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和体检的50例骨创伤患者、50例骨创伤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以及50例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为骨伤组、DVT组及健康组。对此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含量(D-D)、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骨伤组、DVT组的D-D、FIB以及CRP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DVT组的D-D、FIB以及CRP含量显著高于骨伤组(P<0.05)。DVT组治疗后,D-D、FIB以及CR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要想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就必须降低以上三种危险因素的含量避免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消退。

  • 标签: 骨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内科患者中大部分都是长期慢性疾病者,患者年龄高,免疫力低,因此,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经常是院内感染的好发对象。医院感染不仅仅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的水平和名誉,还会加重患者的病痛程度,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经济困难。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只有对其感染因素有着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根据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探讨,对其感染情况进行探讨,并且分析造成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希望能够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

  • 标签: 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 医院感染 高危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0例手术切口未感染的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均比对照组大,化脓性穿孔和逆行法切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切口长度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诸如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化脓性穿孔和逆行法切除等,为此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防治,以此有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期恢复。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并为其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及相应医护人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名患者,实施相应组别手术的医护人员分为医护人员对照组和医护人员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进行常规手术操作流程,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分别进行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职业防护措施,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危险因素和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检查到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对照组有2例在应该粘贴相关标识处未标明或标识不清、3例防护意识不到位,3例防护制度不健全,3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未及时处理,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全程中,无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有2例医护手术人员沾染羊水、3例出现手套破损,3例出现沾染体液、3例出现锐器划伤,3例出现感染。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锐器划伤,沾染孕产妇的分泌物、羊水、血液等,做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护措施有利于加强职业防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剖宫产 危险因素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普通手足口病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为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临床特征重视,准确掌握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市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在某市体检机构进行健康体检者1053名,其中135例HUA体检者作为研究组,其他91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尿酸(SUA)水平与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臀围、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肌酐的相关性。结果HUA研究组S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P<0.01)。研究组中SBP、DBP、LDL、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WHR、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体重、BMI、腰围、臀围、FPG、TC、HDL、尿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UA水平与体重、BMI、SBP、DBP、腰围、臀围、WHR、TC、TG、LDL、尿素、肌酐呈正相关(P<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与FPG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DL是HUA的保护因素,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TC、TG、LDL、肾功能不全成为HUA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危险因素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和风险的应对方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诊抢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62例,整理患者的相关资料,研究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护理原因。结果本次研究中,1级医疗事故出现4例(发生率为6.52%)、2级医疗事故出现6例(发生率为9.68%)、3级医疗事故出现22例(发生率为35.48%)、4级医疗事故出现28例(发生率为45.16%)。其中,出现11例医疗纠纷。护理因素57例(发生率为91.94%),患者因素5例(发生率为8.06%)。结论加强急诊抢救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可以降低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几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实际护理康复效果,为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水平、疾病复发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年龄、跌倒、皮质激素、低钙饮食以及脆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两组患者在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跌倒情况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医保保险为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提供了医保服务。但是医院在医保管理工作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传统的医保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改的需求。基本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医改大环境下医院医保管理新模式。

  • 标签: 医改大环境 医保管理 新模式
  • 简介: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的现状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升高,在装修房屋的过程中各类装饰材料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论述的室内环境空气问题主要指的是由装修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房屋室内装修在我国已经呈现规模化,并且随着房屋建筑的增多,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大量的室内装修材料都会含有污染物质或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甲醛、苯、氨、氡等挥发性有机物。这些主要污染物的检测和处理工作是今年来我国室内环境空气环境检测的主要工作。

  • 标签: 室内环境 空气检测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于肿瘤的生长、侵袭等行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有别于正常组织细胞所处的微环境。而目前关于胃癌的微环境研究较为清楚的有缺氧、酸中毒、间质高压以及一些蛋白酶的表达,这些微环境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缺少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非编码的RNA分子。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对于胃癌的生长、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微环境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即对长链非编码RNA对胃癌微环境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微环境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患者沟通来实现的,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有效治病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加强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将沟通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一言一行中。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影响护患沟通的要素很多,现分别从护士和患者的角度来讨论每个要素。

  • 标签: 护士病人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外科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使用预防性治疗措施,分析干预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有22例通过手术中处理在手术后无明显脑脊液引流出,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8例患者在手术后有脑脊液漏发生,经积极处理后2周愈合,患者均无感染等情况出现。结论脊柱外科手术并发脑脊液漏采用科学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临床各项症状,改善脑脊液漏液情况,促进患者后期的康复。

  • 标签: 脊柱外科手术 脑脊液漏 因素分析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以及影响护理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护士100名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甲状腺护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中能够看出护士甲状腺的护理能力与很多因素有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做相关报告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分析相关的存在风险因素。结论想要提高护士的甲状腺护理能力,就需要相关的管理者从专业的知识角度对护士的护理水平进行总结和归纳,相对提高护士的工资,提供护士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内分泌科护士 甲状腺 护理能力现状 相关因素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共1445例,进行分析、统计,探讨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的1445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为595例,发生率为41.17%,其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81例、鼻饲胃管感染人数为164例、使用呼吸机感染人数为116例、气管插管118例、气管切开16例。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预防性抗菌药物、鼻饲胃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合并糖尿病、伴吞咽困难和鼻饲胃管是导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脑卒中 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实施前后,农村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方法:以我地新农合实施前后各1a,两个时间段内因ESRD于我院住院的农村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开始透析时的资料。结果:(1)新农合实施后患者放弃透析治疗率明显降低;(2)透析时机有一定改善,但两组透析时机均过晚;(3)放弃透析和透析时机过晚以经济原因为主。结论:新农合的建立,为农村ESRD患者治疗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肾疾病/治疗 肾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实施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根据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切口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切口感染患者为观察组(28例),针对两组行腹部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手段。结果经对比分析后发现手术时间、切口消毒不当、非主刀缝合、肥胖、病房污染、换药不及时等均属于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临床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结论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能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妇产科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各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暴露,人们在医疗方面暴露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医院内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检验科 免疫实验室 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产后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次、宫高、前置胎盘、产前PLT、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或植入等7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评分表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产妇在上述7项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的总分≥6或者产前评分≥4的产妇应进行产后出血重点监护;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于预测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