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中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和自愿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0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实施常规护理,而对于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具体护理措施是在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对照组患者中有98例手术成功;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以及发生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内,手术室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全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变换,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胃肠功能及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后缩病患中运用改良式压膜保持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以安氏Ⅱ类为主的下颌后缩患者实施固定矫正治疗措施,治疗完成后,给予患者经过改良后的透明压膜保持器进行配戴,观察研究其配戴前后的效果。结果下颌后缩患者在配戴了12个月的改良式透明压模的保持器后,软硬组织均产生了生理方面的变化,通过治疗后的23例下颌后缩患者无复发现象,磨牙属中性关系,覆盖关系相对稳定且呈减小状态。结论经过使用改良后的压膜保持器进行固定治疗的下颌后缩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促使下颌骨完全性的成长发育,有效的协调上颌骨与下颌骨的位置,促进Ⅱ类错牙咬合关系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号钢针在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为长期补液、血管条件差或化疗患者建立无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的静脉穿刺,防止各种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或局部组织坏死。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需长期补液或静脉化疗的患者行PICC置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其中157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35例行9号钢针引导改良塞丁格尔技术穿刺。结果传统PICC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少数出现并发症。9号钢针引导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9%,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操作快速、方便,并发症少。而9号钢针引导改良塞丁格尔技术的PICC置管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补液、化疗患者更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并且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切口在乳腺癌(BC)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断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BC患者86例,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32例)和B组(54例),A组患者行Halsted-Meyer纵切口,B组患者术中行Stewart横切口;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与B组患者相应指标间差异均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26%明显低于A组患者28.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满意度88.89%明显高于A组患者满意度78.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C改良根治术中,Stewart横切口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肢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ICU危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行常规干预的ICU危重症意识障碍患者48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依据MEWS干预的ICU危重症意识障碍患者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拔管率、身体约束使用率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身体约束使用率低于对照组,疾病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依据MEWS进行干预利于降低身体约束率,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对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河东二部抢救室收治的年龄≥60岁老年危重症患者1298例,计算患者的MEWS评分,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按转归(30d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MEW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急诊危重症死亡患者的MEW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8,P<0.001)。老年死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危险度分级的构成比为极高危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危和高危,低危患者最少;而存活组患者则刚好相反,低危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中危和高危,极高危最少;两组患者的MEWS评分危险度分级的构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24,P<0.001)。结论MEWS评分系统可以较好的评估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尤其是30d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科31例肘部血管较差的需PICC置管的患者全部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置管。结果31例全部成功。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L”型切口对比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方法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骨位移骨折患者74例88足,进行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患侧跟骨侧位、轴位和跟骨的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30足,Ⅳ型20足;坠落伤65足,交通事故伤23足,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7.2±7.3)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7人;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21例,45足;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9例,43足;实验组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复诊,对两组患者进行足踝功能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患足优良率81.4%,低于实验组的91.1%,发生创缘皮肤感染对照组、实验组各1例,对照组关节僵硬2例。两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术后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传统“L”型切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