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鼻泪管闭塞所致泪囊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98例110眼的泪囊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94眼的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55株细菌,病原菌阳性率为85.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5.8%,革兰氏阴性杆菌23.9%。分离出的所有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4.2%。结论:药敏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小儿先天性鼻泪管闭塞所致泪囊炎可给予新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治疗。

  • 标签: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泪囊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提高对单侧声带麻痹病因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对61例以单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最终诊断为喉外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肿瘤中依次为肺癌29例(47.54%)、食管癌17例(27.87%)、甲状腺癌8例(13.11%)最常见.结论部分喉外恶性肿瘤以单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应作全面而详细的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 标签: 单侧声带麻痹 主要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高眼压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乡镇中心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目前眼科常用的手术仪器设备,巩膜隧道刀和角膜穿刺刀等,对126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视力≦0.3占16.6%,0.3~0.8占76.19%,≧0.8者占7.14%.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眼,占4.76%.术后角膜水肿23眼,占18.25%.结论乡镇中心医院设备条件有限,但只要准备充分,严格按手术常规操作,开展该手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加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对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macularedema,CME)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BM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NSAIDs的不同给药时机(试验组予以NSAIDs术前及术后局部点眼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术后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术前是否加用NSAIDs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的发生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48~5.18,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30~2.00,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1~0.43,P〈0.01);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20,95%CI:-15.17~0.77,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14.05~6.08,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25,95%CI:-33.80~-2.70,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联合应用NSAID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的发生,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提示NSAIDs的术前术后联合应用较单独术后应用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院2008-01/2009-04200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52例52眼玻璃体脱出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眼玻璃体脱出发生在上浮核、劈核、圈套核和吸皮质时;49眼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45眼获得满意圆瞳孔,7眼欠圆;18眼术后视力〉0.5,27眼视力〉0.3,3眼视力〉0.1,2眼视力〉0.05,2眼视力〈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发生玻璃体脱出多在劈核、圈套核及吸取皮质时,玻璃体脱出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脱出
  • 简介: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各指标听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行多导睡眠监测的OSAHS患儿6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大于等于5的32例为试验组,小于5的30例为对照组,同时行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听性脑干反应、鼻咽侧位X线片、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两组问听性脑干反应V波阈值试验组左耳(31.85±14.07)dBnHL,右耳(33.50±12.68)dBnHL;对照组左耳(20.76±7.50)dBnHL,右耳(23.09±6.39)dBnHL,两组间左耳(P=0.003)、右耳(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AHI和声导抗声顺值是OSAHS患儿听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缺氧是OSAHS患儿听力变化的决定因素,对OSAHS患儿应尽早治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9-231)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听力下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总结白内障扶贫复明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院2011-2013年间参与防盲民生工程,共有31例患者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术中检查未发现眼内出血现象,其中7例发生在水分离和水分层后,24例发生在皮质吸出过程中。所有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患者均暂停手术,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若经药物降压无效,可根据手术条件行经平坦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玻璃体腔穿刺术,待前房形成后继续进行手术。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经甘露醇静滴治疗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2例经药物降压仍不能形成前房,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术后1天裸眼视力0.3~1.0者为20例(20眼),视力0.1~0.3者为8例(8眼),视力0.02~0.1者为3例(3眼),眼压高于或等于21mmHg者10例(10眼),发生角膜水肿者14例(14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3~1.0者为24例(24眼),视力0.1~0.3者为7例(7眼),眼压均恢复正常,无角膜水肿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种少见的术中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可以缓解突发性眼压升高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灌注液迷流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组特殊设计镜片对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3例(4眼)被试者,年龄22-31岁,屈光度-2.0D,按随机顺序分别在单眼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成长乐镜片、视特保大、中、小光区镜片的情况下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包括远距和近距戴镜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结果配戴5种镜片时,被试眼相对周边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远视度数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加。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远视度数最大,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其次,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小;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最大,其次是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最小的是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远距评分为普通非球面镜片最高,视特保大光区镜片其次,然后为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成长乐镜片及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近距评分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接近普通非球面镜片,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和成长乐镜片其次,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结论不同设计的中周部加光镜片对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配戴后的顺应性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周边屈光度 顺应性 近视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患眼眼轴长度的相关。方法以本院眼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经筛选后的11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按照眼轴长度分为2个对照组,统计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取其平均值作为对比。结果眼轴长度≥26mm、〈29mm组50例(79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8±0.07;眼轴长度≥29mm组32例(37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15±0.06。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通过统计处理,t=4.05,P〈0.0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说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眼轴长度增长而相应下降。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其眼轴长度成负相关性。

