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医联体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情况,为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23年1月至12月的医联体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研究发现,医联体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点评标准不够明确、医生配合度不高等。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医联体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工作的效果,建议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宣传,提高医生的参与度和配合度,同时加强对医联体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以实现更好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PIVAS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以规范肠外营养的临床使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等技术抽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PIVAS执行的2150例肠外营养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对其合理性和不合理问题类型进行分析。结果:2150例肠外营养处方中包括1184例合理处方,占比55.07%,966例不合理处方,占比44.93%。不合理处方中包括糖脂比不合理(49.90%)、其他药物添加不合理(16.05%)、阳离子浓度超标(4.54%)、氨基酸浓度不合理(46.79%)、药理营养素使用不合理(33.95%)、热氮比不合理(6.73%)、葡萄糖浓度不合理(2.07%)等类型。结论:我院PIVAS肠外营养处方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合理问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规范处方应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1. 分析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用药中的角色和职责。2. 评估临床药师在药物管理、处方审核、用药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实践。3. 探讨临床药师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方面的作用。方法:1. 文献回顾: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用药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医院进行实地调研,与临床药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3. 数据分析:收集医院药物使用相关数据,包括药品使用量、处方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1. 药物管理: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物采购、储存、分发等环节,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研究发现,临床药师参与的药物管理方案,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15%。2. 处方审核:临床药师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发现并纠正了大量的不合理处方,使处方合格率提高了20%。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用药教育: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教育,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用药教育实施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了30%,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20%。 结论: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用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药物管理、处方审核、用药教育等工作,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降低了医疗成本。因此,医院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促进临床药学的全面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区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实施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药剂师干预措施,之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基本情况了解药剂师干预实施效果。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3.33%,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药剂师参与进临床用药干预中能够减少多种不合理用药问题发生,也能从用药合理性保障中提升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中强化药事管理的作用。方法:强化药事管理于2023年10月—2024年5月实施,选取该阶段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的处方,设定为实验组,选择2023年1月—2023年9月实施常规药事管理期间60例患者的处方,设定为对照组,比对组间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学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67%)相比对照组(11.67%)要低(P<0.05)。实验组的药学服务满意度(96.67%)相较于对照组(86.67%)要高(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强化药事管理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效果,并提高用药安全性,本次研究对左氧氟沙星合理用药效果以及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选择从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要利用左氧氟沙星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挑选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共计100人。结果 在接受合理医疗干预之后,对比组患者即便接受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方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普通组明显降低(P<0.05),普通组中有9名患者出现了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临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受到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用途及使用剂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会在皮肤以及人体的附件内出现不良反应,一般会发生在药物使用之后的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指一大类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功能的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万人在使用此类药物.但是,NSAIDs在为亿万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美国,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各种不良反应,每年可导致103000人次需要住院治疗,16500人死亡[1,2].因此,NSAIDs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最近,昔布类药物所引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使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分外关注NSAIDs的安全性.
简介: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用于烧伤、急性严重的白蛋白丢失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但近年来临床普遍存在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如:用于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作为扩容剂用于常规补液治疗等。实际上,输注白蛋白虽然可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有研究报道,使用白蛋白治疗危重患者每100例会增加6例死亡,提示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另有研究显示输注白蛋白并不能降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公认的白蛋白输注指征为:大面积烧伤24h后、急性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伴腹水、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