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下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巨大,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基础设施投资业务未来规模将会急剧减少,项目主要集中于现金流稳定、投资回报较好的相关领域,对于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要求多专业、各行业合作共赢。同时投资模式相对比较稳定,主要为特许经营、特许经营+衍生经济、企业自主投资等。
简介:摘要:自2014年,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快速推广和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开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的最主要融资模式。经过10年发展,部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践中出现偏离制度初衷、管理机制失灵、新增隐性债务等问题,随即PPP政策调整并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本文分析新机制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提出进一步有效合理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建议。
简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经过近四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基于此目的,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ACCA和德勤中国的专家组成"一带一路"与会计基础设施课题组,研究"会计基础设施"如何助推"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作为期初的研究成果,《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课题组以沿线代表性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卡塔尔、匈牙利、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等14国作为首批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税收风险和财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差异。报告分三个部分:各国间会计政策的协调和统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制与税负差异、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我刊将分期连载,供学习参考。
简介: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简介:摘要: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需要投入的资金大,因此投入资金缺口大,就需要吸引投入,实现融资才能够更好的去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投资融资都是存在诸多问题的,特别是在建筑材料的收储供应链建设上,缺乏对应的融资模式导致这一供应链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建筑材料收储供应链的建设需要重塑投融资主体,理顺产权关系,同时要借助收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建设去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建筑材料需求上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要借此降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本文以大庆市为例,对建筑材料收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浅要分析。
简介:摘要本文从国有建筑企业投资从业人员视角,在总结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要点的基础上,对比建筑企业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新机制”的差异,并就如何适应政策和市场变化,探索发展“新机制”下的基础设施投资业务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