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肺心益气活血胶囊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诊的肺心病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西地那非联合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1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取治疗后1周晨血检测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以及5-羟色胺(5-HT)和舒张血管物质前列腺素(PG)等的含量。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检测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PaO2和PaCO2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升高,5-HT、ET-1、TXB2等收缩血管物质含量降低,PG等舒张血管物质含量升高,PT以及APTT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均增高,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肺心益气活血胶囊对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肺心病患者肺损伤及心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肺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呼吸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SOD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MPAP显著低于对照组[(12.33±4.25)mmHg比(15.65±4.23)mmHg](1 mmHg=0.133 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VC为(2.53±0.22)L、FEV1为(1.55±0.20)L、FEV1/FVC为(61.26±3.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指数(2.85±0.34)L/(min·m2)、心搏指数(37.56±3.85)ml/m2、左心室做功指数(3.62±0.59)L/(min·m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SOD显著高于对照组[(98.42±7.43)U/ml比(68.38±4.85)U/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7.5%,P>0.05)。结论缬沙坦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功能指标、降低肺损伤程度及促进心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对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人选择厄贝沙坦,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对比患者不同药物治疗下的血压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厄贝沙坦对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足方向下肢深静脉至肺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站式下肢深静脉至肺动脉CT血管成像,简单随机法分为A(12例)、B(16例)两组,扫描范围均为胸廓入口至膝关节下方10 cm处。A组为足头方向组,根据经验法延迟时间扫描;B组为头足方向组,以肺动脉主干层面的单点触发自动追踪扫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和肺动脉开口的强化平均CT值。结果足头方向组的扫描时间为(36.4±1.2)s,DLP为(684.4±37.8)mGy·cm,肺动脉层面图像的强化CT值为(181.3±15.5)HU。头足方向组的扫描时间为(16.4±0.3)s,DLP为(441.8±34.4)mGy·cm,肺动脉层面图像的强化CT值为(257.9±24.5)HU。两组方法的扫描时间、DLP和肺动脉层面强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2、4.71、2.44,P<0.05)。结论头足方向一站式下肢深静脉至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优于足头方向扫描,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增加肺动脉强化值以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肺动脉瓣重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肺动脉瓣重建的相关研究资料,检索时间范围均从建库至2019年5月,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将肺动脉瓣叶重建术与传统跨环补片术进行对比分析,结局比较指标包括手术病死率、随访期肺动脉瓣反流率、并发症发生率、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报道,包括538例患儿。通过对报道中肺动脉瓣叶重建术与传统跨环补片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与跨环补片组比较,肺动脉瓣重建组术后1个月内肺动脉瓣反流率明显低于跨环补片组[RR=0.28,95%CI(0.11,0.72),P=0.008]。术后6个月肺动脉瓣重建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为36.8%,跨环补片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为100%,其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率分别为0和40.0%;术后1年肺动脉瓣重建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为37.5%,跨环补片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为95.8%;肺动脉瓣重建组中远期肺动脉瓣反流率也明显低于跨环补片组。两组间的手术病死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推荐采用肺动脉瓣重建术解决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问题,可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中远期手术疗效。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大连市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3例,患儿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手术顺序为先封堵后球囊扩张。其中20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均成功,3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封堵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35 mmHg(1 mmHg=0.133 kPa),未行球囊扩张。术后随访,所有患儿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均<35 mmHg[(19.5±1.9)mmHg],与术前[(62.0±7.8)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P<0.01),其中少量反流3例,余20例患儿未见肺动脉瓣反流;房间隔水平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提示单纯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同期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先封堵房间隔缺损,部分患儿肺动脉瓣狭窄可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循证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67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并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中麻醉时间为(294.06±41.17)min,手术时间为(341.12±50.25)min,灌注时间为(119.58±19.86)min,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74±6.12)h,住ICU时间为(2.51±0.67)d,术后24 h引流量为(470.35±141.28)mL,住院时间为(17.30±3.89)d。