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临床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8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34例),对所有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相关诱发因素进行研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30.24±5.56)分和抑郁量评分(25.36±5.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36.68±7.23)分和抑郁量评分(36.69±6.78)分(P<0.05)。而教育程度(26.47%)、家庭关系(17.65%)、新生儿健康(14.71%)以及医护满意度(8.83%)等因素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情况。结论导致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有多种相关因素,因此在临床上为了有效改善产妇的抑郁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工作,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影响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办法,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3000例患者(妇科1580例;产科1420例)的病例,调查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85例,感染率为2.84%。高龄患者、化疗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是高发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产科发生院内感染40例,感染率为1.33%。妊娠合并症患者是高发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呼吸道、宫腔等。结论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缩短住院天数和留置尿管时间,可以降低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选取64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助眠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究影响老年失眠的原因,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分析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存在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并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发现,影响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十分复杂,药物干扰、心理状态波动、疾病、饮食和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失眠,而利用助眠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则能够有效的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例妊娠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09%(12/12697),12例患者中,10例经产妇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1例初产妇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瘢痕子宫妊娠,1例初产妇无特殊病史;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不一,3例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腹痛,3例患者表现为不规律下腹痛,1例合并不孕病史,其他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中10例子宫破裂为不全子宫破裂,且为术中诊断,2例为完全子宫破裂,术前经B超诊断。结论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最常见的原因,应努力控制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提高诊治子宫破裂高危患者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及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观察比较两组参与者的超声诊断表现,主要包括两组参与者的临床诊断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经过超声显像发现,在患者相关特征和临床表现上,主要包括肝表面轮廓变化表现、肝实质变粗表现、肝结节样变化表现、胆囊壁变化表现、脾脏肿大以及腹水表现等,经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发现,患者出现门静脉管径变化表现、肠系膜静脉管径变化等,且在相关诊断指标上,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学校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比如,重视品德、智力的培养,轻视心理素质的训练;过分强调理想教育,忽视现实教育;重理性判断而疏于非理性情感世界的培养等等。因而使得教育与现实脱节,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富翁,而在走向社会之际,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变的人际关系而瞠目结舌,无所适从,甚至与社会格格不入,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和恐慌。在小学生中,更多的表现为心理受挫。有的来自外部因素,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非正常刺激;有的则来自于正常的外部刺激,如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同学间的矛盾、纠纷等。学生通常在家庭、学校和交往中受挫后产生某些消极的心理行为。所以,对学生的受挫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