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发现以来,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已有病例报告。随着疫情的发展,聚集性疫情所占的发病数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地区,暴露来源发生很大变化。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非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377起(涉及病例1 719例)进行分析。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297起(占79%),确诊病例中位数为4例;聚餐39起(占10%),确诊病例中位数为5例;商场或超市23起(占6%),确诊病例中位数为13例;工作单位12起(占3%),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交通工具6起(占2%),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依聚集性病例潜伏期估计所需条件,选出325例,推测潜伏期为1~20 d,中位数为7 d,众数为4 d。此外,对国内某百货大楼聚集疫情分析结果提示本次疫情潜伏期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钻石公主"号邮轮聚集疫情从2月5-21日共634人被确诊感染,各类人群(国籍、年龄、性别)均易感,提示乘客年龄、无症状感染及邮轮内封闭环境可能是导致邮轮后续病例出现间歇同源暴露和人传人增殖模式的主要原因,两起典型疫情的进展清晰地展现了武汉早期病例的播散情况。因此,在疫情防控中,除隔离患者外,追踪、排查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及次级接触者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疫区的健康人群,自我隔离是防控关键。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武汉暴发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迅速蔓延至我国各省市及全球26个国家,防疫形势十分严峻。但是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磷酸氯喹(简称氯喹)具有广泛抗病毒及抗冠状病毒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氯喹或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改善预后。为指引并规范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使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氯喹治疗新冠状病毒肺炎多中心协作组经充分讨论后,制定本专家共识,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排除氯喹禁忌证后,可以使用磷酸氯喹片每次500 mg,2次/d,疗程10 d。
简介:摘要 :我国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WHO 命名为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β 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 nm。 WHO 将其病原体命名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当前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截止到 2020 年 2 月 24 日确诊 77 269 例,疑似患者 3 434例,由于人群对 2019-nCoV 普遍易感,确诊和疑似患者人数数量仍然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加,对于 NCP 患者需要骨科手术时,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nCoV)是指此前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常有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作为其储存宿主和中间宿主。目前报道的nCoV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新近发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nCoV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肾脏衰竭等危重疾病状态,提高临床医师对nCoV感染诊治的认识是当务之急。提高门诊分诊和早期识别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高对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以及加强临床研究是应对nCoV感染疫情的关键。
简介:摘要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2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6个月~9岁5个月,中位年龄3岁6个月。4例患者曾有武汉或湖北居住或旅行史,2例接触过武汉来京人员(后均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4~16 d,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5例,腹泻1例,无症状2例。4例患者外周血常规异常,其中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例外周血CRP轻度升高,2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10例心肌酶谱升高,3例出现肝功能损伤。13例行胸部CT检查,1例表现为肺部双肺下叶散在类圆形磨玻璃密度灶,1例表现为左肺上叶及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1例表现为双肺纹理模糊,其余10例无异常;1例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14例患者中随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复阳后无明显症状。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部14例患者核酸均转为阴性。提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家庭聚集发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胸部CT表现较轻微,多数患者无肺炎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腺CT图像,探讨其胸腺的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241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CT资料,对比2019年11月至12月242例胸部CT检查正常者的CT资料,比较胸腺CT分类、左右径、前后径及平均CT值在COVID-19患者和对照组、COVID-19患者不同临床类型、COVID-19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胸腺CT分类:胸腺分类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6,P=0.000),COVID-19患者胸腺脂肪型64.7%(156/241)、脂肪为主17.8%(43/241)、脂肪和软组织各半11.2%(27/241)、软组织为主6.2%(15/241),对照组胸腺脂肪型48.3%(117/242)、脂肪为主25.6%(62/242)、脂肪和软组织各半10.3%(25/242)、软组织为主15.7%(38/242)。胸腺脂肪型是40~59岁人群感染COVID-19的危险因素(OR=3.071,P=0.000)。胸腺脂肪化率在COVID-19不同临床类型患者排序为重型及危重型>普通型>轻型。②大小:胸腺大小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r=0.047、r=0.071)。③密度:胸腺CT值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治疗后胸腺密度增高17HU,但78例胸腺CT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r=0.013)。结论COVID-19患者胸腺脂肪化率高,且临床分型越重胸腺脂肪化率越高;胸腺脂肪化是40~59岁人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9例2019-nCoV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检验及CT影像学的特征。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5例)、重型(9例)和危重型(5例)3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其他反映病情变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比较和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1)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8/29),伴或不伴有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症状;2例死亡患者分别合并基础疾病和混合细菌感染。(2)患者外周血一般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23/2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0/2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27/29),降钙素原正常。多数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0/29),白蛋白减低(15/29);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等指标无明显变化。(3)典型病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4)3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型高于重型、重型高于普通型。而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IL-10、hs-CRP、淋巴细胞计数、LDH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与一般病毒性肺炎类似;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血清中IL-2R、IL-6表达水平有助于疾病临床分型,可能有助于预测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采集各类标本是我们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操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血液、痰液、咽拭子、粪便、尿液中均含有新型冠状病毒[1],我们在采集和转运中均应严防标本外泄污染环境,并注意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笔者基于自己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病房中的工作经验及感悟,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标本采集经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连花清瘟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核酸转阴和康复时间、各项炎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两组临床康复时间及核酸转阴时间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PCT及hs-CRP等指标水平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血清IL-10、PCT及hs-CRP等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发热消退时间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乏力、咳嗽及气促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结论: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受中药连花清瘟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还能使对机体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6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感染隔离病房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62例,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吸氧护理、呼吸机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护理后转归。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出院8例,好转51例,转重症2例,死亡1例。所有患者对于疾病均有了一定的认知,能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论:在大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综合护理模式可减少患者的恐慌情绪,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巨大的杀伤力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即便患者治愈后,仍然存在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愈后心理状态为主题,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两大方面对进行文献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目前大多数文献集中于对患者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分析,但关于治愈后的心理状况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跟进和深入。患者治愈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来源方面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以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44615448例,确诊死亡4964071例,超过223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和卫生资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但全球大流行依然持续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局部传播风险依旧很大。目前全球防控进入疫苗时代,接种疫苗是缓解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最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研究报道大约70%的人口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力时,能形成群体免疫,阻止病毒传播。 对于新上市 的疫苗,其安全性、有效性成为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安全性低、效果差的疫苗很难被群众接受[3]。新冠疫苗在应对突发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产生,研发时间不足1年,其安全性与副作用令很多群众担忧,。下面作者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就新冠疫苗相关概念、接种过程中的干预策略等作如下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中的防护方法。方法:针对40名新冠肺炎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总结对照组的防护和护理经验后,采用针对新的防护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