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腺癌是恶性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但是治疗进展缓慢。目前进展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化疗。靶向药物中除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外,其他靶向药物尚未取得切实的疗效。

  • 标签: 靶向药物 胰腺癌 进展期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胰腺癌先行动脉灌注化疗,2周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6Gy,共7~8次.结果有效率(CR+PR)为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6.7%.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对胰腺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胰腺癌 预后 梗阻性黄疸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所采取治疗模式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是术后采取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的乳腺癌患者可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往往基于其病理分型.近几年研究表明,传统的病理分型对新开展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大量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数据表明可将乳腺癌分为基底型,管腔A型及B型,HER-2型及正常组织型5类.在对这5种类型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预后以及辅助治疗的效果都有明显差异.同时证明免疫组化方法可代替单一的基因分析方法用来检测乳腺癌的分型.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蛋白,CK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癌基因P53的变异及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都可作为亚型分类的指标.该文介绍了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预后 辅助治疗
  • 简介:第51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0日至6月2日在芝加哥McCormickPlace盛大举行,作者就会议中有关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合报道。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治疗 分型 ASCO年会
  •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隐性转移(occultmetastases)的病理检测方法。方法对245例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569枚SLN以100μm间距行连续切片(serialsection,ss)后HE染色(SS—HE),确定检测隐性转移的最佳间距。结果245例患者通过sS-HE检测出隐性转移36例(14.7%),其中大体转移6例,微转移22例,孤立肿瘤细胞8例。569枚SLN中,SS.HE检出隐性转移39枚(6.9%),间距100-、200-、300-、400-和500μmSS—HE隐性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6.9%、6.3%、5.1%、3.7%、3.5%,间距200μmSLN隐性转移检出率与间距100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浸润性小叶癌隐性转移的检出率(52.0%)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3.9%,P=0.000),而与病理分期、受体状况以及HER-2表达无关(均P〉0.05)。结论SS.HE对于SLN隐性转移的检测具有显著优势;200μm为SS—HE的最佳检测间距;浸润性小叶癌SLN隐性转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隐性转移 连续切片
  • 简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女性多于男性。国外尸检率为6.6‰,国内统计约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1.6‰~7‰。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并发肾腺癌尚未见临床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

  • 标签: 重复肾 重复输尿管 并发症 肾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30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Ⅵ区颈部淋巴结廓清术,纳米炭组在行淋巴结廓清术前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对照组不使用,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纳米炭组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6.5枚,对照组3.2枚(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12例(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PTH暂时下降的患者2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患者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术中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

  • 标签: 纳米碳示踪剂 甲状腺癌 淋巴结 甲状旁腺
  • 简介:手术和放疗是局限性前列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高危前列腺癌单用局部治疗预后不佳,超过50%的患者会复发。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目前被认为是提高高危前列腺癌疗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目前高危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相关文献,期望能为我国高危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及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 标签: ETS-1 卵巢浆液性腺癌 RT-PCR 蛋白免疫印迹
  • 简介:选择合适的早期乳腺癌病人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减少由腋窝淋巴结清扫导致的并发症。因为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低,故对前哨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可以不做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对前哨淋巴结阳性的病人,标准治疗是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放疗可能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降低由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并发症。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于根治术中行保留ICBN,并进行术后观察、随访.结果32例中31例成功保留ICBN,另1例因淋巴结较多并包绕ICBN而未保留.32例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9例(占90.62%),无1例发生上肢淋巴性水肿.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ICBN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确实安全可行,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生活质量
  • 简介:p73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基因,其结构和功能与抑癌基因p53有高度同源性,并定位于染色体上特殊区域,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本文就p73基因特别是其表达两种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即TAp73和DNp73的结构和功能以及p73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P73基因 抑癌基因 乳腺癌
  • 简介:2013年5月,当安吉丽娜·朱莉爆出因检测出自存在BRCAI基因突变,为预防乳腺癌做了双侧乳腺切除术时,全世界一片哗然。我们知道,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比欧美提前10~15年。

  • 标签: 乳腺癌 世界 解读 病理 女性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能准确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况。术后对SLN大体转移的诊断较为容易,对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tumorcells,ITC)的诊断通常依靠连续切片(逐层切片)HE染色和(或)免疫组化。准确而快速的术中诊断可以使SLN阳性者通过一次手术进行完全的腋淋巴结清除,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印片细胞学和快速冰冻病理诊断,而敏感性更高的分子诊断开始应用于SLN的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选取年龄≤35岁的128例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以及同期年龄﹥35岁的130例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作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和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病理分期较晚,Ki-67阳性表达率≥14%的比例较高,但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差异,应早期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特征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46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及病理情况下的生存率。结果: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及放疗可显著影响总生存期,临床分期、T分期及内分泌治疗对5年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临床分期对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分期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重要影响,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解决问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生存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受TOMO治疗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71例(病理确诊39例,临床诊断32例),治疗靶区共266个,其中原发灶71个、区域淋巴结56个、肝脏转移灶139个;胰腺病灶、肝脏转移灶及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DT)依次为50~70Gy、59.4~65Gy和54~65Gy;71例患者中同步化疗44例,辅助化疗25例。分别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4.0版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71例患者全部完成放疗计划。266个靶区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7%和9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M分期、CA199水平、PS评分、同步化疗及辅助化疗与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PS评分、同步化疗、辅助化疗和CA199水平均为影响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急性反应主要为1~2级乏力、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和3~4级急性毒性反应。结论TOMO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尤其对于合并肝转移甚至是多发转移的晚期患者,积极采用同步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胰腺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放化疗
  • 简介:在癌症治疗中,“最小的有效性治疗一最佳的临床疗效”是医患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把握尺度和实现这一理想的境界,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乳腺癌外科治疗包括乳房的局部与区域淋巴引流区的外科手术两个方面,区域外科涉及的腋窝淋巴引流区手术模式在不断的变化。其趋势是在保证不降低远期疗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上肢功能的保护,表现在清除范围的缩小、清除技术的改进(如内镜的应用)等。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 简介:多年以前我在某个医院工作时,碰巧听到一位医生告诉一位妇女她患了乳腺癌。那位妇女不相信这个诊断,她发泄般地嚎啕大哭并且开始控制不住地浑身发抖。看着她我的心一阵阵发疼,忍不住地琢磨如果我自己得知这样的消息会是什么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护士 幸存 医院工作 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