围术期发生压疮6例,心律失常2例,术后出血及心包填塞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78%(13/167)。患者术前、术后均无明显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为97.01%(162/167)。结论临床护士应定期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取长补短,以促进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更快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与托伐普坦联合治疗对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ST2)、和肽素(copepti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s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id delivery protein,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178例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8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利尿、扩血管、强心、改善心室重构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片(15 mg/次,每天1次,持续给药5 d)和左西孟旦注射液(0.1~0.2 μg/kg·min,静脉泵入24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电解质、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sST2、NGAL和copeptin水平,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心肌功能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 MPI)。观察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安全性评价。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心功能分级、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双下肢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0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19)。治疗前,PAB、ALT、Scr、钠(Na+)、钾(K+)、NT-proBNP、sST2、copeptin、NGAL、PASP、MPAP、MPI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AB、Na+、K+、NT-proBN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sST2、copeptin、NGAL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PASP、MPAP、MPI较常规治疗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sST2、copeptin、NGAL联合检测对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预测价值最大。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肺动脉压、MPI、sST2、copeptin、NGAL水平,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站式"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和分期序贯CAS+OPCABG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随访资料,评估"一站式"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因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行CAS+OPCABG杂交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12例采用了"一站式"同期CAS+OPCABG、14例采用了分期序贯CAS+OPCABG,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ICU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分期组,但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发生。术后住院天数同期组显著少于分期组。分期组围手术期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各1例,同期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梗塞发生,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新发脑梗塞,颈动脉超声支架均通畅,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站式"同期CAS+OPCABG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心肌缺血症状重或重度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推荐首选同期手术。优化抗凝方案和减轻颈动脉窦反射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主要问题。
简介:摘要肺动脉瓣反流是儿童法洛四联症患儿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肺动脉瓣反流长期存在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增加心律失常,右心衰竭,运动受限甚至猝死的风险。本综述从法洛四联症患儿根治术后的中远期肺动脉瓣反流情况、右心功能、重建效果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籍以阐明术后远期肺动脉瓣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就手术时机和指征进行简要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保留瓣环与跨瓣环补片矫治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肺动脉和左心室发育速度。方法回顾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TOF患婴临床资料,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解除方式分为:保留瓣环组和跨瓣环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肺动脉和左心室发育指标,术前与术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共纳入TOF患婴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中位年龄6.7(4.1,10.3)个月,中位体质量7.0(5.8,8.4)kg。术前保留瓣环组Nakata指数、McGoon比值、肺动脉Z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数及其Z值均大于跨瓣环组(P=0.001,0.000,0.003,0.000,0.000)。末次随访时,两组肺动脉Z值均大于术前(P=0.016,0.000),跨瓣环组LVEDV Z值大于术前(P=0.000),而保留瓣环组LVEDV Z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581),肺动脉Z值和LVEDV Z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468,0.884)。保留瓣环组肺动脉Z值、LVEDV Z值末次随访与术前的差值均小于跨瓣环组(P=0.000,0.000)。结论与保留瓣环相比,跨瓣环补片矫治TOF术后早期肺动脉和左心室的发育速度较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ul-Sten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因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Pul-Stent植入的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支架植入后的即刻疗效、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3例患儿(男19例、女14例)均成功植入Pul-Stent(经皮导管31例、开胸直视2例),共计植入35枚支架(小型19枚、中型15枚、大型1枚),左肺动脉植入23枚,右肺动脉植入12枚。