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诱导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IPNP)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奥沙利铂实验组(5.0%葡萄糖溶液中溶解2.4 mg/kg奥沙利铂,n=8)和对照组(等体积5%的葡萄糖溶液,n=8)。通过奥沙利铂连续给药建立大鼠CIPNP模型,测定并比较两组大鼠机械性痛觉、热痛觉过敏、冷痛觉过敏等疼痛行为学指标。采用RNA测序技术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基因转录组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奥沙利铂诱导CIPNP的分子机制。结果实验组大鼠在第7天开始出现机械痛觉异常和冷热痛觉过敏,在第14天达到最强。通过转录组测序,共定量到20 152个基因,以组间差异倍数绝对值≥2和P<0.05的标准筛选到37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Npy、Car3、Cdkn1a、Nts、Prc1、Ms4a7和Ecel1 7个基因为外周神经损伤疼痛相关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功能分析,奥沙利铂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氧运输、细胞分裂、中间体、着丝粒、氧转运蛋白活性、氧结合等功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KEGG)分析,奥沙利铂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疟疾、非洲锥虫病、原发性免疫缺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PPAR)等。结论奥沙利铂可能通过诱导疼痛相关基因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引起外周神经性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应用于临床肺结核/耐药肺结核患者快速诊断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收集成都市龙泉驿区临床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对比分析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和线性探针技术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耐药检测效能。结果传统比例法药敏实验检测出103份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异烟肼(INH)耐药14例(13.59%),利福平(RFP)耐药5例(4.85%)、耐多药肺结核(MDR-TB)41例(39.81%);线性探针技术检测出103份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异烟肼(INH)耐药13例(12.62%),利福平(RFP)耐药6例(5.83%)、耐多药肺结核(MDR-TB)41例(39.81%),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线性探针方法适用于临床肺结核患者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臭氧分子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在CT引导下穿刺,并注射浓度为60ug/ml的氧气-臭氧混合气体20-40ml。结果78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3月~1年后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29例(37.2%),良42例(53.8%),可5例(6.4%),差2例(2.5%),优良率91.0%。讨论CT引导下经皮臭氧分子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系数高、痛苦小、定位准确、见效迅速、无过敏反应及其它明显并发症、年龄适应范围广、器械要求低、费用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效30例,所占比60.00%;有效15例,所占比30.00%;无效5例,所占比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前者更低,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P糖蛋白(P-gp)介导的红白血病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株加药后的增殖,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AKT和P-gp的表达量。结果冬凌草甲素合用阿霉素处理细胞(k562/A02细胞株)48h,阿霉素的浓度在0.05~5ug/ml时,加入冬凌草甲素25umol/l,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阿霉素0.25ug/ml和冬凌草甲素25umol/l二者联合使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最明显。结论冬凌草甲素不增加阿霉素对K562/A02细胞毒性作用;对于K562/A02细胞株,冬凌草甲素明显增加阿霉素细胞毒性;冬凌草甲素明显抑制了p-Akt和P-gp蛋白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31条肢体)基本信息、病变特点、手术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76.5±10.5)岁,病变长度(11.7±6.4) cm。共41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ISR)12 例(29.3%)、初次治疗的慢性闭塞性病变(CTO)24例(58.5%)、重度狭窄病变5例(12.2%)。51.6%的患者钙化分级(PACSS)为4级。技术成功率为93.5%,并发远端栓塞4例(12.9%),补救性支架植入2例(6.5%)。随访(6.6±3.0)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3(0.32,0.55)提升至术后即时0.91(0.87,1.01)(Z=-5.43,P<0.01)和术后3个月的0.82(0.73,1.02)(Z=-3.99,P<0.01)。3个月的无截肢生存率为96.7%,一期通畅率为100%,病变血管再干预率(TLR)为0,溃疡愈合率为76.9%。结论准分子激光消蚀减容对于ISR和初次治疗的CTO均可行、有效,为DCB管腔准备、减少支架植入提供了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病理进程相关的核心基因及分子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基因表达数据集GSE89632,包含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ASH患者和健康对照分别为20、19和24例,筛选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NASH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两组DEGs取交集。采用DAVID 6.8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KOBAS 3.0数据库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利用Attie Lab 糖尿病数据库验证核心基因在4组C57BL/6小鼠(分别为4周龄正常组、4周龄肥胖组、10周龄正常组和10周龄肥胖组,每组各5只)肝脏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核心基因和预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由GSE89632数据集筛选出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NASH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的365个共同DEGs,其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115和250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等信号通路。PPI分析筛选出7个关键核心基因,分别为FOS、EGR1、FOSB、JUNB、FOSL1、MYC和NR4A1。10周龄肥胖小鼠肝脏中EGR1和JUNB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10周龄正常小鼠,均P<0.05;4和10周龄肥胖小鼠肝脏中NR4A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同周龄正常组小鼠,均P<0.05。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r=-0.785,P<0.001)。FOSB、MYC和NR4A1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液谷丙转氨酶水平呈负相关(r=-0.649、-0.597和-0.580,均P<0.001)。结论EGR1、FOSB、MYC、JUNB和NR4A1等基因可能为NASH病理进程中的核心基因,肝细胞内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可能是NASH病理进程的关键分子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剂量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以常规剂量的黄体酮治疗,观察组80例,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时妊娠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两组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新生儿畸形率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剂量黄体酮联合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用美国Bard公司产品(BardMeshPerfixPlug)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腹股沟疝病人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阴囊水肿、脓肿,1例出现伤口局部疼痛,经治疗症状均消失。随访1-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腹股沟管生理解剖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简单、省时、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各型成人腹股沟疝,特别是斜疝、直疝、复发疝、股疝等,尤其是对年老体弱病人应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