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为科学评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地区治理效果,进一步探索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云南沾益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径流小区土壤改良产流产沙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产流量最多,水保林产流量最少。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荒山草地、坡耕地、梯地、经果林水保林,其土壤侵蚀量分别占总侵蚀量65.00%、56.13%、52.43%、50.35%46.03%;2)水保林、经果林、梯地坡耕地可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3)治理后坡耕地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经果林水保林次之,荒山草地全氮质量分数最低,坡耕地、经果林、水保林梯地土壤全氮量分别较荒山草地高90.63%、74.48%、26.56%22.4%,全磷质量分数分别较荒山草地高123.64%、96.36%、67.27%16.64%。综合分析表明: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水保林效果最好,经果林、梯地坡耕地次之。该研究为解决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

  • 标签: 石漠化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 简介:摘要岩溶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是对岩溶区土地产生破坏影响重要因素。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岩溶地貌类型为代表,从岩溶地区土地生态脆弱对环境影响敏感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峰丛峰林类土地比较容易产生退化,溶丘溶原类土地脆弱可能比峰丛峰林类小;岩溶地区各土地类型均比较敏感。从而揭示对这类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时容易产生问题敏感程度,提醒土地使用者加以注意并进行防范处理。

  • 标签: 土地敏感性 评价方法 岩溶地区
  • 简介:毕节地区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工程及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毕节地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分析,阐明了贫困山区进行生态建设迫切,并针对贫困山区特点提出了一些适合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贫困山区水保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 标签: 毕节地区 贫困山区 小流域 可持续发展 灾害预警
  • 简介:探讨了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的应用,并以云南省文山州盘龙河为例。把它运用到河流悬沙浓度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研究中。结果表明:①M—K检验同样适用于河流悬沙浓度趋势与突变分析;②盘龙河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河流悬沙浓度一直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1999年后有下降迹象;③盘龙河河流悬沙浓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突变点,其一在1973年,其二在1999年。

  • 标签: Mann—Kendall检验 趋势 突变 河流悬沙浓度时间序列 盘龙河
  • 简介:根据脱钩理论基本内涵,利用2005~2015年水资源利用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计算得到2005~2015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弹性系数D,并根据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进行划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2015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脱钩状态类型组成减少,云南各地州脱钩状态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数量组成看,云南省各地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态势总体呈现弱脱钩态势,其总体上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使用量均在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增长率;从脱钩弹性系数D值看,云南省各地州总体上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呈现脱钩态势,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空间分布变化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滇西等地区主要呈现强脱钩态势,协调性良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滇中、滇东等地区,主要呈现弱脱钩态势。

  • 标签: 水资源 经济发展 脱钩状态 空间格局 云南省
  • 简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中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存在错误,且该公式至今未修订,这从侧面反映我国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文件编制质量不高,应加大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较为健全基层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点体系。

  • 标签: 规范 公式 基层 水土保持
  • 简介:土壤侵蚀系统是一个典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系统内部侵蚀发育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为了对该过程进行精确模拟预测,需要发展有效技术方法。元胞自动机(cellularautomata,CA)是一种具有时空特征离散动力学模型,采用"自下而上"构模方式,对于模拟分析具有空间特征土壤侵蚀系统具有先天优势。由于空间尺度变化所引起土壤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过程影响不同,CA模型在坡面尺度下主要针对细沟侵蚀土壤颗粒变化,在小流域尺度下涉及到更多元胞状态更加完整侵蚀过程,在大区域尺度下重点研究气候地貌之间相互作用。不同空间尺度建立CA模型没有确定转换规则,模型通用较低,今后需要在三维可视化、智能化等方面深入研究CA模型在土壤侵蚀领域应用。

  • 标签: 土壤侵蚀 元胞自动机 空间尺度
  • 简介:本文对长汀县河田镇严重水土流失区一处次生落叶阔叶林进行植被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工治理后经砍伐而形成采伐迹地,有可能形成以落叶阔叶树头序格木为主森林植物群落。这一结果为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区时,选用耐旱、耐瘠阳性落叶阔叶树种提供依据。由于头序槐木对当地环境有较好适应,可作为水土流失区一种较适宜造林树种。

  • 标签: 植被调查 落叶阔叶林 头序楤木林 群丛
  • 简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控制是一个变化过程,随着工程进行,各个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本文针对工程建设规模、扰动地表面积特点及施工不同阶段产生水土流失情况,采用定点动态相结合方法进行监测,以更好地掌握各阶段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及流失强度,为治理新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 标签: 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 水电站 水土流失 建设过程 动态变化
  • 简介:通过对红竹林、云南甜竹林、混交林裸露地定点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裸露地地表径流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20094.572t/kim^2·a,为剧烈侵蚀,而其他3种林地土壤侵蚀量都在允许侵蚀范围内,不同林分类型具有“上拦下蓄,层层防护”水土保持功能。在统计期内,不同林分类型增加涵养水源效益值为0.790—0.932万元/hm^2不等;红竹林、云南甜竹混交林保肥效益分别为1.470万元/hm^2、0.863万元/hm^21.725万元/hm^2;3种林分固持土壤效益值为0.216万元/hm^2左右,其综合效益分别为2.477万元/hm^2、1.877万元/hm^22.874万元/hm^2.

