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模式调节肺癌化疗病人VAS评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均予以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2例患者均予以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3天、7天以及14天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开展程序化护理对康复质量影响。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22.01-09月收治的9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即程序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危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程序组护理后harris评分(81.73±1.74)、VAS评分(2.28±0.31),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比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危险时事件发生率,程序组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harris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危险事件发生风险,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痛度,加速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护理安全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儿护理安全质量,还能缩短其预后周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在AMI患者急救工作中的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54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分诊时间、转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初步治疗时间)以及临床转归评估(再发心肌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急救效率、临床转归评估显著提高(P<0.05)。结论: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显著提高了急救效率并改善了临床转归,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在行消化内镜检查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内行消化内镜检查≥80岁患者100例,将其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50例,采取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行消化内镜检查高龄患者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将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方法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之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之中收治冠心病患者150例为研究范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7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75例,行预见性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病症消失时间和心电图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异常反应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病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执行口头医嘱的规范管理方法,确保病人住院治疗准确及时及用药安全。方法自行设计口头医嘱执行本,将口头医嘱的内容记录于执行单上,护士与医生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再执行。结果规范了口头医嘱流程,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系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加强对口头医嘱执行本的设计与应用,规范了对口头医嘱的管理,提高了医护质量,降低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