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中选出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57%,对照组患者为28.57%,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结论行介入治疗的CTO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的36例冠心病人,就麻醉处理做一个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36例冠心病患者,15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术(On-pumpCABG),21例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术(Off-pumpCABG),全部患者术前注意营养心肌和扩冠治疗,术中注意维持血压动力学稳定。结果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心功能都显著改善,Off-pump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苏醒快、费用低,而且Off-pump组平均住院日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通过冠脉搭桥可使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比较,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短期内优势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236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测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脂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两组甲状腺功能状态,分析冠心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结果 冠心病组低T3综合征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01)。冠心病组 FT3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 P< 0.05)。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 FT3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低T3综合征和 FT3水平的下降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加重,与冠心病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桥血管的价值.方法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1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叠400msR-R间期重建,重建图像系列调入3D任务卡内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有无狭窄、钙化及吻合口情况.结果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29条桥血管,其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可用于影像学评价;4例桥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狭窄变细,经DSA检查得到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随访的诊断和评价中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62例,分组方法以随机的形式分配,分常规组(31例,予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常规护理)、干预组(31例,予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呼吸配合训练情况和心率控制程度。结果干预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配合训练情况和心率控制时间的程度都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期间,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其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配合训练的情况,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心率控制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评估平均心率和心率范围对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34例,所有CTA图像数据均包括完整的检查时的心电图数据。由两名熟悉心血管的CT医师在未知扫描期间心率和心率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分级。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评估了134个病人,共1751个冠状动脉节段。不同评分组冠状动脉节段数分别为:1分,899(51.34%);2分,727(41.51%);3分,114(6.51%);4分,11(0.62%)。按照扫描期间的平均心率以70bpm为界分为≥70bpm组和〈70bpm组,5、12、14、16段两组图像质量未见差异.其余各段图像质量可见明显差异(t分别=3.38、3.13、2.28、2.90、2.95、3.50、4.16、3.89、3.24、2.89、3.49、3.51,P均〈0.05)。按照扫描期间心率范围(最高心率一最低心率)8bpm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8bpm组和〈8bpm组,在任何冠状动脉节段均未发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整体图像质量与心率范围之间存在的相关性(t分别=0.45、1.41、0.97、1.27、1.00、1.05、1.69、0.84、0.99、1.48、0.44、0.46、0.48、0.43、0.44、0.20,P均〉0.05)。结论双源CT可以在很大范围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化范围内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图像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后胸骨哆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实施CABG1023例,术后14例发生胸骨哆开。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病人确诊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1例保守治疗治愈,11例再次手术行胸骨再固定术,术后8~10d拆线,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2.56)d。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6年,胸骨稳定,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胸骨哆开是CABG后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应用合理的缝合技术,术后防治并发症,积极治疗咳嗽等诱因,可减少胸骨哆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胸骨松动以及适时的再固定处理,是治疗胸骨哆开和防止纵隔感染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制定更合适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临床护理效果和出院随访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都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部分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出现心源性休克,2例发生局部渗血,1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心脏压塞2例患拔管时表现出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症状,但未休克,1例出现排尿困难。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并发症状消退,无不良后遗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细致的病情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波动,维持恢复期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结果 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结论 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提供舒适护理,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检查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检查,及时发现病灶,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把10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提供舒适护理前后,进行实验效果判断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统计随机法分别对500例患者提供各项舒适护理措施,控制患者的心率后CT冠状动脉检查的成功率,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后,CT冠状动脉检查的成功率由原来的91.6% 提高到97.2% 。结论:患者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率的快慢,控制患者的心率是影响CT检查图像质量能否成功地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明确冠心病诊断的关键。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满足了患者的需求,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确保患者心率保持稳定状态,顺利完成CT冠状动脉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放射CT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共选入疑似患者为60例,给所以患者实施了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及放射CT血管造影3mm重建的小钙化板块、钙化板块检出情况、血管狭窄、闭塞分布状况和诊断效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对放射CT血管造影1mm和3mm重建进行了比较,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小钙化板块、钙化板块检出率较优,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和SCA检出结果对比,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过程中LM/LAD/CRA/RCA均较优,对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了评估,其中敏感度占比为94.92%,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6.66%。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来讲,给其使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1mm重建比3mm重建检出的钙化斑块较高,临床诊断效能较佳,可以对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进行准确识别,更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估,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着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我们研究了一系列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血栓形成的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不当以及术后抗凝治疗的不足是血栓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要更加关注高危患者,并提供个性化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