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腔内容积探头对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110例妇科门诊疑似子宫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2DUS)和三维超声(3DUS)检查,以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10例疑似子宫畸形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确诊78例,疑似32例。2DUS确诊58例,疑似24例;而3DUS确诊69例,疑似29例。3DUS检测结果中总检出率90.00%显著高于2DUS总检出率98.00%,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2DUS,3DUS在灵敏度、准确度及漏诊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特异度与误诊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腔内容积探头在子宫畸形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统计的100例档案管理案件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实施档案管理改革时间节点(2020年5月1日我院开始实施医院档案管理改革)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各50例。实施不同管理方案,对比管理效果,观察改进前后差错率及抽查合格率。结果:改进前档案管理差错例数7例,档案管理差错率14.00%,改进后档案管理差错例数1例,档案管理差错发生率2.00%。相比之下,改进后差错率低于改进前(P<0.05)。且改进前档案管理抽查合格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