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作业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 9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 4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治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辅以作业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基本情况。结果:两组孤独症患儿的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作业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

  • 标签: 作业疗法 孤独症儿童 干预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应用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的研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56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镇痛管理,试验组采用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镇痛镇静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匹兹堡量表评分(PSQI)、谵妄发生率、一次性成功拔管率及疾病转归。结果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7.14%比42.86%)(P<0.05);试验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92.86%比60.71%)、转科率(89.29%比53.5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应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性拔管成功率,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 ICU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 作者: 吴文娟 李敏 汤一苇 李冬 关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1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上海 200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127,中国塞沛/丹纳赫诊断平台,上海 20033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境外输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传染源不明、传播途径难以彻底切断以及易感人群众多等因素,决定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长时间存在。因此,预防控制工作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我国医院检验科在公共卫生救治体系中的职责定位不明、临床实验室硬件建设薄弱、专家介入滞后等问题,本文反思了医院检验科在本次抗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完善疫情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下的检验科的建设。

  • 标签: 公共卫生 医学检验科学 医学检验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及三维打印导板定位技术系统应用于同期矫治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继发眶距增宽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4例先天性单侧冠状缝早闭继发眶距增宽患儿,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3~8岁,采用额眶前移联合倒U形截骨同期矫治头颅畸形及眶距增宽症。术前通过数字化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三维打印头颅模型及手术导板,术中以数字化导板指导截骨,术后通过数字化技术评价其效果。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头颅三维数据,计算前颅不对称性指数(ACVAI)及眶内壁间距,并通过ProPlan CMF 3.0对术后头颅三维模型和术前模拟进行配准,制作颜色梯度图,判断术后颅骨瓣及眼眶位置与术前设计是否相同。结果4例均按照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截骨导板高度吻合,导板的放置未损伤周围组织,截骨时间缩短至1~2 h。术后无脑脊液漏、感染、颅内血肿及眼球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4例患儿头颅、眶外形都获得很大改善,ACVAI均降至3.5%以下(-1.5%~3.0%),术后的眶内壁间距减小至正常范围(22~28 mm)。颜色梯度图显示,术后效果与术前手术设计模拟效果高度吻合。结论数字化技术及三维打印导板定位技术系统、规范化地应用于复杂先天性颅缝早闭继发眶距增宽症的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截骨的精准性,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获得更为满意的外形。

  • 标签: 颅缝早闭症 眶距过宽 数字化设计 打印,三维 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碎吸术与传统定位徒手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有手术指征但未达到开颅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46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碎吸术,52例采用传统定位徒手穿刺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性。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出血侧别、术前意识及手术时机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并发症少,立体定向组与传统定位组比较,其中局灶性脑梗死、肺感染、气切、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定位组(p0.05),术后12个月ADL的良好率立体定向组高于传统定位组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传统定位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可行性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中前列腺癌(PCa)自动分割及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临床怀疑PCa拟行前列腺穿刺的男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纳入245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PCa组(n=184)与非PCa组(n=61),并随机分为训练集(PCa 129例,非PCa 19例)、验证集(PCa 18例,非PCa 3例)和测试集(PCa 37例,非PCa 39例)。由1名放射科医师依据病理结果在ADC图上勾画PCa癌灶,并通过前列腺腺体分割模型将测试集前列腺腺体自动划分6分区。经过前列腺腺体自动分割等预处理后,采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PCa分割模型的训练。以医师标记结果为金标准,用Dice相似系数(DSC)评价AI模型对测试集PCa癌灶的分割效果。并分别以患者及病灶为单位评价模型对PCa的检出效能,以6分区法评价模型对癌灶自动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测试集中,医师标注癌灶51个,最大径线为(1.9±0.7)cm,6分法癌灶分区456个(PCa区122个、非PCa区334个)。以病灶为单位,AI模型对测试集PCa的分割DSC为(70.2±21.7)%,检出癌灶的灵敏度94.1%(48/51)。以患者为单位,AI模型检出PCa患者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度为66.7%(26/39),准确度为81.6%(62/76)。AI模型对PCa癌灶定位分区的准确度为90.8%(414/456),对癌区检出的灵敏度为95.1%(116/122),特异度为89.2%(298/334)。结论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 ADC图像中PCa的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PCa 6分区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预测结果可自动填写入结构化报告,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估时作业成本法改进了作业成本法的固有缺陷而在医疗卫生行业受到关注。作者构建了基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服务项目二级分层成本核算模型,一级分层成本按照医院财务制度要求核算到科室,二级分层成本以"时间"为基本分摊要素,以作业内容及流程为载体归集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通过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别计算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为准确衡量医疗服务项目效益、加强成本管控以及实现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提供相对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 标签: 财务管理,医院 估时作业成本法 医疗服务项目 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广州市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监管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和广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汇总上报数据为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11个行政区28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报告的2 733家用人单位,以及其接触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97 688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电焊烟尘、苯、铅、1,2-二氯乙烷、正己烷、噪声、高温和手传振动)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疑似职业病128例,其中疑似职业性矽肺3例、疑似电焊工尘肺8例、疑似其他尘肺17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10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1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89例。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 061例,其中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550例、苯261例和噪声1 089例。结论该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持续监测有害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好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 标签: 职业病 监测 矽尘 电焊烟尘 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辅助体表定位法徒手锥颅穿刺引流治疗幕上深部脑出血的实用性,以及该术式置管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辅助体表定位法徒手锥颅穿刺引流治疗的52例幕上深部脑出血患者(徒手锥颅穿刺组)以及同期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的30例幕上深部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穿刺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移动CT检查效果及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相对偏离度(RE)的差异。结果徒手锥颅穿刺组患者均成功完成移动CT床旁扫描,图像均可满足指导体表定位的需求。徒手锥颅穿刺组、立体定向穿刺组患者中穿刺结果较满意即RE<1者比例分别为92.3%、90.0%,其中徒手锥颅穿刺组中1例进行了重复穿刺;徒手锥颅穿刺组与立体定向穿刺组患者术后RE(0.52±0.33 vs. 0.53±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肿位置、不同血肿量情况下,2组间RE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辅助体表定位法徒手锥颅穿刺引流治疗幕上深部脑出血的效果良好,其置管准确度与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方式相当。

  • 标签: 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 体表定位法 徒手锥颅穿刺 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 幕上深部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 84例来我院接受手术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选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 n=42例)与参照组( n=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参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后评价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效果:参照组麻醉效果远远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参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既能提高麻醉效果,又能确保麻醉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下肢骨折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