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康德不仅在认识领域实现了一场革命,而且在实践领域也同样做出了划时代贡献,建立起了道德形而上学。他通过论证纯粹性实践形式法则,反思自主性实践理性活动,阐释完满性实践终极目的,为我们展示了纯粹先验自由王国。由此,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康德实践哲学也陷入了内在困境之中。

  • 标签: 自由 实践法则 实践理性 至善 康德哲学
  • 简介:阿多诺社会批判美学之所以受到当代学界重视,不仅在其深奥理论建构,也因其能为现代主义艺术发展提供哲学诠释。在阿多诺美学中,"真理内容"具有重要核心地位,值得加以探究。本文以非同一性否定辩证、物质化与非推论性三个面向阐述了真理内容主要内涵,并加以评析。阿多诺基于批判理论解放社会关怀,主张艺术真理必须以否定性乌托邦模式,坚守反抗与批判社会姿态,才能朝向社会解放迈进。

  • 标签: 真理内容 否定性 非同一性 物质化 非推论性
  • 简介:这章将讨论毛综合方法,但是为了适当地评价它,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国哲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焦点集中在他综合方法,即'灵活性'灵魂上。并通过指出他在应用中困难来得出我们结论。

  • 标签: 中国哲学 综合方法 哲学方法 思维方法 生而知之 哲学概括
  • 简介:和谐社会和宪政都是人类孜孜以求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努力实现重要目标。二者在价值目标、基本准则、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本文剖析了和谐社会和宪政基本内涵,揭示了二者之间内在联系。

  • 标签: 和谐社会 宪政 以人为本 民主法治
  • 简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阶级”一词来源于本土话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是争取敌军士兵参加武装暴动,而不是通过“打江山”方式夺取政权。在1939年12月首次使用“革命特殊根据地”这一概念之前,毛泽东著作中“根据地”指就是“军事根据地”,与之相对应则是被学术界长期忽视“割据地”。毛泽东著作中“主观力量”最初指的是“革命力量”,而“客观力量”则是指“反革命力量”。《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规律”相当于现在“规则”,所谓“战争指导规律”实际上指的是“战略战术”。只有从概念史角度进行解读,才能准确理解毛泽东有关文本。

  • 标签: 毛泽东著作 文本 概念史
  • 简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和人民对胡耀邦清廉作风精确评价,深刻揭示了他党性、品德、人格、风范精神特质、价值精髓和文化意义。"苦寻屈子魂",精辟概括了胡耀邦一生自奉清廉文化渊源。"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奠定了胡耀邦厉行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根本基因。"准则""表率""力行",铸就了胡耀邦清廉作风原则和灵魂。其奋斗的人生、杰出贡献、高尚情操、革命精神、伟大的人格、清廉风范,是共产党人宝贵精神财富,是进行党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优秀教材和强劲动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将发挥"最好教科书、最好营养剂"功用。

  • 标签: 胡耀邦 清廉作风 文化意义
  • 简介:<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物。往大处说,它是中西两大思想文化传统经过激烈碰撞而相互融合产物。因为从根源上讲,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哲学分属中西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传统。在哲学基本理念如本文所要讨论实践概念上更是如此,任何深入研究都必须放到中、西、马三大思潮相互作用大背景中进行。这样我们对毛泽东实践概念研究就成了一种比较研究。这种比较共有

  • 标签: 实践概念 毛泽东著作 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 道德实践
  • 简介: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物,最大特征就是其方法论价值和意义。论及毛泽东管理谋略,自当首推其军事理论和实践。毛泽东关于军队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人民至上、服务群众,党揽全局、各方协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民主管理、纪律保证,分类指导、典型引领等。

  • 标签: 毛泽东 谋略 管理
  • 简介: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是一位文化哲学家。葛兰西文化哲学特色在于对语言问题关注。从青年求学时期到被困法西斯监狱艰难岁月,他一直对语言研究抱有兴趣,并且写下了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笔记。他语言研究继承了意大利修辞学和人文主义传统。把语言与文化创造、社会历史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出鲜明文化哲学特征.通过语言研究,葛兰西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和工具转向,提出了西方革命另一条道路,创造了自成一家文化哲学。

  • 标签: 葛兰西 语言 文化哲学
  • 简介:<正>精神动力对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取决于精神动力结构。人精神因素不一样.产生精神动力也不一样。人多种精神因素结合方式不同.结构不同.产生精神动力也大不相同。分析精神动力.不仅要进行精神动力要素分析,了解有哪些具体精神动力.每种精神动力成因、性质及特点.而且要进行精神动力结构分析.从整体上研究、把握及运用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精神动力

  • 标签: 精神动力 群体凝聚力 精神创造 约束力 精神合力 形态结构
  • 简介:邓小平信息观是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但至今却很少有人涉及.邓小平对有关信息问题论述虽然不多,但却有着深刻理解.其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信息灵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基本保证,获取外来信息与加快自主开发相结合是推进我国信息资源开发根本途径;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是促进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关键.

  • 标签: 邓小平 信息观 现代化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 外来信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论邓小平条件观叶山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对条件问题作过许多精辟论述,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思想。一、邓小平条件观基本内容根据现在条件思考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问题是邓小平条件观基本内容,也是形成其条件观基石。他曾多次强调,...

  • 标签: 邓小平 现实条件 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了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历史形式、内在机制和内外动力。论文认为,社会价值指向是人预设社会发展应然状态;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三个历史形式;人在实践中对"社会器官"构建、对"社会器官"意义反思以及人在意识中对社会价值指向重构,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内在机制;人主体性发展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内在动力,人社会实践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外部动力。

  • 标签: 社会 价值 价值指向 发展
  • 简介:任何经济形态都有自己边界。古代市场经济边界是等价交换。近代市场经济边界是分工协作。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个物质需要边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扬弃“等价”界限、“分工”界限,而且要扬弃“需要”界限,更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人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准备主观条件。

  • 标签: 市场经济 法治经济 等价交换 分工协作 需要 人的发展
  • 简介:实践美学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所以,人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
  • 简介:颜佳华、方浩伟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监督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监督理论为基础,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监督文化,以中国历史发展经验为参照,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毛泽东关于监督文化一系列基本观点所构成思想理论体系,具有丰富内涵。一是毛泽东认为监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核心价值观。

  • 标签: 监督理论 文化思想 毛泽东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 思想理论体系
  • 简介: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之精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等多个维度,对以人为本予以审视,就可以洞见其多方面的理论渊源.详而言之,以人为本,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学思想继承和发展,又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学说洗涤和吸纳,也是对西方哲学中人本观念扬弃和超越.追溯以人为本理论渊源,可以深刻体悟其厚实思想底蕴.

  • 标签: 以人为本 时代精神之精华 多维溯源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毛泽东是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史诗之气概、灵秀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正>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重要问题。哈贝马斯对理性关注采取是这样一种思路。分析批判传统理性分裂和缺失之处.但并不放弃对理性追求,而是力图以语言和生活世界互动交往来重建理性,以此拯救理性。由此,交往理性成为哈贝马斯理性观中心范畴,对交往理性构建成为他一生心愿。

  • 标签: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交往理性 理性观 交往行为 传统理性
  • 简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全面发展相统一,党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包括享有幸福对象普遍性和幸福内涵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幸福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标签: 中国梦 幸福学 幸福社会主义 幸福中国 幸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