比1.102、1.090比0.7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EM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总体上理解量表各个组分的作用,对量表的运用、解读都有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次发病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特征及纤维结构完整性,以及其与强迫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38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35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测量脑白质体积,并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采用基于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测量脑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及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组FA、MD和AD值得到差异脑区。采用儿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强迫症组脑白质体积及差异脑区FA、MD、AD值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顶叶回、左侧边缘叶脑白质体积减小(t=-3.67、-4.21、-3.58、-3.70、-4.34,均P<0.01);左皮质脊髓束、左上纵束FA、MD、AD值升高,右皮质脊髓束、左右丘脑前辐射、左右额枕下束、左下纵束MD、AD值升高,胼胝体辐射线枕部、胼胝体辐射线额部FA、MD、AD值降低,左右丘脑前辐射、左右额枕下束、左扣带回、左右下纵束、右上纵束(颞部)FA值降低,左钩束、右上纵束AD值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组右侧额下回脑白质体积与强迫思维因子分呈负相关(r=-0.355,P<0.05),左侧顶叶回与强迫总分及强迫思维因子、强迫行为因子分均呈负相关(r=-0.361、-0.350、-0.376,均P<0.05);胼胝体辐射线枕部FA值与强迫总分、强迫行为因子分呈负相关(r=-0.410、-0.411,均P<0.05),左右丘脑前辐射MD、AD值与强迫总分呈负相关(r=-0.389、-0.489、-0.446、-0.405,P<0.05或<0.01),左右丘脑前辐射MD、AD值与强迫行为因子分呈负相关(r=-0.558、-0.631、-0.530、-0.539,均P<0.01),左额枕下束AD值与强迫总分、强迫思维因子分呈负相关(r=-0.359,P<0.05;r=-0.499,P<0.01)。结论儿童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脑白质体积减小及脑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受损,除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外还涉及顶叶、边缘叶、胼胝体、皮质脊髓束、下纵束等多个脑区,并且白质结构及纤维结构完整性的异常与强迫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上治疗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的过程中应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集到的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共计8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抑郁症(20例)与焦虑症(20例)与对照组(40例):抑郁症(20例)与焦虑症(20例)。只给对照组患者应用该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联合应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的HAMD、HAMA、PHQ15、PSYCH、SOCIL评分前后变化值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有对比了两组的HAMA、PHQ15、PSYCH、SOCIL评分前后变化值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胃癌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确诊胃癌并已行手术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的患者中选取64例(2020.5-2021.5),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32例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和研究组各行临床常规营养护理、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组护理后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体重增加量明显低于对比组,排气时间及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患者术后给予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优异,预后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态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前二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后两组营养状态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 T MRI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 SIR)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白质髓鞘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6只,A组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假手术,暴露颈部血管而不结扎;B组为MCAO术后24 h组;C组为MCAO术后72 h组。相同条件下进行T1WI、T2WI、DTI扫描,后处理得到SIR、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垂直扩散张量(radial diffusivity, D⊥)图像,勾画胼胝体和外囊区域进行计算SIR值、FA值、ADC值和D⊥值,并进行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扫描结束后取材进行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 LFB)-焦油紫病理染色,测量平均灰度值(mean grayscale value, MGSV)后进行3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数据和病理学平均灰度值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外囊区域的SIR值(P=0.044)、FA值(P=0.001)、ADC值(P=0.001)、D⊥值(P=0.001)降低;C组外囊区域SIR值(P<0.001)、FA值(P=0.002)降低;胼胝体区域SIR值(P=0.031)、FA值(P=0.015)降低。LFB-焦油紫病理染色在脑卒中受损区域髓鞘着色较差,MGSV降低(P<0.05)。在外囊区域,MGSV与SIR值(P<0.0001)、FA值(P≤0.0001)、ADC值(P=0.0127)、D⊥值(P=0.0180)呈负相关。在胼胝体区域,MGSV与SIR值(P=0.0018)呈负相关。结论SIR和DTI的联合使用作为一种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多阶段髓鞘损伤的无创影像学方法,在大鼠实验中得到有效验证,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黄斑区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4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1~75(49.7±11.4)岁;观察组中,发生视野缺损者纳入视野缺损组24例24眼(将视野缺损更大的一侧眼纳入观察),未发生视野缺损者纳入视野正常组18例18眼。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机器数据库中挑选同期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者42例为健康对照组,将其右眼纳入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视力、视野和OCTA检查,并采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的厚度,以及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RCP)和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的血管密度进行定量评估。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将视野缺损组、视野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鞍区占位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与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视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鞍区占位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血管密度对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野缺损组患者的mGCC和pRNFL厚度、RPC和SRCP血管密度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密度(RPC和SRCP)与视网膜结构厚度(mGCC和pRNFL)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不同的视网膜结构厚度对血管密度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RNFL厚度、mGCC厚度、RPC血管密度、SRCP血管密度诊断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767、0.756、0.707、0.702。结论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患者的黄斑区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结构厚度和视网膜血管密度明显降低,且与患者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OCTA检测可定量评估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结构厚度,在鞍区占位视交叉压迫病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CLEC9A)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数据库的泛癌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明确CLEC9A在泛癌中的差异表达,继而Kaplan-Meier分析CLEC9A的表达与泛癌的总生存期和疾病特异生存期的关系,并分析CLEC9A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验证CLEC9A在肝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结果基于配对与非配对的泛癌及正常样本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CLEC9A表达水平[0.183(0.069~0.338),0.187(0.076~0.405)]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CLEC9A表达水平[0.343(0.242~0.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预后比低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较好,具有较低的临床分期,总体生存期[风险比(HR)=0.61,P<0.05]和疾病特异生存期(HR=0.54,P<0.05)均显著长于低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CLEC9A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正相关,高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CD8+T细胞(28.310±3.855比17.328±2.573)和Th1细胞(5.470±1.548比1.261±0.521)浸润较低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显著(t=2.370、2.577,P<0.05)。结论CLEC9A可能通过调节肝癌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参与肝癌的进展,有望成为肝癌诊治过程中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标准和新型治疗靶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aslow理论的护理管理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淋巴瘤患者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淋巴瘤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Maslow理论的护理管理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焦虑)评分、慢性病自我效能(CDSES)、自我护理能力(ESCA)、应对方式(SCSQ)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疾病管理自我效能、CDSES总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分值较干预前增高,消极应对分值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65%)、护理工作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80.43%、7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基于Maslow理论的护理管理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淋巴瘤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心境状态及自我效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应对方式,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124例HIE患儿,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PDCA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IE分度、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并发症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IE分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7.74%(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控制管理式PDCA干预在HIE患儿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控制病情,确保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完整性,并在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