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在白洋淀人工种植菱(Trapabispinosa)和莲(Nelumbonucifera),建立生态修复工程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菱和莲种植区内,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菱种植区比对照区平均增加了0.55m,提高幅度达65%,莲种植区平均增加了0.21m,提高幅度达52%;浮游植物密度显著降低,菱种植区比对照区降低了1.15×107ind/L,莲种植区降低了8.24×107ind/L;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区.2009年7~9月,菱生物量、氮和磷含量以及氮、磷积累量都在7月30日达到峰值,水体透明度也最高,此后氮、磷积累量逐渐下降,到9月30日菱种植区水质反而劣于对照区.莲生物量和氮、磷积累量明显大于菱,至9月30日,氮、磷积累量仍分别达7.85g/m2和2.17g/m2.

  • 标签: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 简介:Cultiv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humanactivitiesaffectingthegrasslandecosystembesidesgrazing,butitsimpactsonsoiltotalorganiccarbon(C),especiallyontheliableorganicCfractionshavenotbeenfullyunderstoodyet.Inthispaper,theroleofcroppinginsoilorganicCpoolofdifferentfractionswasinvestigatedinameadowstepperegioninInnerMongoliaofChina,andtherelationshipsbetweendifferentCfractionswerealsodiscuss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concentrationsofdifferentCfractionsatsteppeandcultivatedlandalldecreasedprogressivelywithsoildepth.Aftertheconversionfromsteppetospringwheatfieldfor36years,totalorganiccarbon(TOC)concentrationatthe0to100cmsoildepthhasdecreasedby12.3%to28.2%,andTOCofthesurfacesoilhorizon,especiallythoseof0-30cmdecreasedmoresignificantly(p<0.01).The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andmicrobialbiomasscarbon(MBC)atthedepthof0-40cmwerefoundtohavedecreasedby66.7%to77.1%and36.5%to42.4%,respectively.IntheS.baicalensissteppe,theratiosofsoilDOCtoTOCvariedbetween0.52%and0.60%,andthoseinthespringwheatfieldwereonlyintherangeof0.18%-0.20%.Themicrobialquotients(qMBs)inthespringwheatfield,varyingfrom1.11%to1.40%,werealsolowerthanthoseintheS.baicalensissteppe,whichwereintherangeof1.50%-1.63%.ThechangeofDOCwasmuchmoresensitivetocultivationdisturbance.SoilTOC,DOC,andMBCweresignificantlypositivecorrelatedwitheachotherintheS.baicalensissteppe,butinthespringwheatfield,thecorrelativitybetweenDOCandTOCandthatbetweenDOCandMBCdidnotreachthesignificancelevelof0.05.更多还原

  • 标签: TEMPERATE GRASSLAND cultivation soil total ORGANIC
  • 简介:利用细胞遗传学技术,研究Cu^2+对马尾松根尖细胞遗传损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u^2+会导致马尾松根尖细胞产生遗传损伤,出现微核、染色体断片和落后染色体.随着Cu^2+浓度提高,马尾松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分离异常率不断上升,在浓度为10.0mg·L^-1时到达最高峰;处理时间在24h时,微核率和染色体分离异常率到达最高.此外,还分析了微核率和染色体分离异常率相关关系,发现采用Linear模式二者相关性最佳,此时r=0.909.二者相关性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 标签: CU^2+ 马尾松 染色体损伤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2015年7682(167×46)景MODIS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对全球面积〉25km^22446个湖泊(总面积为1.43×10^6km^2),提取湖泊表面温度信息,在经纬度、气候带、海拔、土地利用四个维度上,开展夏季全球湖泊表面温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夜间,低纬度热带、高温炎热赤道气候带、海拔0m以下、人造地表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55℃、23.89℃、21.85℃、21.15℃,高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夏季夜间,高纬度寒带、终年寒冷极地气候带、超高海拔、冰川积雪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8.17℃、7.17℃、8.99℃、6.39℃,低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整体上,全球湖泊表面温度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明显纬度分异规律,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气候、地形、下垫面和湖泊水体性质不同,个别湖泊表面温度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湖泊。对全球4个显著差异区内24个湖泊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导致夏季其沿海湖泊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湖泊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性质;在非洲东北部地区,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影响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性质;在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性质。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夏季气温格局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主导因子(白天:R^2=0.85;夜间:R^2=0.94);在非地带性规律中,海拔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格局另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MODIS 表面温度 湖泊 全球 夏季 遥感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湿地土壤(0~20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 标签: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累积效应
  • 简介:采用分级测定方法对梁子湖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含量呈明显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物无机磷(Pi)中以钙磷(Ca-P)为主(55%~61%),铁磷(Fe-P)次之(28%~33%),铝磷(Al-P)最少(3%~5%).在梁子湖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P形态,P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扰动影响,使得P释放在第1天比第2天和第3天高,其后P释放量则迅速增加.温度对P释放影响明显,其具体表现为,30℃时P释放达到峰值时间比4℃时提前4d,而且前者峰值比后者高出9倍.pH值对沉积物P释放同样有明显影响,与正常状态下湖水条件(pH值为8.5)相比,偏酸(pH值为5.5)和偏碱(pH值为11.5)条件下,P释放量增加.

