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院后根据随机血糖分3组Ⅰ组,血糖小于7.8mmol/L;Ⅱ组,血糖在7.8-11.1mmol/L;Ⅲ组,血糖大于11.1mmol/L。Ⅰ组为血糖正常组,Ⅱ组,Ⅲ组为高血糖组,观察24小时血糖平均水平。结果Ⅱ,Ⅲ组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显著高于Ⅰ组,Ⅱ,Ⅲ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Ⅰ组,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住院病死率无显著差异。无糖尿病病史者与死亡率呈线型关系,有糖尿病病史者死亡率呈U型关系。结论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和24小时平均血糖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糖尿病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在对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全身皮下气肿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通过给予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正压持续排气(以下简称胸腔闭式引流),及局部皮下粗针穿刺间断放气减压、呼吸机维持患者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了解患者心理并给予疏导,满足患者的需求,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和出入量等,使患者减轻痛苦,脱离危险。在抢救急性脑梗死合并全身皮下气肿的过程中,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还要迅速进行胸内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是很关键的一环。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钾钠变化与预后关系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急性脑出血患者202例,为了避免血清电解质受到进食的影响,可以在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之后再空腹抽取3ml静脉血,分为低钠(钾)血症组、正常钠(钾)组和高钠(钾)血症组,对血钾水平、血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8例低血钠组患者中病情中度的为17例(447%),病情重度的为13例(342%),死亡10例(263%),而145例正常血钠病情中度的为46例(317%),病情重度的为32例(221%),死亡20例(138%)。由此可见,低血钠组病死率明显要高于正常血钠组,而正常血钠的中重度患者百分率明显要高于低血钠组。与正常血钠组比较,高血钠组在预后方面、病情轻重的差异都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高血钾组、低血钾组与正常血钾组相比,在病情轻重方面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但正常血钾组的病死率明显要低于高血钾组(P<005)。结论本文认为一旦脑出血患者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时就会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所以,我们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应该去除病因,对血清钾钠进行及时监测,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予以充分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糖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丹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86例,根据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卒中病情进行比较。结果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大多数均有高血糖(P<0.01)。⑵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与血糖水平相关,病情中、重度组血糖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糖症组并发呼吸和/或泌尿系统感染率较血糖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⑶高血糖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伴高血糖症的发生率高、神经功能损伤重、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血糖监测在脑血管病急性期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