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发生护理缺陷的病例资料47例,分别从医院、管理者、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本组47例护理缺陷病例中,护理人员服务观念问题13例,护患沟通问题11例,工作任务因素8例,组织管理因素5例,患者及家属人为因素3例,其他因素7例。结论我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服务观念问题、护患沟通问题、工作任务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患者及家属人为因素等,临床上应针对以上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告知与温馨提示在心脏介入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对策。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心脏介入治疗的17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2例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882例应用护理告知与温馨提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严重心律失常、缺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手术部位出血、术中躁动、过敏反应、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7%(P<0.05)。结论护理告知与温馨提示在心脏介入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配合度,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本次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发生护理风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此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结果60例精神科患者发生不安全因素中占比最高的为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61.67%,其次为患者自身疾病(56.67%)与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51.67%)。结论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因素是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在临床护理中药加强对患者护理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同时还需要强化医护人员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及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联体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管理情况,为建立以医联体为载体实行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保证病人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依照2009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3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设计调查内容,对21家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现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中发现所有21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均存在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落后或欠缺,操作规程不规范、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灭菌物品信息无法追溯等缺陷。结论建立以医联体为载体辐射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不但可以彻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不规范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对消毒供应的投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促进消毒供应质量同质化,以确保病人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我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我院第1季度药房6952次药物流通、处理过程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药房药物流通、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本调查发现有72次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原因分析认为主要与药房库房内硬件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药房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水平较低、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等有关。结论在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仍存在诸多的缺陷,其中以设备落后、管理制度缺陷、人员素质低下等为主,因此应重视基层妇幼保健院的药房管理与建设,制定完善的基层妇幼保健院药房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药学部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自愿接受中药制剂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其用药管理对策。结果女性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率略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高于其他类型,经静脉滴注者高于其他非要类型,消化系统(42.6%)及皮肤黏膜(29.2%)累及情况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其中药应用效果,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