  • 标签: 水土保持功能 效益评价 固土保肥 水源涵养
  • 简介:通过对稻草覆盖客土措施(ⅠⅡ)建立荔枝果园14年后严重侵蚀赤红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荔枝园后,采取措施果园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善,表层土壤容重结构体破坏率呈措施Ⅰ〈措施Ⅱ〈对照变化趋势。措施Ⅰ措施Ⅱ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是对照1.75倍1.65倍,措施ⅠⅡ〉0.25mm水稳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88%42.52%。②措施Ⅰ措施Ⅱ表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土壤速效K含量增加幅度最大。③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果园不同治理措施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排列顺序为:措施Ⅰ(1.000)〉措施Ⅱ(0.782)〉对照Ⅰ(0.333),措施Ⅰ(0.923)〉措施Ⅱ(0.801)〉对照Ⅰ(0.333),表明果园覆苹措施是改良侵蚀退化赤红壤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侵蚀赤红壤 荔枝果园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灰色关联
  • 简介:根据莆田市土壤侵蚀特点,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壤抗蚀年限法有效地实现莆田市水蚀区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分级评价,并通过分析不同坡度、高程下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情况,探讨了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在空间上分布特点,评价分析结果可为今后莆田市土壤侵蚀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中所采用评价方法也可为今后省内其他水蚀区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调查评价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GIS) 水蚀区 土壤侵蚀后果危险度 评价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强度侵蚀红壤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在长汀县选取4个具有代表措施,采样分析不同措施区各种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强度侵蚀红壤经过多年治理后,土壤区系中三大菌落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都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对比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微生物性质质量指数,可以看出乔灌混交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效果最明显,封禁管理效果相对较差。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强度侵蚀 治理措施 土壤质量
  • 简介:依据灰色系统建模理论,建立长汀县森林火灾高火险年重灾年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模型模拟检验精度达到一级水平,模型发展系数-a小于0.3,可用于该县森林火灾灾变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间,该县将出现4个森林火灾高火险年,3个森林火灾重灾年,出现间隔期为3~5年,预测平均相对精度达到98%以上,2017年既是高火险年,又是重灾年,预测精度分别为97.92%98.19%。

  • 标签: 灰色系统理论 森林火灾 灾变预测 模型 长汀县
  • 简介:生态农业建设是区域水土保持重要组成,因地制宜生态农业模式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能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生态农业发展历程,重点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我国南方目前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为推动我国南方生态农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生态农业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模式
  • 简介:工程边坡植物防护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洞挖弃渣2#渣场为例,通过渣场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渣颗粒〉4mm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渣发芽率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发芽率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6种灌草种适应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车桑子,均可用于渣场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渣场边坡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对象,研究游憩活动对泰山植被、土壤、水体影响以及游客对环境改变可接受程度。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植被、土壤水体冲击程度均为南天门景点〉扇子崖景点〉天烛峰景点〉桃花峪景点;游客对环境改变可接受程度依次为桃花峪景点〉天烛峰景点〉扇子崖景点〉南天门景点。方差分析显示,4个景点受游憩活动冲击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游人数量与植被、土壤、水体受到冲击程度均呈正相关,其中,植被土壤是两个最主要受冲击对象,且植被与土壤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游憩活动环境冲击调查评估,有利促进泰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游憩冲击 调查评估 泰山
  • 简介:为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与土壤水分特征之间关系,应用离心机法及定水头法分别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该地区植被措施下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水平达极显著.参数a大小与不同植被有一定关系,且呈现出有规律变化,苜蓿>沙棘>天然草>杏树>柠条>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然草与苜蓿最高,农田最低,沙棘、柠条等灌木林地居中.在同一吸力范围内,苜蓿含水量最高,沙棘次之,天然草、柠条及杏树含水量基本相同,农田最低.在低吸力段土壤平均含水量为苜蓿>沙棘>农田>天然草>杏树>柠条,但除苜蓿及沙棘外,农田、天然草、杏树及柠条差异不大.在中吸力阶段,平均土壤含水量苜蓿>天然草>杏树,且苜蓿相对较高,随着土壤吸力增大,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凋萎含水量除苜蓿最大,其次为沙棘天然草,柠条、杏树次之,农田最低.

  • 标签: 黄土丘陵区 植被措施 土壤水分特征
  • 简介:以沈阳市天柱山附近工程弃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25°坡面上不同土壤颗粒级配工程弃土在1.0、1.52.0mm/min3种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生径流量产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所用Ⅰ~Ⅴ组土样随着降雨强度增加(从1.5增加到2.0mm/min),累积产沙量分别增加12.55、7.56、12.00、8.8110.41g,而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下,3个最大与最小累积产沙量差值分别为6.39、11.6413.78g;2)产沙量随细度模数增大而减少;3)在降雨强度、坡度、降雨历时等因子一定条件下,土壤颗粒级配对径流量影响比较小,不同颗粒级配土壤累积径流量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颗粒级配 降雨强度 产沙量 细度模数
  • 简介: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重要指标,一直是干旱遥感监测研究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EVI、红波段反射率、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构建了基于Nir-Red反特率光谱特征空间EPDI模型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利用野外同步测量数据对PDI、MPDI、EPDI三种干旱指数模型获取拉萨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PDI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土壤水分,其样本点相对误差仅为0.10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1,反演精度相比PDI、MPDI(0.1646、0.1472)分别提高了36.83%29.35%,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大尺度干旱动态监测提供新途径。并且相比MPDI,EPDI模型参数更容易获取,模型构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从而为模型大范围推广提供可能,具有很好应用意义。

  • 标签: 土壤水分 干旱检测 NIR-RED光谱特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