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不同类型新生儿肺动脉闭锁的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患儿共1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和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PA-VSD)两组。采用不同血管途径置入动脉导管支架,术后1、3、6和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患儿基本情况和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9例患儿中12例为PA-IVS,7例为PA-VSD。两组患儿均为足月儿,PA-IVS组和PA-VSD组患儿出生胎龄分别为(38.8±1.1)和(37.7±1.8)周,出生体重分别为(3.2±0.4)和(3.4±1.1)kg,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0±9)和(12±7)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PA-IVS患儿中,9例经股动脉途径,3例经股静脉途径成功置入动脉导管支架。7例PA-VSD患儿中,2例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置入,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入失败,3例经左颈动脉途径成功置入动脉导管支架。所有患儿术后无血栓栓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血管并发症发生。PA-VSD组中支架置入成功的5例患儿在随访至6月龄时分别行肺动脉闭锁根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支架取出术和动脉导管结扎术。所有患儿随访期无支架移位、狭窄,均实现了双心室循环,无死亡病例。结论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可作为PA-IVS和PA-VSD患儿一期治疗方法,除传统的股静脉和股动脉途径外,颈动脉可作为支架置入的一条路径。

  • 标签: 动脉导管 支架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和无名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再次经颈部置入长期透析导管常存在困难。我们利用球囊辅助经皮穿刺术(REcanalisation and balloon-oriented puncture for Re-insertion of dialysis catheter in nonpatent central veins,REBORN)对7例中心静脉病变严重的患者成功置入颈部长期透析导管,术中无气胸、血胸、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导管功能良好。REBORN为建立困难透析通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肾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术 球囊辅助 透析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后7 d内不同时间点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管端移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成功留置UV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置管后记录UVC管端位置、脐带残端长度、体重、腹围,并分别在置管后2、24、48、72 h及7 d进行监测。分析管端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腹围及体重变化情况。根据UCV管端是否发生移动以及移动的方向分为非移位组、向内移位组和向外移位组。采用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5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向内移位51例,向外移位62例,未移位44例。3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剖宫产、置管时龄、镇静、喂养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后2、24、48、72 h及7 d UVC管端移位率分别为0、27.4%(43/157)、27.2%(31/114)、25.3%(21/83)和29.0%(18/62);24、48、72 h及7 d累积移位率分别为27.4%(43/157)、47.1%(74/157)、60.1%(95/157)和72.0%(113/157)。与非移位组相比,置管后24、48 h向内移位组脐带残端长度较短[分别为0.5 cm(0.4~0.5 cm)与0.6 cm(0.5~0.8 cm)、0.4 cm(0.3~0.5 cm)与0.5 cm(0.5~0.6 cm),Z值分别为-5.55和-3.69,P值均<0.05],置管后48、72 h腹围增加较少[分别为0.6 cm(0.5~1.0 cm)与0.9 cm(0.7~1.2 cm)、0.6 cm(0.3~0.9 cm)与0.9 cm(0.7~1.3 cm),Z值分别为-2.03和-2.09,P值均<0.05]、体重下降百分比较多[分别为-4.7%(-6.0%~-3.6%)与-3.1%(-3.7%~-2.2%)和-6.0%(-7.5%~-5.0%)与-3.9%(-5.1%~ -2.4%),Z值分别为-3.75和-2.96,P值均<0.05];与非移位组相比,置管后24、48、72 h及7 d向外移位组腹围增加较多[分别为1.6 cm(0.9~1.9 cm)与0.7 cm(0.5~0.9 cm)、1.5 cm(1.2~1.8 cm)与0.9 cm(0.7~1.2 cm)、1.7 cm(1.3~1.9 cm)与0.9 cm(0.7~1.3 cm)和1.6 cm(1.1~1.9 cm)与0.9 cm(0.6~1.3 cm),Z值分别为-4.82、-4.79、-3.74和-3.09,P值均<0.05]。结论UVC使用期间管端移位发生率较高。脐带干燥回缩、腹围、体重变化会影响UVC管端位置。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中心静脉导管 异物游走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重症医学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组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患者群体均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液净化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随即比对组间患者住院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在重症医学住院时长和总住院时长上均短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人数上,观察组出现四肢寒颤、心率失调、凝血功能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症康复,降低患者病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静脉导管置管
  • 简介:摘要探讨猪尾巴导管用于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后胸腔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患者,其中术后猪尾巴导管引流62例作为观察组,28Fr胸腔引流管引流6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发现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后使用猪尾巴导管进行胸腔引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切口美观、不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全面快速康复。