植入时患儿年龄(6.8±3.1)岁,体重(21.3±8.8)kg。初始扩张球囊直径范围6~16 mm,29例(29/31,94%)经皮植入患儿使用的输送长鞘为8~10 F。支架植入后即刻,33例患儿支架植入处的肺动脉最窄直径从(4.0±1.7)mm增加到(9.1±2.1)mm(t=-21.60,P<0.001);26例经皮植入的双心室纠治术后患儿的跨肺动脉狭窄处的压力阶差由(30.5±12.3)mmHg(1 mmHg=0.133 kPa)降至(9.9±9.6)mmHg(t=12.92,P<0.001),右心室与主动脉压力比值由0.57±0.14降至0.44±0.12(t=7.44,P<0.001);5例腔肺静脉吻合术后患儿上腔静脉压力由(17.0±1.9)mmHg降低至(14.0±0.7)mmHg(t=2.86,P=0.046)。除2例患儿因其他心脏畸形再次外科手术时死亡,余31例患儿随访(5.3±1.6)年均临床稳定,经胸X线片发现1枚支架断裂。16例患儿复查心导管检查,发现1枚支架再狭窄,余支架形态良好。9例患儿行后扩张,过程均顺利,无支架断裂、移位及动脉瘤形成。8例患儿行心脏CT评估,支架内径较植入后无明显变化,未见支架狭窄及断裂。4例患儿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受伪影影响,无法准确评估内径和肺血流灌注。结论Pul-Stent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和径向支撑力,后期可进一步后扩张以适应儿童生长发育,治疗外科术后残留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价超重(25 kg/m2≤BMI<30 kg/m2)患者低剂量双能量(70 kV/sn150 kV)肺动脉成像中70 kVp、非线性融合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ADMIRE)图像的质量。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可疑肺栓塞患者共70例,70 kV/sn150 kV扫描模式的体质量指数正常者及超重者各35例,对比剂用量均为30 ml。患者扫描后均获得70 kVp、150 kVp、线性融合及非线性融合图像,评估体质量指数正常者70 kVp(组1)、体质指数正常者非线性融合(组2)、超重者70 kVp(组3)、超重者非线性融合(组4)图像质量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4组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动脉SD值组1高于组4(t=2.69, P<0.05)。肺动脉主干、亚段动脉SNR值组2高于组3(t=1.44、5.40, P<0.05)。左肺动脉干SNR值组2高于组3、组4(t=1.52、1.52,P<0.05)。肺动脉主干、亚段动脉CNR值组2高于组3(t=1.45、5.01, P<0.05)。左肺动脉干CNR值组2高于组3、组4(t=1.50、1.50, P<0.05)。正常体质量指数组、超重组有效剂量为(1.60±0.54)、(1.88±0.45) mSv。结论对于超重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70 kV /sn150 kV双能量模式联合ADMIRE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且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较低,是一种可行的双能量肺动脉扫描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非钙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就诊并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157例(男74例,女83例,平均年龄72.12岁),根据CT检查分为钙化斑块组(75例)和非钙化斑块组(8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非钙化斑块组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及TC、TG、LDL-C水平分别为(75.9±8.7)岁、80.5%(66/82)、52.4%(43/82)及(5.81±1.12)mmol/L、(2.36±1.03)mmol/L、(3.51±1.20)mmol/L,均高于钙化斑块组(67.2±10.1)岁、46.7%(35/75)、18.7%(14/75)及(4.84±1.05)mmol/L、(1.52±0.73)mmol/L、(2.91±0.71)mmol/L,HDL-C水平为(1.24±0.41)mmol/L,显著低于钙化斑块组(1.97±0.6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性别、吸烟及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对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OR=3.451,P<0.05)、LDL-C(OR=3.128,P<0.05)是危险因素,HDL-C(OR=0.099,P<0.05)是保护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1,P<0.05)、TC(OR=2.429,P<0.05)、HDL-C(OR=0.079,P<0.05)、家族史(OR=6.351,P<0.05)是非钙化斑块的影响因素。结论HDL-C是冠心病患者非钙化斑块的保护因素,而TC、LDL-C是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0年10月。收集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收集到的RCTs,提取相关数据、评估试验质量。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个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组在临床总有效性、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可更好地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肺分流-分期手术对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TOF)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完成949例3岁以下TOF矫治手术,男546例,女403例;平均年龄13个月,平均体质量9.4 kg。一期矫治手术853例(根治手术组),体肺分流手术96例(体肺分流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性别、年龄、体质量、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术前临床症状;术前和术后主肺动脉直径、McGoon比值、NAKATA指数、肺动脉环Z值、左心室舒张期末径等指标。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8例(3.0%),根治手术组死亡比例(2.9%)与体肺分流组(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肺分流组患儿手术年龄[(0.95±0.56)岁对(1.09±0.59)岁]和体质量[(8.6±1.8)kg对(9.5±2.1)kg]均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组;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更易出现缺氧发作等临床症状(30.2%对19.7%);且SPO2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显著降低(0.75±0.09对0.85±0.09)。体肺分流组患儿较根治手术组肺动脉发育更差,体肺分流组McGoon比值(1.4±0.3对1.9±0.5)、Nakata指数[(124±43)mm2/m2)对(222±88)mm2/m2]和肺动脉环Z值(-4.3±2.6对-2.3±2.1)均显著低于根治手术组。但是体肺分流组较根治手术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体肺分流术前相比较,分流术后SPO2由术前的0.75上升至0.83;主肺动脉直径由6.4 mm增至9.2 mm,McGoon比值由1.42增至1.83,Nakata指数由126.4 mm2/m2增至212.6 mm2/m2,肺动脉瓣环Z值由术前-4.3增至-2.4;分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径也由术前的21.2 mm增至24.5 mm。结论对缺氧症状明显、肺动脉发育不良的小婴儿,体肺分流-分期手术安全、有效,不增加手术死亡。