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在现代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平面设计对其的借鉴主要包括:绘画、书法、篆刻和装饰图形元素等等。“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图形近似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国结”和“太极拳”,另外运用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篆刻和中国古老的文字来表现,体现了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的简洁和深刻展现了北京的演进和发展。金石印章的形象也蕴含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先贤名言。这方“中国印”体现了北京“和平、友谊、进步”的美好追求和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舞动的北京”使用的颜色为中国人所崇尚的红色,体现了对吉祥和美好的礼赞。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发展通过对传统电影表现内容和手法的扬弃、改造和悬置来构建同一政权在新的成长阶段所显示出的新的个性特征。因此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达策略,是在有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十七年”时期英雄主义电影表达策略的基础上,采取新的缝合机制,从而与时俱进,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和发展高潮。
简介:泰勒在1870年所写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建构文化进化的阶段性发展。早期的人类学家普遍认为,文化发展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在外来更先进文化的冲击下,新的文化必然取代旧的文化。工业革命的爆发更明确地标志着人类社会与文化进入了阶段性的新发展。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英国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技术变革的同时经济也发展了大的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化文明,从此人类的任何创造似乎再也无法与“工业革命”相割裂。“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在工业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中迅速提高,似乎机械造物成为了人类社会创造物的所有代表。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融合了16、17世纪欧洲各流派的艺术成就,在复调音乐技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深为后世所崇敬。巴赫的音乐作品中既流露着世俗音乐(cantata)的律动意识,又包含了宗教乐思之成分,这是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在艺术领域中理性主义启蒙思想的表现。巴赫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为教会和宫廷服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依附于教会和宫廷的成分很多,但他又千方百计地设法表现自己作为人的思想感情,他的很多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出他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特别是他的复调音乐与德国民间音乐紧密结合,这在当时是对宗教意识的背离,因而,后人才称之为“时代的闪光”。巴赫为大提琴所写的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1717——1723年在柯顿的那个时期写的,对巴赫来说,这个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他在器乐作品上创作的旺盛时期。巴赫不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