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幼儿园不同服务范围内幼儿入园比率、浪费性通勤、通勤流三个视角分析长春市幼儿入园与居住地空间匹配性,本研究发现该市幼儿园分布较为均衡、幼儿园与幼儿居住地空间匹配性较好,但是幼儿实际入园与居住地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不匹配性,多数幼儿并未在其居住地附近入园,具体表现为:不同缓冲区范围内,单位幼儿园与办学质量较低的幼儿园入园率较低,前者因为单位大院解体,居民迁居造成。从城市中心到外围,幼儿入园率呈“低-高-低”分布态势;幼儿入园存在较大程度的浪费性通勤;输出联系比率较大节点(幼儿园)所占比例较大,这类节点(幼儿园)与幼儿居住地空间不匹配性较强,多分布于城市中心,并以单位幼儿园为主。此外,这类节点在城市外围分布也较为集中,多以民办幼儿园为主;输入联系比率较大的节点(幼儿园)则围绕城市中心分布,其中多分布在高档住宅小区内,且通常是办学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或单位幼儿园。应从降低公办性质单位幼儿园的入园门槛、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成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等方面优化该市幼儿园分布。
简介: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通常把儿童对确实性以及世界图景的获得看作某种精神状态的成就,在此过程中确实性以一种看似无意识的方式被吸收。儿童的成长由此在根本上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积累,更在于与成人一道分享数量众多的无理由的假设。如果儿童陷入无休止地理由追问中,将阻碍儿童与成人分享世界图景,因此对儿童来说,更需要的不是批判精神,而是一种学会相信的能力。为此,儿童必须克服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学会鉴别可靠与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学会区别成人什么时候是严肃地与他们交谈而什么时候只是在开玩笑或讲故事,能够按照其所获得的确实性或信念行动,能够辨别什么是可以研究的而什么不是。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并非从某种推理中产生,人类必须通过一种原始的“无需任何证明它们的理由就无条件地接受它们”的方式来获得确实性和世界图景。
简介:当前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众多,满足了大部分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这类机构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全面覆盖性、低收费性、提供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些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符合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理念,因而是一种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机构。然而,当前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面临着身份上的“合理不合法”,其原因在于北京市幼儿园准入标准较为单一,缺少适合此类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的标准。未来应当以普惠性为导向,为其设定适宜的准入标准,从若干方面提升《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2011)这一政策文件的科学性,如取消关于举办者户籍的限制、设定不同层次的注册资金标准、规定切合实际的保教人员数量、调整关于幼儿园规模的规定,同时将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纳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