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AD与其部分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1975年至2009年收治的849例痴呆患者(确诊AD549例,非AD300例1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AD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Tg+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低剂量组、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或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rdnⅡA10mg/(kg·d)组],分别建立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并给予TanⅡA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RT—PCR检测脑组织Aβ前体蛋白(APP)、VEGF、VEGFR.1mRNA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APP、A13、VEGF、VEGFR-1蛋白表达。另在细胞水平观察TanⅡ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的影响及VEGF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D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非血管性冈素肺炎则无相关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的寻台时间及游泳距离明显缩短.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血浆vEGF表达明显下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10mg/(kg·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约24d,APP、VEGFnqRNA表达明显下调,VEGFR-1mRNA表达明显上调,APP、Aβ、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TanⅡA5μg/mL组HUVEC细胞毛细管形态完整且密度升高,VEGFR-1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发病与其血管性因素密切相关。TanμA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阿特金斯饮食(MA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GD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7月至10月就诊于河南省八家医院儿童康复科的GDD患儿,将1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GDD患儿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MAD治疗组(88例)。MAD治疗组62例和常规治疗组59例患儿完成了15个月的研究。常规治疗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MAD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MAD治疗,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数据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2组在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Achenbach患儿行为量表(CBCL)问题和能力领域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D治疗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MAD治疗组在Gesell发育量表的语言和社交行为较常规治疗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9个月后,MAD治疗组患儿在Gesell发育量表适应能区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的得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个月后,MAD治疗组患儿精细运动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早期,MAD治疗组28例患儿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AD治疗可以改善GDD患儿神经发育、情绪和社会适应性行为,无严重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损伤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脑梗死实施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快速缓解患者脑梗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加盐酸拉贝洛尔片对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析。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40例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盐酸拉贝洛尔片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对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13/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加用盐酸拉贝洛尔片不仅可以取得更好的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治疗效果,并且不用担心不良反应加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的统计,总结最佳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华法林治疗,实验组则应用达比加群治疗,统计抗凝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 1例出现牙龈出血,占 1.85%,对照组患者中有 6例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出血事件,占 11.11%,两组均为轻微出血倾向,无一例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但实验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简介:目的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讨论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硝呋太尔加奥硝唑栓在滴虫性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试验组(30名)。对照组行奥硝唑栓治疗,试验组行硝呋太尔+奥硝唑栓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2名显效(42.9%),9名有效(32.1%),7名无效(25.0%);试验组中17名显效(56.7%),12名有效(40.0%),1名无效(3.3%)。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6.7%(29/30)比对差异明显75.0%(21/28)。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目的: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消炎痛25mg,3次/d,口服,同时给予强的松诱导缓解剂量0.6~0.9mg/(kg·d),缓解后逐渐减量至最小剂量,维持治疗半年。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10mgl次/d,同时给予甲氨喋呤每周3片(2.5mg/片),维持治疗半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及病情缓解时间接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来氟米特加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复发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给予阿达木单抗治疗,以病情活动度判定临床应答情况,并分析炎症指标值。结果28例患者中临床应答17例(60.71%),未应答11例(39.29%)。治疗前,应答者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值与未应答者比较,P>0.05。治疗后,应答者血清ESR、CRP、TNF-α、IFN-γ、IL-6、IL-17值低于治疗前(P<0.05),未应答者血清TNF-α值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应答者血清ESR、CRP、TNF-α、IFN-γ、IL-6及IL-17值低于未应答者(t=-8.544、-15.524、-3.629、-3.314、15.338、-11.868,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有助于降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指标水平,且实现临床应答者相应指标降低幅度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治疗儿童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0例应用ADA治疗的C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和克罗恩病内镜下严重指数(CDEIS)评价CD患儿疾病活动程度及黏膜炎症程度。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20例CD患儿,其中男12例,女8例;疾病诊断年龄(9.5±4.9)岁(0.9~15.1岁);首次应用ADA年龄(10.4±4.8)岁(1.2~16.7岁);应用ADA前疾病持续时间0.9(0.4,1.7)年。20例CD患儿应用ADA治疗前PCDAI评分为(28.5±19.8)分(0~65.0分),疾病活动程度以重度活动(8/20例,40.0%)为主,疾病缓解期4例(4/20例,20.0%)。15例患儿行CDEIS评估:中重度活动9例,内镜下缓解1例。10例(10/20例,50.0%)CD患儿曾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IFX停药原因包括:药物失应答8例(8/10例,80.0%),过敏反应2例(2/10例,20.0%)。ADA治疗第6周,20例CD患儿的PCDAI评分中位数为5.0(0,10.0)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16例CD活动期患儿在ADA治疗第6周时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2.5%(10/16例)、87.5%(14/16例);既往未应用IFX组和既往应用IFX组患儿第6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A治疗中位时间为5.5(2.6,17.8)个月,期间6例(6/20例,30.0%)临床复发。随访结束时17例(17/20例,85.0%)维持临床缓解;1例临床原发无应答,2例继发失应答。7例发生不良反应,以肺炎(4例)或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主,无肿瘤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在儿童CD患者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希罗达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阿帕替尼联合希罗达治疗组(2015年5月—2017年5月,实验组,n=40)和单独希罗达治疗组(2013年5月—2015年5月,对照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缓解率50.0%(20/4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11/40)(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希罗达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较单独希罗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