  • 标签: 白内障 高度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是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ARM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OLL样受体3 单核苷酸多态性 TOLL-LIKE RECEPTOR 3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糖尿病患者眼部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盲低视力的情况。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力损伤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询问般状况和生活习惯;全身情况的检查:血压、血糖;眼部检查:日常生活视力、小孔镜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自动验光仪验光、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结果应有590人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共535人,其中盲的患病率为1.12%,低视力的患病率为9.91%。导致盲的首要病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是白内障和其他视网膜病变,导致低视力首要病因是白内障,其次是屈光不正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论北新泾地区糖尿病患者防盲工作重点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以及屈光不正的防治。

  • 标签: 低视力 糖尿病 流行性病学调查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以往认为光感受器细胞最常见的损害方式是坏死和凋亡,而坏死性凋亡作为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自噬是促进细胞生存的重要代谢机制,在定程度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是目前研究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文章甚少,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尚未明确。本文就坏死性凋亡和自噬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机制和相互关系作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坏死性凋亡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LASIK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全眼高阶像差在0.3滋m以下近视散光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在我院就诊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眼。每位患者随机选取眼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对侧眼接受波前像差优化的LASIK。术后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暗光下对比敏感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mo,波前像差引导组波前像差优化组分别有93%及90%的术眼裸眼视力逸5.0,两组术后等效球镜值在±0.50D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87%及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丢失2行或以上的情形。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大(P〈0.01),但增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mo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全眼高阶像差小于0.3滋m的近视散光眼,波前像差引导LASIK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近视
  • 简介:目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比较高度近视眼正常人(正视眼)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anteriorchamberdepth,CACD)和前房角(anteriorchamberangle,ACA)两项前房参数差异,进步了解高度近视眼的解剖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10/2011-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正视眼82例,收集同期我院门诊准分子激光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眼68例,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CACD和ACA。对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的前房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有无差异。结果: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得正常人CACD平均值为3.02±0.47mm,ACA平均值为33.26°±6.20°。高度近视眼的CACD平均值为3.24±0.38mm,ACA的平均值为39.55°±6.68°。高度近视眼正视眼的两项前房参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前房参数,高度近视眼正视眼相比中央前房深度深、前房角宽。

  • 标签: 中央前房深度 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 前房角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术式的选择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高龄白内障晶状体核大、核硬、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的生理病理特点,采取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切口扩大为8mm,粘弹剂保证前房操作空间,减少前房内操作保护内皮细胞,次娩出晶状体核。结果36例病人晶状体核均为次顺利娩出。均无后囊破裂。术后角膜轻度水肿3例,均于3—5天消失,两周后裸眼视力〉0.4者12例、0.2—0.3者20例、4例0.2以下者均为90岁以上患者,其中3例黄斑变性、1例视神经萎缩。结论80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非超声乳化扩大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首选。

  • 标签: 高龄白内障 硬核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以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电话随访结果为依据,对我省防盲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探讨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医院眼科参与大规模防盲项目患者的可持续随访体系。方法通过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6万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000例患者就手术视力提高程度及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统使用云南省卫生厅《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患者电话随访表》,由专人于4周内完成电话随访。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者占90.20%;患者对术后满意度达93.27%;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能自理占86.41%;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占85.79%;术后患眼有不适者占17.76%;知道如出现不适如何处理的患者占70%;新农合占93.81%,居民医保5.56%,职工医保1.64%,其他医保占0.88%;所有患者均为免费手术,无自付比例。结论在基层开展大规模集中白内障防盲项目的过程中,在严格监控患者术后质量、手术费用、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手术患者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患者随访体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防盲工作的真正含义。

  • 标签: 防盲 光明工程 白内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途径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进路,去除部分鼻粘膜、鼻骨,将泪囊内侧壁切开造孔,从而解决鼻泪管阻塞,治疗泪溢、流脓。结果35例慢性泪囊炎经该术式全部取得成功。结论腔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孔
  • 简介: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中高龄及其伴全身疾病患者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爱心光明行"活动中高龄及其伴全身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高龄伴全身疾病患者213例(90.6%),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65.1%,13.6%和11.1%。术前因首次全身疾病评估暂缓手术25例(10.6%),经有效治疗后手术。手术脱残率95.4%,脱盲率84.2%,12例视力〈0.1患者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结论:加强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充分治疗全身疾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监护,操作轻巧,手术时间10~15min,是保证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中高龄或伴全身疾病患者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高龄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