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1.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5.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17.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3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炎患者来说,主要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成效性高,而且经临床试验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身体症状均得到显著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53±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40±0.32)cm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及其干预措施,重点评估梳理处方点评干预下对处方病例的影响变化。方法本次回顾性统计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300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以及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300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对两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系统统计对比两组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结果干预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急诊处方合格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在门急诊注射剂处方比例、门急诊联用处方比例方面,点评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对抗菌药物处方实施点评干预,并不断规范和优化处方点评方法、标准,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可强化有效监督,最大限度保证临床各科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确诊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7例,总有效率为93.10%;常规组经过治疗后,有效的有20例,总有效率为68.97%,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更优,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CHF)疾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其规范化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采用药物治疗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规范化治疗,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基层医院在治疗CHF疾病中,有62例(77.50%)患者使用地高辛药物,有71例(88.75%)患者使用利尿剂药物,只有8.75%的比率达成靶剂量;有23例(28.75%)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药物,其只有2.50%的比率达成靶剂量;在疾病的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和对比组分别为75例(93.75%)和42例(52.5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在CHF疾病的治疗上,采用药物治疗的状况不容乐观,采取规范化治疗模式能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其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的降脂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均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药剂量为20mg/d,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为40mg/d,对比两组患者降脂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并且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0mg/d辛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显著,并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抑郁大鼠中左旋氨氯地平合并氟西汀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抑郁模型,将20只高血压抑郁模型大鼠分成2组,分别为高血压抑郁I组和高血压抑郁II组,高血压I组只给左旋氨氯地平5mg灌胃,抑郁II组除给以左旋氨氯地平5mg灌胃外还给以氟西汀20mg灌胃,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FLC-MS/MS)对血药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其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合用氟西汀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Cmax分别为(2.839±0.426)和(2.895±0.447)ng.ml-1,t1/2分别为(46.14±18.06)和(47.21±16.42)h,Tmax分别为(5.966±1.802)和(6.201±1.864)h,AUC0~t分别为(132.5±25.6)和(138.1±36.2)ng.ml-1.h-1,AUC0~∞分别为(155.6±30.2)和(157.7±41.3)ng.ml-1.h-1。结论合用氟西汀不影响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特异性治疗药物十分匮乏。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TGF-β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