  • 标签: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结节 猪尾巴导管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多数HCC患者在临床上发现时处于中晚期阶段,已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期或巴塞罗那(BCLC)B期HCC患者唯一推荐的治疗方式,早期预测治疗后疗效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存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最常用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包括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欧洲肝脏研究协会标准、修订版RECIST以及半自动体积定量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各有优缺点,其疗效评价的准确性也各不相同。本文中结合人工智能探讨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在HCC患者TACE后反应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癌,肝细胞 化学栓塞,治疗性 人工智能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外科开放式拔管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拔管组(pull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拔管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t=16.933,P<0.01]、术后住院时间[(9.5±1.8)d和(2.2±0.5)d,t=10.988,P<0.01]和术中疼痛评分[(4.4±1.6)分和(1.4±1.1)分,t=6.909,P<0.01]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3.7±1.4)分和(0.5±0.3)分,t=9.995,P<0.01]均高于pull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和5.0%,χ2=0.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开放式手术法和"pull"技术拔管法均可安全有效的拔除老年腹透患者的腹透导管,其中"pull"技术拔管法的创伤小、手术快、易操作,有利于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打卡督导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间两组共脱落8例,最终纳入观察组61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打卡督导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打卡督导管理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锻炼依从性。

  • 标签: 卒中 微信 打卡督导 自我管理 康复锻炼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护理领域期刊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TACE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1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录的有关TACE护理的期刊文献,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 050篇文献,平均年发文量为186篇;TACE护理文献收录期刊最多的是《介入放射学杂志》,共发文64篇(3.122%);国内形成以沙丽艳、刘凤永等为主的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主要为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结论TACE护理领域的相关研究需要拓宽思路,加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把握研究热点,提高研究质量,朝更标准、更规范、更多元化方向发展。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Geph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护理次数、封管法、是否严格执行手卫生、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透析时间、免疫抑制剂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F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区分度。结果9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了CRBSI,发生率为17.78%(16/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护理次数、是否严格执行手卫生、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是CRF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静脉、临时导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0 g/L是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优度好(χ2=7.978,P=0.43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889,最佳截断值为0.732,灵敏度为81.30%,特异性为91.90%。结论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预警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对CRBSI的发生进行早期风险评估,并制订应对方案,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

  • 标签: 透析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测模型
  • 作者: 崔成昊 王砚伟 洪陈彦 梁雨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 全军数字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071,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 全军数字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行开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9例PDA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34例,年龄(58±11)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构建最佳的预测指标组合并依据此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119例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2%、35.0%、24.8%。高级别肿瘤(低分化和未分化)、脉管癌栓、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279.4×109/L、预后营养指数<4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1.1、总胆红素>258.5 μmol/L、血浆纤维蛋白原>3.43 g/L是PDAC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述指标及年龄>63岁共同构成回归方程(C-index=0.74)。以此结果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2、3年生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803、0.836,校准曲线与标准45°线拟合良好,该模型的生存预测与实际生存状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PDAC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促进预后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的优化。但该预测模型有待更大规模队列研究的验证与完善,相关指标的预后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器 经口气管插管 "双固定"法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成功接受TAVI治疗且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15例。根据入选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21例)及非房颤组(94例)。随访纳入患者的术后抗栓治疗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为12个月的净不良心脑血管事件(N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严重出血[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3~5型出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CCE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5例成功接受TAVI并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3.8±6.9)岁,男性63例,其中21例(18.2%)在TAVI术前诊断为房颤。在术后抗栓治疗方面,非房颤组患者中48.9%(46/94)接受了单药抗血小板治疗,47.9%(45/94)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房颤组患者中47.6%(10/21)使用抗凝药,33.3%(7/21)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房颤组患者中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比例高于非房颤组[38.1%(8/21)比2.1%(2/94),P<0.001]。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房颤组患者在TAVI术后12个月的NACCE发生率为14.3%(3/21),在数值上高于非房颤组[6.4%(6/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房颤组患者的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房颤组[9.5%(2/21)比0,P=0.03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NACCE发生风险相关(OR=8.308,P=0.050),而房颤与NACCE发生风险无关(P=0.235)。结论房颤患者在TAVI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房颤患者,NACCE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心房食管瘘是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心房食管瘘的发生,对心房食管瘘进行早期识别与处理,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食管损伤 心房食管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12岁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主要照顾者导管维护知信行(KAP)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6~12岁接受PICC置管化疗ALL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33.17±3.89)岁。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与PICC KAP调查表开展调查,分析KAP水平及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KAP总分为(73.07±5.93)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主要照顾者KAP现况与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法、月收入、患儿置管时间及患儿置管史等有关(均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置管史、置管时间及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为家庭主要照顾者维护PICC的KAP现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6~12岁接受PICC置管化疗ALL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导管维护KAP现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与患儿置管史、置管时间及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有关,可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KAP现况。