体肺分流可以显著改善氧和,提高根治手术年龄;还可以显著促进肺动脉及左心室的发育,降低跨环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HIS)和麦迪斯顿麻醉临床信息系统(DoCare),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行CPB心脏手术的9 8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术前合并症、射血分数、血肌酐(SCr)、PASP,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液体平衡情况、血制品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中心静脉压(CVP)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根据术前PASP水平分为≥60 mmHg(1 mmHg=0.133 kPa)组和<60 mmH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电话随访,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术前PASP水平两组患者远期预后。结果共6 28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① 6 28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 2 592例(41.2%),其中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1期1 697例(65.5%),为主要AKI类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射血分数、SCr、PASP及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液体平衡量、红细胞输入量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CVP可能是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ASP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优势比(OR)=4.753,95%可信区间(95%CI)为1.328~8.417,P=0.004〕。PASP≥60 mmHg组术后AKI发生率明显高于<60 mmHg组〔73.8%(712/965)比35.3%(1 880/5 320),P<0.01〕。② 6 285例患者随访时间(11±3)个月,死亡237例(3.8%),PASP≥60 mmHg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60 mmHg组〔9.5%(92/965)比2.7%(145/5 320),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累积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44.40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射血分数、PASP,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液体平衡量、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CVP可能是CPB心脏手术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ASP每增加1 mmHg,患者远期病死率增加1.126倍〔风险比(HR)=1.126,95%CI为1.003~1.604,P=0.021〕。结论术前PASP升高与CPB心脏术后发生AKI有关,也是此类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色超声(彩超)超检查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68例,女46例,年龄32~78(58.76±7.54)岁,均接受颈动脉超声与心脏彩超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将其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查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及Tei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诊断效能。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Tei指数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1.29±0.20)mm比(0.68±0.11)mm、(2.25±0.32)分比(0.86±0.14)分、(0.58±0.09)比(0.42±0.06),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Tei指数明显大于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均P<0.05),且双支病变组明显大于单支病变组(均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Tei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颈动脉IMT、斑块积分、Tei指数及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65、0.703、0.897,联合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4%、72.3%。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诊断效能,在冠心病筛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于2020.2-2021.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子宫肌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优质护理)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得子宫肌瘤合并冠心病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和桡动脉(RA)进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依据倾向评分匹配法按1∶3选取52例应用旋股外动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作为DBLCFA组和156例应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作为RA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桥血管通畅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54.7±15.5)岁(40~70岁)。DBLCFA组和RA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史和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冠心病严重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DBLCF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6.2%(50/52),生存率为98.1%(51/52),MACE发生率为5.8%(3/52);R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7.4%(152/156),生存率为100.0%(156/156),MACE发生率为5.1%(8/156),两组间的桥血管通畅率(χ2=0.228,P=0.632)、存活率(χ2=3.014,P=0.083)和MACE发生率(χ2=0.032,P=0.862)均无明显差别。随访3年后,DBLCF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0.4%(47/52),生存率为94.2%(49/52),MACE发生率为14.3%(7/52);R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3.6%(146/156),生存率为98.1%(153/156),MACE发生率为10.9%(17/156)。两组间的桥血管通畅率(χ2=0.598,P=0.439)、存活率(χ2=2.059,P=0.151)和MACE发生率(χ2=0.251,P=0.8616)均无明显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2.425,95%CI:1.286~4.573,P=0.006)、EuroscoreⅡ评分(HR=2.463,95%CI:1.116~5.436,P=0.026)和糖尿病(HR=3.024,95%CI:1.427~6.408,P=0.004)是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DBLCFA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较高的早中期通畅率、存活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是一支良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