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3-2014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病历200份,对其基本情况、治疗结果、住院费用、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多于女性;200例患者总的药品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64.49%;治愈及好转191人(占95.5%),死亡6人(占3%),未愈或其他情况3人(占1.5%);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脑水肿及降颅压药、溶栓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改善脑循环药、改善脑代谢药、活血化瘀中药以及治疗并发症药物等,用药基本合理。结论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发病急、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药物繁多、治疗费用高等问题,临床如何寻求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简介: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钙(20mg/d)于饭后的1h同时口服;对照组饭后1h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变化(TC、HDL-C、LDL-C)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变化(TC、HDL-C、LDL-C)无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对于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达到良好的降脂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修医院曲阳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形式,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经过一定时期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比对照组低,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状态,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置管溶栓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提高对患有急性腹主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0名患有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在对这20名患者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其中有14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完全开通,有6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部分开通。结论通过对患者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置管溶栓的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伤口愈合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地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8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塞,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大剂量;尿激酶;急性脑梗塞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4-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尿激酶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时间是否大于12小时来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20例(≤12小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12小时)不采取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栓塞再通率、出血率、心律失常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可得,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栓塞再通率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且并发症发生较观察组更多。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但其临床疗效也同样受患者年龄与梗塞部位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将其分别置于冰毯机以及常温床上,使其肛温保持在(33.5±1.0)℃以及(37.0±0.5)℃,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水平进行检测,在入院后第1天以及第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梗死面积测定。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以及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5d以及30d两组大面积梗死患者数量以及N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是亚低温组改善情况更明显,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IL-6以及slCAM-1水平均呈递减的趋势,且在发病不同时间点亚低温组的IL-6以及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IL-6以及slCAM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改善面积,提高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