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节律相对功率谱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风病情评估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80名纳入标准的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脑电检测,并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病类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脑电信号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α节律与病情呈负相关,病情越重,α节律相对功率越低且主要体现在前额区、中央区及顶区;θ节律与病情呈正相关,病情越重,θ节律相对功率越高,且体现在顶区、枕区。结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有显著的相关性,以α、θ节律为主,可以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病情。

  • 标签: 中风 脑电相对功率 病情
  • 简介:本文对50倒闭塞性脑血管障碍病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其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5—78岁;对照组正常人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45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分叉部闭塞32例。并做了脑血管造影及脑血流量检查。结果发现所记录各波均出现者,意识清楚者占74.2%;没有运动障碍或只有轻度运动障碍者占51.16%;各波完全消失者,浅昏迷占70%,昏迷占80%,重度运动障碍占86.5%,中度、重度感觉障碍占95.5%,失语症占81.8%。同时还发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的程度越重,患侧与健侧波幅的比值(D/N)就越低。而重度运动障碍与轻度运动障碍的峰潜伏期比较,N2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闭塞性脑血管障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明确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56例冠心病患者(A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35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线性及非线性分析。结果:A组、B组与C组比较,心率变异性线性时域参数下降,B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非线性散点图正常“棒球拍状”图形减少,异常的其他图形增多,以短“棒状”多见。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应尽早检测心率变异性,早期识别高危患者,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时域指标 散点图
  • 简介:目的:了解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从9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选取对环丙沙星耐药(MIC≥4μg/ml)菌株14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MIC的影响.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无一株敏感,且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未发现有耐药株.喹诺酮类药物与CCCP合用后,在部分菌中的MIC中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结论: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且呈较高水平耐药;CCCP可以明显提高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对耐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仍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喹诺酮类 肺炎克雷伯杆菌 抗菌活性 CCCP
  • 简介:心率变异光谱分析(SAHRV)定量测定65例偏头痛患者和50例健康人仰卧位和站立位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站立位中频段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表明其交感功能低下,且随着疼痛程度的增加及病程的延长,其交感功能低下的程度亦越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其机理及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光谱分析 偏头痛 自主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及伪刺激治疗组,共接受20次rTMS治疗。治疗开始及疗程结束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Anderson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真刺激组SANS总分减分率为52.38±14.48%,伪刺激组SANS总分减分率为1.84±3.34%,两组阴性症状的改善状况差异明显(P〈0.01)。治疗前后,rTMS真刺激组的PANSS总分和N分减分率也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合并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效。

  • 标签: RTMS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 简介:目的:分析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对34例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与MRA、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显示为颅内动脉瘤,2例MSCTA诊断阴性,诊断准确率94.12%。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分支结构,同时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完整形态和空间结构。在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前循环动脉瘤18例,后循环动脉瘤1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脑梗死3例。发现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变异合计7例。结论:在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大小、形态、毗邻解剖关系以及Willis动脉环变异情况,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后循环缺血(PCI)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经颅多普勒(TCD)
  • 简介:在β-内酰胺酶鉴定与分类中,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是重要的方法。该技术系国外60年代创立,70年代日趋完善的一种生化分析新技术。由于凝胶的厚度直接影响两性电解质的用量,电泳时间,样品分辨率以及结果的保存等问题,我们探索了超薄层(0.2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酰胺酶检测 分析性
  • 简介:报告73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痫大发作患者的EEG和CT结果。EEG异常率为82.1%。CT异常率为32.88%。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存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癫痫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EEG为癫痫诊断的重要的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的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 标签: 癫痫大发作 脑电图 CT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态脑电监测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患者及家系成员三核苷酸重复数CTG(胞嘧啶、鸟嘌呤)的变化与BAEP、TC帮ECG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DNA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患者及三个家系的16名成员进行DM基因的CTG重复数物BAEP、TC帮ECG测定。结果:10名正常人CTG重复数是30个,BAEP、TCD和ECG正常,5例DM病人CTG重复数均在80个以上,其中2例在1605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CTG重复数 BAEP TCD ECG
  • 简介:《内经》最早提出“月——人相关”理论,认为人体空血运动受到月廓盈亏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月相变化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报道。但目前的资料尚不充分,尤其在临床病理方面,而且存在争

