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 简介:CREATE(carotidrevascularizationwithev3arterialtechnologyevolutiontrial)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联合栓子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术对于高危/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前后分为4个研究阶段,CREATESpideRX是其中第三个阶段,主要探讨联合采用SpideRX远端栓子保护系统(美国,ev3公司)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栓子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高危患者 ARTERIAL 多中心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在提高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的交接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科急危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伴有长R-R间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入选68例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根据治疗前长R-R间期与睡眠的关系分为睡眠相关组(44例)和睡眠无关组(2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前、后长R-R间期及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发生的情况。结果应用美托洛尔1月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最长R-R间期均较用药前延长[(睡眠相关组(2650±146.0)msvs.(2315±129.5)ms;睡眠无关组(2549±201.9)msvs.(2764±171.1)ms;P〈0.05],而在非睡眠状态下,睡眠无关组最长R-R间期明显延长[(2262±105.8)msvs.(2406±120.2)ms;P〈0.05]且24h长R-R间期阵数增加[(48.6±13.5)次vs.(63.8±10.9)次;P〈0.05],而睡眠相关组患者最长R-R间期及24h长R-R间期阵数无明显变化(P〉0.05)。睡眠相关组无1例发生黑朦、晕厥等症状,而在睡眠无关组患者中,2例(8.33%)患者发生黑朦,无患者发生晕厥。结论对与睡眠相关性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心室率控制相对安全;但对与睡眠无关性长R-R间期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需谨慎并应密切观察有无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美托洛尔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38例拟行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罗非班Ⅰ组(46例):血栓抽吸+经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PCI,替罗非班Ⅱ组(46例):血栓抽吸+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对照组(46例):血栓抽吸+PCI。分析治疗后3组患者血流恢复情况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PCI术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替罗非班Ⅰ组TMPG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无复流比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慢复流比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替罗非班Ⅰ组血流恢复情况好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ST段回落指数(STR)>50%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均较替罗非班II组和对照组提前,替罗非班I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均<0.05)。PCI术后7d,替罗非班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1月,替罗非班I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恢复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同时降低MACE发生率,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可用其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双功能超声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易行及直观准确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对6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白细胞增高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超声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隐匿性纵隔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5月对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6例胸骨正中切口胸主动脉置换术后怀疑深部隐匿性感染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的影像对6例患者的人工大血管感染范围及位置进行判断,引导手术方法与切口的选择进行清创引流,肌瓣修复.结果手术探查6例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患者,均存在深部纵隔感染,其中5例感染蔓延到人工血管周围,另-例累及血管壁,2例合并胸骨感染;本研究中6例患者PET/CT对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隐匿性纵隔感染诊断准确.结论PET/CT对心脏大血管置换术后深部纵隔和人工血管周围隐匿性感染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可用于引导手术清创.

  • 标签: PET/CT 人工血管 隐匿性纵膈感染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OR=0.24,95%CI:0.13~0.45,P<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MD=6.24,95%CI:4.33~8.16,P<0.01),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R=0.23,95%CI:0.10~0.53,P<0.01)及病死率(OR=0.13,95%CI:0.02~0.75,P=0.02);但两组TIMI计帧数(MD=-5.63,95%CI:-11.65~0.33)、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对PCI术后冠脉无再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再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年间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利用随机分组别的方式将患者分为随机的两组,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利用氨氯地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3.47±0.53)mmol/L、(1.75±0.45)mmol/L、(5.42±0.36)mmol/L、(79.30±6.00)mmHg、(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对照组得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时治疗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进行改善。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静脉应用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尼非卡兰组给予尼非卡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非卡兰组转复2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胺碘酮转复2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治疗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比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60.87)minvs(.162.77±70.82)min,t=-5.91,P<0.01]。胺碘酮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尼非卡兰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治疗中,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均有较好的疗效,尼非卡兰转复时间较胺碘酮更短,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尼非卡兰 胺碘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stroke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脂正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血脂正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mg,1/日)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mg,1/晚)治疗,干预疗程为12个月。采用高频超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总动脉(CCA)、颈动脉膨大处(BULB)、颈内动脉(ICA)IMT厚度及血压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CCA、BULB和ICA的IMT值及血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药物干预12月后,治疗组患者CCA、BULB、ICA的IMT厚度分别为0.80±0.17mm、0.91±0.18mm、0.67±0.18mm;对照组患者CCA、BULB、ICA的IMT厚度分别为0.88±0.21mm、1.07±0.18mm、0.76±0.19mm;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干预后CCA、BULB和ICA的IMT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脉压差分别为58.06±5.56mmHg、67.18±4.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脂正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脉压差水平,对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有帮助。

  • 标签: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脉压差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检测51~60岁、61~70岁PD患者52例未用药时或停药48h后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其中已服用多巴丝肼治疗的34例患者再次检测服药1.5h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值比较,2个年龄组P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5-HT)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Ach)增高,但仅61~7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比较,DA在61~70岁组实测值更低(P<0.05)。34例患者服用多巴丝肼后,NE、5-HT、DA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15)。结论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DA、NE、5-HT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龄增加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所不同。ET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为PD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 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 帕金森病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沙利度胺治疗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添加沙利度胺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月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65%和75%,而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没有添加沙利度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和4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利度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能够明显的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沙利度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作用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fourchamberview,FCV)+三血管切面(threevesselsview,3V)在产前超声初步筛查妊娠中-晚期(18~40周)胎儿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妊娠中晚期(18~40周)5395例经追踪随访的胎儿,比较单纯FCV、左或右心室流出道切面(ventricularoutflowtractview,VOTV)、3V的所费时间及显示率,通过病理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比较以上切面组合初步筛查中晚期胎儿心脏病的敏感性。结果耗费时间:FCV〈3V3V〉VOTV;敏感性:FCV+3V为82.9%(34/41)、FCV+VOTV为68.3%(28/41)、FCV为46.3%(19/41);FCV+3V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V+3V能简单、快速、有效地提高中-晚期胎儿心脏病检查的敏感性,是初步筛查胎儿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四腔心 三血管 心脏病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人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x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x2=5.18,P〉O.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班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术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估并介绍经皮心肺支持技术系统,并附1例成功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应用经皮心肺支持技术成功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介绍应用指南,总结该项技术的使用方法.结果整个系统建立过程在20main内顺利完成,持续经皮心肺支持92h58main.患者在应用经皮心肺支持后病情逐渐平稳,脱机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完全康复出院.结论经皮心肺支持技术不仅是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手段,而且可在许多心、肺急症中应用.该技术无需开胸,操作简单方便,在床旁15~20min即可建立,是目前最有前景和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急救技术之一.

  • 标签: 经皮心肺支持系统 临床应用 急性重症暴发性心肌炎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利用三维固定原理设计一种骨折复位器,在术中协助骨折复位并起临时固定作用,防止在骨折固定手术中再次移位,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方法选择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术中利用设计骨折复位器协助复位,同时对骨折临时固定。结果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使用骨折复位器协助骨折复位同时临时固定后,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二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复位时,选用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器对骨折进行复位和临时固定,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克氏针临时固定,避免了反复操作带来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

  • 标签: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骨折复位器 复位 临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