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胶原蛋白海绵填入拔牙创后胶原蛋白海绵对牙槽窝早期骨愈合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兔拔牙模型,左侧拔牙创内植入胶原蛋白海绵为实验侧,右侧拔牙创为空白对照侧。拔牙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骨密度检测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拔牙创牙槽窝愈合情况。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1、2、4、8周,实验侧牙槽窝新骨形成明显优于对照侧;术后12周,2组新骨形成无显著差异。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入拔牙创能促进牙槽窝早期骨愈合。

  • 标签: 胶原蛋白海绵 拔牙 骨密度
  •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曲面体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曲面体层片 骨测量 牙槽嵴增高术 颌骨高度
  • 简介:为了鼓励我国口腔医学青年人才迅速成长,促进我国口腔基础研究发展,中华口腔医学会与香港大学牙学院共同发起设立'优秀青年口腔基础研究论文奖'。获奖青年将赴香

  • 标签: 优秀青年口腔 口腔基础 基础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和骨碎补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其牙周组织改建作用。方法:选取72只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骨碎补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丹参组每日灌服6g/kg丹参水煎剂,骨碎补组每日灌服6g/kg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每隔7d加力1次。三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d分批次处死,每次6只;剥离头颅骨,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及牙槽骨密度,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骨碎补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三组破骨细胞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变平缓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槽骨密度都呈现降低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降低缓慢(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丹参和骨碎补水煎液可促进大鼠牙周膜内破骨细胞生成并维持牙槽骨密度,有利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

  • 标签: 丹参 骨碎补 正畸 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 改建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类患者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类型,并形成各自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优势.安氏Ⅱ类错(牙合)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三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试件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增加而增加,10wt%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性抗菌作用。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锌离子释放 抗菌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性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和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性和戴用舒适性。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锶作为生物体内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骨基质形成中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掺锶羟基磷灰石、掺锶磷酸钙、掺锶硅酸钙、掺锶硫酸钙、掺锶硼生物活性玻璃等复合材料在骨组织改建及诱导中应用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 标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生物活性材料 骨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学龄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和口腔健康之间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7~12岁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方案进行口腔检查,分别记录乳牙和恒牙龋失补牙数(dmft/DMFT);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根据受检儿童性别、年龄和BMI,分别计算患龋率和龋均。根据《中国6~19岁儿童青少年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评价消瘦,《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将受检儿童分为4组: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BMI与龋病相关性。提取7、9、12岁城乡汉族学生口腔数据及BMI数据研究。结果7、9、12岁儿童总数2903人,乳牙患龋率为32.3%(937/2903),恒牙患龋率为3.7%(108/2903)。乳牙龋均为1.27,恒牙龋均为0.09。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0.8%(313/2903)、72.9%(2116/2903)、9.2%(267/2903)、7.2%(209/2903)。消瘦组儿童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P=0.000)。消瘦与乳牙龋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瘦与乳牙龋发生有相关性,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乳牙患龋程度。儿童超重/肥胖与龋病之间未见关联。

  • 标签: 龋齿 人体质量指数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目的:评估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分化为成肌样细胞能力,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作为肌肉组织工程新种子细胞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经腺病毒介导MyoD(Ad—MyoD)基因转染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情况,并行成肌细胞标志物检测。结果:转染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可见肌管样结构。myogenin及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向成肌方向转化,有望成为肌肉组织工程新种子细胞。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成肌样细胞 MyoD基因 种子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期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和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性(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生存期、肿瘤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VEGF表达与腺样囊性癌转移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本文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外泌体生物发生、胞内转运与释放、胞间作用等过程,以及外泌体在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外泌体内包含蛋白质、mRNA、miRNA作为潜在口腔疾病诊断标志物临床价值,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外泌体 胞间交流 口腔疾病 胞外囊泡
  • 简介:口腔多数疾病是在以细菌为主多种炎症因子作用下发生,炎症因子引发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机体破坏。口腔内不同组织炎症是复杂且多因素参与,与许多系统性疾病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s)作为一类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病原模式相关分子并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研究显示,TLRs在多种口腔疾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TLRs与口腔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TOLL样受体 口腔疾病 炎症反应 固有免疫
  • 简介:有限元分析可以准确描述下颌骨标奉生物力学性状,而获得准确弹性模量,是保证有限元分析与试验数据结果一致必要条件。本文重点综述了人下颌骨皮质骨、松质骨弹性模量研究现状,并对不同种属动物领骨弹性模量差异,以及影响颁骨弹性模量因素和弹性模量测量进行论述。

  • 标签: 下颌骨 有限元分析 弹性模量
  • 简介:牙髓血运重建术通过彻底有效根管消毒,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和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并为这些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环境,使其在信号分子和盖髓剂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诱导,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等,从而使牙根在长度和厚度上得以继续发育。在不久将来,牙髓血运重建术有可能成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和部分根尖周病变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牙髓血运重建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年轻恒牙
  • 简介:疣状癌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特征、生物形态学及细胞动力学特征恶性肿瘤。1948年,Ackerman首次将它作为独立实体瘤从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中划分出来并予以命名。口腔疣状癌(oralverrucouscarcinoma,OVC)主要好发于上、

  • 标签: 口腔疣状癌 CARCINOMA 鳞状细胞癌 动力学特征 生物形态学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种植体作为固定装置,初步探讨种植体固定与DDM植入改良三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应用可能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体固定改良三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在术后4周、9周、14周依次处死两只动物,所有标本经脱钙组织学检查(HE、新三色)、非脱钙组织学检查(荧光、甲苯胺蓝).结果:术后14周,DDM已基本吸收形成骨,三明治区形成成熟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体为骨性结合.结论:种植体固定和DDM植入改良三明治术是治疗萎缩牙槽嵴一种可采用方法,为将来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种植体固定 三明治技术 牙槽嵴萎缩 实验 DDM植入 牙槽嵴增高
  • 简介:背景:应用短种植体(7mm)修复后牙缺失临床资料较为有限。目的:报道在颌骨萎缩后牙区使用短种植体(7mm)负载1年后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27名患者,用217枚种植体支持165个固定修复体。手术植入时即安装好最终基台,11名患者(18枚种植体)采用丙烯酸树脂制成暂时冠/桥即刻负载。在患者水平观察以下指标: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结果:随访7个月后有3名患者5枚种植体失访。1年随访期内.127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217枚种植体中有10枚种植体发生失败,在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成功率为95%:平均骨吸收水平为1.27mm(标准差=067mm);惟一观察到并发症是有1枚种植体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炎。结论:7mm短种植体负载1年后获得了较高成功率(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成功率为95%).表明应用短种植体是一种可行方案,但还有待于更完善长期随访加以证实。

  • 标签: 即刻负载 一段式种植 前瞻性研究 短种植体
  • 简介:渗透树脂作为一种新型充填材料,因其具有低粘性特点及更小表面张力,可进入龋损微小孔隙并堵塞封闭形成屏障,起到阻止龋损进展作用,因而使用渗透树脂预防和治疗早期釉质龋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关注。鉴于渗透树脂具有优越物理化学性能,本文对渗透树脂渗透性、老化性以及对显微硬度影响进行讨论。

  • 标签: 渗透树脂 早期釉质龋 渗透性能 紫外老化 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