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对其骨折愈合和远期效果作分析。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44例患者参与本组研究,2015年7月到2016年10月为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22例。将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骨折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44例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5.45%,参照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68.18%,经对比,实验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将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将愈合时间缩短,将骨不连的发生率予以降低,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的30例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来分析,有22例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或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空心钉固定进行治疗,8例使用重建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理想,愈合时间为11周至25周不等,平均(15.7±4.1)周;有1例骨折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4例下肢缩短病例。结论临床中对于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方式,采取正确的操作顺序。
简介: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子宫肌瘤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不同部位子宫肌瘤在MRI图像中的表现及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在多种MRI序列中的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患者MRI共检出58个病灶,MRI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分布及位置。肌壁间肌瘤常被肌层包围绕;浆膜下肌瘤位于子宫浆膜下,常伴有挤压肌层的征象;黏膜下肌瘤瘤体直接位于子宫内膜层内。多数子宫肌瘤在T1WI图像中均表现为均匀低或等信号,在T2WI和弥散成像上,普通型肌瘤多呈均匀低信号,细胞型肌瘤呈均匀稍高信号,而退变型肌瘤多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普通型肌瘤以均匀强化多见;细胞型肌瘤以显著均匀强化为主;退变型以周边或轻度强化为主。MRI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间的符合率为93.1%。结论:MRI检查在子宫肌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溶性PD-L1分子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86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呼吸科诊治的胸腔积液患者,按照积液性质将其分为A组(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B组(恶性胸腔积液,38例)、C组(非结核、非恶性胸腔积液,18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胸腔积液,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胸腔积液sPD-L1水平,FCM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以及PD-1在CD4+T细胞、CD8+T细胞、CD14+单核细胞的表达和PD-L1在CD14+单核细胞的表达。患者ROC曲线分析sPD-L1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sPD-L1含量以及CD8+细胞比例、PD-L1在CD14+单核细胞表达比例均明显高于B、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A组胸腔积液sPD-L1的诊断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82.9%。结论不同病因所造成的胸腔积液微环境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状态,sPD-L1分子可对此作出有效反应,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功能差,开胸术后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呼吸功能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低体重患儿受上述影响更甚,极易造成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不当更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高效全面的呼吸道护理必不可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胸壁结核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经法,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壁结核患者围手期通过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治疗、护理及患者的自理康复,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可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调查研究以探讨脊柱外伤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骨水泥成形术的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患者21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走访,计算各拟纳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数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年龄40岁以上、BMI指数>28、多发骨折、骨水泥注入量>5cm、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是导致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以获得最佳的愈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使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120例来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提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MATTA、Tornetta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2.8±0.5)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85.83%,髋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率,术前22.5%,术后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异位骨化0级84.17%,无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安全性比较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骨科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MRI与CT两种方法诊断,将CT诊断作为对照组,MRI诊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率为9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较对照组诊出率高,而钙化及椎间盘积气较对照组诊出率低(P<0.05),两组在神经根受压诊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各具优势,MRI诊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提高诊断的互补性,增加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带来的疼痛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的减少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26例,男女均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致,经过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明显减轻,感到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患者占多数,罹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不同患者在术后会引发一系列术后副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但患者只要术前预防得当,术后处理及时而且规范,可以很好的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经手术治疗后的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技术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效果,以便于积累相关方面的历史经验,增加实践能力,为现代医学体系提供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手段,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0.0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71.67%,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骨舒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选用筋骨舒丸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选用风湿骨痛丸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将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评分)和CT观察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中,治疗组分数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7.78%,两组疗效对比显著(P<0.05);CT观察评分两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皆有所下降,但两组下降程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筋骨舒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能够使患者腰部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在临床治疗上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疾病采取MRI以及CT进行诊断的具体方法以及诊断效果,为保证临床疾病的诊断率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全部实施MRI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根据统计显示,100例患者影像诊断结果中37例属于椎间盘突出,23例属于椎间盘影出,14例属于椎间盘脱出,11例属于椎间盘游离,9例属于椎间盘Schmor结节,6例属于椎间盘真空象;患者接受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0%,接受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4.0%,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采取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相对比较高,但是扫描时间相对比较长,检查价格比较高,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诊断,但是在临床中更加适用,因此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疾病,需要结合MRI以及CT两种诊断方式加以诊断,保证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运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疼痛程度评分也比较低,患者的耐受力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