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大鼠使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后行为学特征的变化,为研究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及心脑与神志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心肌梗死大鼠使用己酮可可碱后的行为学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与模型组相比,己酮可可碱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活动总路程、总时间、直立次数、爬壁次数均明显增多,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可以阻断心肌梗死后所诱导的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对新鲜环境的好奇程度下降及行为绝望等行为学改变。提示心肌梗死后大鼠存在抑郁症状,心与神志在病理上存在一定联系。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大鼠的抑郁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与炎症反应相关。
简介: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俗称砒霜,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其味苦酸,有毒,归脾、肺、肝经,具有蚀疮、去腐、杀虫、劫痰定喘、劫疟之功。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与包括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相关。近年来,As2O3被成功应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此外,砷可以诱导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凋亡。单甲基亚砷酸(MMAIII)是As2O3甲基化的活性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表明MMAIII具有比As_2O_3更强的生物学活性。
简介:在中医学中,“肺与大肠相表里”是重要的脏腑相关理论,自古便有效的指导着中医关于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宏基因组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产物,其是以生态环境中的所有细菌与真菌的基因组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与异源表达的方式筛选出有用的基因及其产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细菌与真菌的基因组DNA之间的功能与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因此能够摆脱传统只依靠培养微生物基因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束缚,显著扩大微生物基因的可探测范围,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当中。本文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及临床研究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并对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肺、肠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介绍,旨在提出借助宏基因组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初步设想。
简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校中药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rtics)、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个部分,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科学[1,2]。自2003年起在我校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现代化技术方向)及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方向)大学四年级作为专业限选课开设,共54学时,包括36个理论学时和18个实验学时。该课程以生理学、高等数学为学习基础,具有理论性与抽象性强、内容多的特点,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生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讲授均有较大的挑战。笔者及其他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理论...
简介:目的:探究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血栓形成系数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血栓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所致老年人肺炎的证候学特征及其转归规律,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详细采集的133例MDRPA感染所致老年人肺炎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判断其入院诊治不同时段的中医证候,并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其证候演变特点以及转归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①MDRPA所致老年人肺炎在入院不同时段的中医证候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痰热壅肺证为主;②证候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邪在肺卫证在入院第4天至第14天时,大多数演变为痰热壅肺证和肺胃热盛证,部分可演变为气阴两虚证和邪陷正脱证,也可好转出院。痰热壅肺证在入院第4天至第21天,大多数演变为气阴两虚证,也可演变为热闭心包证和邪陷正脱证,部分病人也可好转出院,少数可演变为邪在肺卫证。肺胃热盛证在入院第8天至第21天时均演变为气阴两虚证。热闭心包证在入院第15天至第21天时演变为邪陷正脱证。气阴两虚证很少演变为其他证候。结论MDRPA所致老年人肺炎入院不同时段的证候分布不同,并呈现动态演变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cl2与Hrk及CyclinE基因蛋白与胃癌相关情况,探讨Bcl2与Hrk、CyclinE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Bcl2、Hrk、CyclinE、胃癌、表达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1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2Bcl2与Hrk、CyclinE基因蛋白与肿瘤的关系;3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与胃癌作用机制及关系。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40篇。结果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突变型Bcl2编码异常的蛋白,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和扩散;Hrk的功能缺失或突变将导致细胞周期恶性循环,细胞生长失控,细胞凋亡下调,促使恶性肿瘤形成;CyclinE过表达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与癌细胞的浸润有关。Bcl2、CyclinE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Hrk低表达。其相关性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Hr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Bcl2蛋白表达与CyclinE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从而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现就Bcl2与Hrk、CyclinE基因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与胃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结论Bcl2与Hrk、CyclinE在胃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