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一书中说,“诗无达诂,诗不可解”。意思是说,诗不能分析,诗一分析,那种内在的韵味就荡然无存了。洪春幸的这堂课,引领了一条古诗教学的路一诵读。洪老师从题目开始读,把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而且他自己先范读,这条主线抓得非常好。洪老师处理诵读也非常有章法:第一层次,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进入诗的意象。第二层次,读出诗情,如将“自然之酒”提升到了“精神之酒”。第三层次,读出诗境,让孩子们充分想象李白之思,这样的学习才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对李白这首诗,我建议教师应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另外,洪老师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是想建立送别组诗,加以整合,加以提升,但课堂结尾还单薄了一点。
简介:摘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古诗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简介: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试题的难度增加,许多考生在考后都感叹此题无从下手。下面就如何解答古诗鉴赏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对于诗歌鉴赏的具体要求是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基于此,笔者认为诗歌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分清类别,把握特点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卷帙浩繁,蔚为大观,因而研究起来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清类别,并了解每一类诗歌的规律及特点。如按题材分,可以把诗歌分为写景诗、送别诗、咏物诗、怀古感事诗等。其中写景诗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大凡写景诗都是抒情的,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景诗语言清丽、浓艳的,多抒喜悦之情;反之,语言惨淡、凄婉的,多抒哀怨之情,但也有“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特例。又如对于咏物诗而言,很少有单纯的咏物诗,大多数咏物诗都是言志的,分析时应注意与作者的生平、思想及生活境况相结合。此外,咏史诗也曾在高考中出现,它往往是诗人对尘封已久的历史的追忆,抒发思古之幽情。当然,这不是作者的终极目标,作者咏史是有现实因素的,一般是为了抒发个人感慨或抨击社会弊病,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史实只不过是媒介...
简介:摘要把画画融入古诗课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画画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了他们与古诗的距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感悟意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一种学习方式的同时,更为内心增添了一份情趣,一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