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麻醉前扩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加例。N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A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B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C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记录术前、诱导时及手术开始后,5min、10min及术毕时的血压和心率。术后采用双盲法连续观察24h,每4h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诱导后4组患者MAP较诱导前均有下降,其中N、A2组下降明显(P〈0.05);B、C2组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24hPONV发生率A、B、c3组明显低于N组,且c组与A、B2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和诱导前扩容均能较好的预防LC后PONV的发生,两者联合应用抗PONV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救治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取先转运后急救的方式,完成急救处理,观察组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方式,完成急救处理。结果:观察组寻求救治、开始救治、院前救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方式,院前急救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在研究中,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科急诊治疗干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例,急救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昏迷程度、生命质量评分为9.79±0.75、6.87±1.54、89.98±1.43,优于对照组11.65±0.98、7.98±1.34、82.87±1.98;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93.33%。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急救护理路径有利于强化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在今后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直肠癌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为研究病例时间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人数共计25例)、观察组(人数共计25例),一组采取常规干预,另一组采取盆底康复训练,以生活质量、低位前切除综合症、临床指标为观察指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低位前切除综合症发生率数值在统计学上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数值在统计学上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数值在统计学上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具有减少低位前切除综合症发生的效果,且临床指标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为了合成天冬氨酸三肽醛衍生物前体,Weinreb酰胺Boc-Asp(OBzl)-β-Ala-Asp-(OBzl)-N(OMe)Me.方法采用DCC,IBCF法合成Weinreb酰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用于肽合成;Boc作为氨基酸的N-保护基.结果成功合成了Boc-Asp(OBzl)-N(OMe)Me(3),Boc-β-Ala-Asp(OBzl)-N(OMe)Me(5),andBoc-Asp(OBzl)-β-Ala-Asp(OBzl)-N(OMe)Me(7).结论合成了有用的天冬氨酸三肽醛衍生物前体.
简介: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绝经前子宫全切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术后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雌激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周开始口服坤泰胶囊,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6%(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大幅度升高,至术后6个月逐渐下降,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平稳,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雌二醇(E2)大幅度降低,至术后6个月逐渐升高,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平稳,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绝经前子宫全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55例,重症组47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行血浆NT-proBNP及NE检测,重症组患儿进入恢复期后复查。结果普通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进入恢复期后血浆NT-proBNP、NE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NT-proBNP、NE水平可作为重症HFMD早期识别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措施的为对照组,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3.3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诊治时间。应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抢救率的提高,具有推广价值,最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2例符合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情况不同,越年轻感染情况越严重;且在进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不同分型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感染情况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分型检测,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诊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S3~5双开门手术入路行骶前病变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骶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针对患者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给予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处方,在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前,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采取阶段性、目的明确且持续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强化在S3~5双开门手术入路行骶前病变手术患者的遵医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心理和机体功能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联合运用院前急救和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的救治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救治,治疗组则联合应用院前急救以及急诊介入溶栓一体化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7.37%、81.58% ,P<0.05;并发症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26%、7.89%,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院前急救以及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可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院前昏迷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对一次性置管时间、安全转运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昏迷患者54例为研究组,均实施院前气管插管,另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昏迷患者55例为对照组,均实施入院后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确诊时间、急诊室留观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一次性置管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安全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家属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的Hp感染、p53蛋白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患者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40%、60%、70%和72.5%。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25%、50%、62.5%,其中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0、10%、30%、78.75%,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的胃癌病例,p53、hTERTmRNA阳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病例(P〈0.05);p53阳性的胃癌中端粒酶基因表达均为阳性,p53阴性的胃癌中有部分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66.7%)。结论Hp感染与p53基因的突变、hTERT活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化,但端粒酶激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p53基因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