  • 标签: P含量 P形态 P释放 梁子湖
  • 简介:以福建省公路交通情况为基本资料,通过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从时间距离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区域等级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第一、二、三阶梯可达性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交通可达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可达性 网络分析 福建省公路 节点 时间矩阵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森林和草原是重要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林草资源,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自然资产保值增值内在要求,是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有效途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社会对优质林草产品需求重要举措,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内生动力必然要求。为合理利用林草资源,高质量发展林草产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现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草原生态系统 质量发展 草产业 林业 国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以炉渣、木块、砾石和木块、炉渣、砾石两组基质配置方式,构建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d、3d和5d)条件下,比较两组湿地系统(HB1和HB2)对模拟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优化基质配置方式和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时,人工湿地系统总氮去除率为71%~77%,当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到5d时,其去除率为79%~80%,提高不明显;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时,其总磷去除率达到最高值50%,继续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其去除率反而下降。因此,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d。在进水端前1/3基质区,HB1炉渣区和HB2木块区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7mg/L和18~19mg/L,硝态氮质量浓度为5.9~9.1mg/L和0.4~2.8mg/L。可见,炉渣能提高氨氮去除率,木块有利于硝态氮去除。HB1对氮污染物(尤其是氨氮)去除效果好于HB2,其基质配置方式为炉渣、木块和砾石;对磷去除效果两种基质组合方式差别不大,木块、炉渣和砾石组合效果略好。

  • 标签: 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 基质配置 水力停留时间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城乡经济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回顾40年改革历程,土地管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 标签: 寒地黑土 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演绎 绥化 城乡经济
  • 简介: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湿地中6种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葱(Scirpusvalidus)、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香蒲(Typhaorientalis)、美人蕉(Cannaindica)和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对盐分胁迫生理生态响应,评估了6种植物脱盐潜力;在此基础上,测定相对耐盐能力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体内不同器官钠和钾含量,初步探讨了这4种植物耐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水葱和黄花鸢尾有死亡现象,芦苇、香根草和美人蕉都有新芽长出,部分美人蕉植株根部颜色变深,香蒲未长出新植株,但无死亡和枯萎等现象;香蒲株高增长率最大,黄花鸢尾株高增长率最小;培养香蒲和美人蕉溶液电导率减幅最大,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耐盐能力和脱盐潜力相对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不同器官对钠和钾吸收积累能力差异较大,但是整棵植株K/Na值在盐分胁迫时都减小,更深层次耐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植物 盐胁迫 株高 脱盐 耐盐机理 钾钠比
  • 简介: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条不同宽度河流和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中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和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同步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h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河流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和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滨河绿地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时段为14∶00~16∶00;冬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流宽度增加不断增强。

  • 标签: 城市河流 河流宽度 滨河绿地 气温 相对湿度 四季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夯实《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实施意见》(自然资党发[2018]31号).围绕充分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特提出如下措施。

  • 标签: 科技创新人才 自然资源部 中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为研究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影响,在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中分别选择典型植物残体干扰斑块和未受干扰自然群落,调查了其中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形态特征及其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并取样测定了土壤盐度、含水量、容重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形态特征及其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影响以及对土壤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芦苇种群密度、生物量等明显高于未受干扰自然群落,芦苇形态特征也明显优于未受干扰自然群落。这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生长产生了明显促进作用。在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土壤盐度、容重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缓解物理胁迫而产生

  • 标签: 芦苇生长 植物残体干扰 促进作用 盐沼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种。土著种群落中,有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29种,觞亚科(Gobioninae)鱼类13种;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物种为22种;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鱼类有27种;适应于江一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鱼类有33种;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鱼类有37种;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有28种,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和常见种分别为14种和25种;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尚占有一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 标签: 鱼类群落 土著种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其中,15^N作为氮循环过程唯一适用示踪剂,在有关氮循环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湿地脱氮是湿地水质净化功能重要体现,此过程有助于有效地减少受纳水体外源氮负荷。在概述稳定氮同位素示踪原理和湿地脱氮过程基础上,从湿地脱氮驱动机制、关键限制因素分析、脱氮定量研究3方面阐述15^N示踪技术在湿地脱氮研究中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湿地脱氮研究中应用前景。

  • 标签: 15^N示踪 同位素分馏 脱氮 湿地
  • 简介:通过等温热力学吸附实验,比较人工湿地基质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污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基质氨氮吸附过程都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氨氮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27mg/g、6.15mg/g和0.98mg/g;经高钙废渣处理污水,出水最清澈;高钙废渣对氨氮吸附效果最好。用吸附效果最好高钙废渣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吸附氨氮基质柱实验,以高钙废渣为基质模拟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率为20%~42%。

  • 标签: 氨氮 等温吸附 基质 人工湿地
  • 简介: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国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全境纳入原中央苏区,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和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色故土;是全省传统农业大市,素有“赣中粮仓”之称。2017年,吉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633亿元,财政总收入251.3亿元,经济增速多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 标签: 耕地保护工作 吉安市 江西省 粮仓 赣中 经济指标
  • 简介:闽江水口电站水库蓄水运行影响下游河流动力作用效应杨家坦,江传捷,郭宣福(福建省水文总站)闽江水口水电站是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工程。坝址位于闽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52438km2,占闽江流域面积86%。电站水库总库容26亿m3,为不完全季调节...

  • 标签: 河流动力作用 闽江水口 电站水库 蓄水运行 南北港 河床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