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概念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公司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美国发布的“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效果和效率;(3)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成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成分的基础,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简介:在上市公司的收购中,仅以对目标公司目前市场价值的评估来确定公司收购策略是不完善的,由于收购市场中存在激烈竞争,要求收购企业不仅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更应合理的评估企业自身的价值。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通常并不仅仅决定于目标公司在被收购前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取决于与目标公司在被收购后对公司现金流量的比较、收购公司实际支付的价格高低等因素。这种自我评估将为企业管理部门和董事会提供一个迅速可靠地对接管式收购或为收购探询作出适当反应的基础。本文试介绍上市公司的三种主要收购估价模型。一、沃斯顿模型──公式评估法沃斯顿模型是美国加州洛杉研大学沃斯顿教授创立的,又称公式评估法。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公司
简介:本文研究中国股市经营现金流量管理行为。运用Burgstahler和Dichev(1997)以及Degeorge等(1999)的方法和最佳拟合曲线模型,通过考察1998—2005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1993—2005年间I/B/E/S数据库中中国上市公司的每股现金流量预测数据,本文发现:与以往"现金为王"、"现金流量不可操纵"的认识不同,企业报告的经营现金流量也像报告盈余一样,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控制和操纵。由此,本文提出了与"盈余管理"相对应的概念——"现金流管理"。进一步的研究显示:(1)0点,(2)往年的经营现金流量,(3)分析师对现金流量的预测,是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流分布的三个显著的阈值点。16.41%的报告微正现金流量的公司是通过操纵行为来达到报告正现金流量的目的,另外,分别有16.64%和9.81%的报告微正变化和微正预测差异的公司同样是通过操纵行为来达到往年现金流量和分析师预测现金流量的目的。对比分析显示,中国A股上市公司前两个阈值点的现金流管理比成熟市场更普遍,因此更应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简介:本文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下,以2001--2006年两个上市公司之间的第一次保证担保交易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传递理论,实证研究后发现: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保证担保交易中的“抵押品”,具体而言,在担保交易发生之前,(1)担保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显著高于被担保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从银行角度而言,银行会要求被担保公司寻求更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司为其担保;从被担保公司角度而言,其为了降低借款的融资成本,也会寻找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司为其担保。(2)当担保借款来自国有银行时,担保公司高于被担保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这种差异会减弱;说明相对于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在监督借款人违约风险有效性方面有所减弱。(3)当被担保公司为国有企业时,担保公司高于被担保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这种差异也会减弱;说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违约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