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党的十八大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蓝图中,提出的第一项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
简介: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于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简介:应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网络化生存是当代人的生存现实与生存常态,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方面产生双重影响。需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意识、发挥先进网络文化的作用、提高师资队伍的网络化生存能力、推动网络平台建设等,不断提升新时代网络化生存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简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友善”的规定为当下人与人友善关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从公民道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价值定位的转变昭示出我国人际友善的两种实践样态,它表现为“个人-国家”关系下作为公民道德的友善、“国家-社会”关系下社会自主性发展推动下的友善,即认同性友善和生成性友善,而当前社会中蓬勃发生的友善行为都能够在友善价值定位的转变中找到理论根据。从公民道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理论和实践范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延续,即表现为关系范式的拓展、治理范式的生成和国家主导范式的再造。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凝聚着当前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在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上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导向原则,以主导性统领多样性、以多样性支撑主导性,实现"主导"整合"多样"的文化样态;坚持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目标原则,高扬共同理想崇高信仰的同时,依托具体实践活动载体提升实效;社会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的主体原则,协调好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行为原则,于广泛性中突出先进性,又要寓先进性于广泛性之中,循序渐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导。
简介: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着重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掩盖阶级剥削和鼓吹拉萨尔主义分配观点的错误,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无不彰显分配所凸现的公正原则。公正应该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价值判断为公正树立了理论标准,而事实判断则使得公正得以真正实现;公正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公正与否决定于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平等的形式是统一的;公正也是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的统一,有折有扣是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分配的公正体现。马克思公正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指导,明确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特质,以区分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避免价值观的普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