  • 标签: 人体生理机能 心脑血管疾病 月廓 时间生物学 统计分析 负相关
  • 简介:本文四株耐利福定(Rifandine,RFD)大肠杆菌(MIC为500ug/ml)均采用RFD浓度梯度平皿从相应敏感菌株筛选获得,连续传种二代其耐药性保持稳定;对四株耐RFD大肠杆菌,采用酚一氯仿法、酚—透析法和蛋白酶K—玻棒缠绕法提取其总

  • 标签: 突变基因 限制性酶切 利福定 玻棒 重组体 感受态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感觉神经电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单侧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与波幅数据,并与健侧比较。结果:47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波幅和传导速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3例(3/47)患者腓浅神经异常,且均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分别为健侧27.7μV、患侧7.5μV;健侧11.5μV、患侧2.3μV;健侧6.5μV、患侧3.8μV。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单侧L4-5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中,可能会有腓浅神经SNAP异常现象。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描记术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的特征,及与腔隙性脑梗死(CLI)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14名,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情况及动态血压仪监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分为CAS组与CAN(颈动脉正常)组,以差值百分比法分析24小时血压节律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AS组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低于CAN组患者(P〈O.05),发生血压近日节律紊乱的患者明显多于CAN组(P〈O.05)。结论:CAS的发生与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的紊乱有密切关系,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近日节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腔隙性脑梗塞 高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对癫癎样放电波(epileptiformdischarges)的记录差异情况.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为颞叶内侧癫癎(MTLE)的患者,同时记录针刺蝶骨电极(SP)和下颌切迹粘贴电极(MNS)的脑电图,在出现特异性癫癎样放电波时,对两种方法记录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记录到的棘波、尖波在波幅上存在差异,但对于常规参数下,能够目测到的蝶骨电极放电,通过软件测量放大,在下颌切迹电极同样也能够检出.结论:下颌切迹粘贴电极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反映颞叶癫癎样放电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下颌切迹电极 蝶骨电极 脑电图 颞叶内侧癫癎 癫癎样放电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SEPCT)与感觉电流阈值(CP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适宜的刺激强度、规范本实验室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后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理论指导。方法:选择89例健康成年人,其中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52.75±15.09)岁。按年龄分组,青年组:20~40岁,男7例,女13例;中年组:40~60岁,男20例,女13例;老年组:≥60岁,男20例,女16例。交替刺激双侧内踝部胫后神经,测量其双下肢CPT,并测量其SEPC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明显高于女性受试者,其SEPCT/CPT比值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及SEPCT/CPT均明显高于中年男性组,且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高于青年男性组(P〈0.05);女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而SEPCT/CPT则较为恒定,各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SEPCT均值与CPT均值呈正相关。结论:在进行SEP临床检查及相关科研工作时,男性可给予4.40倍左右SEPCT/CPT的刺激电流强度,且老年男性受试者可给予稍高的SEPCT;女性则可给予6.13倍左右SEPCT/CPT刺激电流强度。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 感觉电流阈值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用药联合奥平栓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T或/和UU检测阳性的12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6例):口服阿奇霉素0.5qd,首次加倍,多西环素100mgbid,首次加倍,同时每晚在阴道深部置入1粒奥平栓,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仅口服用药,剂量及疗程同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31%,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治愈率53.85%,总有效率67.31%,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x2=7.07,P<0.01;x2=7.03,P<0.01).结论:口服用药联合奥平栓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CT、UU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阿奇霉素 多西环素 奥平栓 女性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