  • 标签: PICC 导管维护 家庭主要照顾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KAP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99Tc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的比较,探讨99Tcm-DX淋巴显像在胸导管出口(TDE)梗阻患者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经胸导管末端手术探查证实的304例TDE梗阻患者(男140例,女164例,中位年龄32岁);根据TDE的不同显影特点将99Tcm-DX淋巴显像结果分为Ⅰ~Ⅴ型(Ⅰ型:未显影;Ⅱ型:一过性显影;Ⅲ型:持续或增宽显影;Ⅳ型:显像剂异常反流;Ⅴ型:双侧静脉角显影),其中Ⅰ、Ⅱ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阴性,Ⅲ~Ⅴ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阳性,并分析99Tcm-DX淋巴显像不同阳性类型与DLG检查的一致性。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分析。结果在TDE异常检测方面,99Tcm-DX淋巴显像阳性率为70.1%(213/304),DLG阳性率为97.4%(296/304),99Tcm-DX淋巴显像不及DLG(χ2=4.16,P<0.001)。99Tcm-DX淋巴显像阳性患者中,Ⅲ型占比最高,达54.9%(167/304),与DLG一致性低(Kappa=0.08,P=0.005);而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99Tcm-DX淋巴显像与DLG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8和0.86(均P<0.001)。在TDE梗阻所引起临床表现方面,99Tcm-DX淋巴显像对下肢淋巴水肿及乳糜性积液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高达96.1%(98/102)、83.6%(127/152)。结论TDE梗阻的99Tcm-DX淋巴显像表现以Ⅲ型居多,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显像与DLG一致性较好。99Tcm-DX淋巴显像可作为TDE梗阻的筛查手段,在诊断由TDE梗阻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乳糜性积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导管阻塞 胸导管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右旋糖酐类 淋巴造影术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在60岁以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将2021年1—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择期行丙泊酚单镇静方案下无痛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组(观察组)和经鼻导管吸氧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主要观察低氧血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检查过程中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低氧血症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抬下颌、面罩给氧),不良反应(体动、呛咳、鼻出血、咽痛)发生率,满意度(患者、麻醉医师及内镜操作医师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内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1/40)比25.0%(10/40),χ2=8.538,P=0.003],平均最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97.7%±2.5%比92.6%±5.8%,t=5.093,P<0.001),托下颌实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2/40)比35.0%(14/40),χ2=11.250,P=0.001];体动、呛咳、鼻出血、咽痛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无一例发生鼻出血和咽痛;患者满意度构成、麻醉医师满意度构成和内镜医师满意度构成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能够安全应用于60岁以上患者的丙泊酚单镇静方案下无痛胃镜检查,能够减少低氧血症发生和气道干预次数,但临床应用中需关注鼻出血、咽痛的发生,避免暴力操作。

  • 标签: 胃镜检查 丙泊酚 低氧血症 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 鼻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干预措施对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CRRT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重症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风险控制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出现CRBSI时间、CRBSI持续时间、APACHE-II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RBSI、堵管、VAP、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RBSI时间长于对照组,CRBSI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控制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机体健康水平。

  • 标签: 风险控制干预措施 CRRT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DA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9例PDAC组织石蜡标本和27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胰腺组织HER2蛋白的表达,根据Hercep Test评分标准对HER2表达进行评定,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PDAC组织HER2蛋白表达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者分别为29.4%、35.8%、25.7%和9.2%,过表达率(++、+++)为34.9%;正常胰腺组织HER2蛋白表达-、+者分别为88.9%、11.1%,无++和+++表达者,过表达率为0,PDAC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HER2蛋白过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R2蛋白过表达与年龄显著相关,其中≥65岁的PDAC患者显著多于<65岁患者(P=0.04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侵犯等均无关(P值均>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HER2表达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P=0.03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HER2表达是影响PDA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0),HER2表达+++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HER2表达-~++患者(128.4个月比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PDAC组织HER2过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HER2表达强阳性的PDAC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可考虑将HER2作为评价PDAC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胰腺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参照组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校正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校正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变化及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LAVImin、LAVImax小于参照组,LAEF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卒中发生率3.70%(2/54)较参照组16.67%(9/54)低(P<0.05)。结论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可明显改善左心房大小、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

  • 标签: Carto3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