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在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临床治疗中应用关节镜治疗起到的效果,之后在对患者狐猴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60例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患者,对60例患者实施关节镜治疗,治疗后依据Ikeuchi评分将术后出现疼痛的划分为疼痛组,没有出现疼痛的划分为无痛组,之后对影响疼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表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无痛组患者在年龄、负重时间、关节软骨损伤、术后冷敷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影响患者术后疼痛出现的因素较多,而根据相关因素给予患者护理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出现。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临床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冲击波疗法联合下肢肌力训练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给予放射冲击波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功能、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2.85±0.89)分、WOMAC评分为(14.40±6.74)分,对照组VAS评分为(4.74±1.26)分、WOMAC评分为(30.58±7.23)分,观察组疼痛程度、膝功能均要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放射状冲击波疗法 肌力训练治疗 轻中度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 45 keV低能级虚拟单能图像(VMI)对下咽鳞细胞癌病灶显示及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前行双能CT检查的58例下咽鳞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增强静脉期图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获得2组图像,分别为45 keV VMI和标准混合图像(30% 80 kV+70% 140 kV)。由1名高年资和1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以5分Likert法独立评估2组图像对下咽鳞细胞癌病灶的总体显示评分。高年资医师进一步对各解剖亚区(梨窝、咽后壁、环后区)下咽癌病灶的显示以及判断深部侵犯(食管入口、带状肌、椎前肌)进行评分,并以盲法分别利用这2组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T分期。以病理T分期(手术病例)或临床T分期(非手术病例)为金标准,计算2组图像T分期的准确度。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组图像评分的差异,采用McNemar-Bowker检验比较2组图像T分期准确度的差异。结果高年资医师对45 keV VMI及标准混合图像总体显示评分为3.5(3,4)分和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3,P<0.001);低年资医师的评分为3(3,4)分和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P<0.001)。45 keV VMI对梨窝、咽后壁及环后区病灶显示评分和侵犯带状肌的评分均高于标准混合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对侵犯食管入口和椎前肌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45 keV VMI和标准混合图像对下咽癌T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7.9%(51/58)和81.0%(4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189)。结论45 keV VMI对下咽鳞细胞癌的病灶显示和评价侵犯带状肌优于标准混合图像,对T分期的准确度有限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判断食管入口和椎前肌是否受侵犯无明显优势。

  • 标签: 下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图像 T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50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组),50例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LE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EEP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CKC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的手术方式中,LEEP相较于CKC具有手术时间短、成本低、术中出血量少,且伤口愈合速度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发作概率小等明显优势。

  • 标签: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 探讨自体同眼结膜瓣带角膜缘杆细胞移植治疗翼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收治的67眼原发性翼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对67眼原发性翼胬肉,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同眼结膜瓣带结膜瓣带角膜缘杆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为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眼科手术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同眼结膜瓣带结膜瓣带角膜缘杆细胞移植术在原发性翼胬肉患者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疗效,这个术式完全符合现代翼胬肉的标准手术要求: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损伤小(不影响将来眼部其他手术操作),术后美观效果好。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显微手术  自体同眼结膜瓣带角膜缘杆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对疣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疣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和研究组(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情况、症状评分变化(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程度、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组(67.65%)(P<0.05);研究组Hp转阴率(97.06%)高于常规组(58.82%)(P<0.05);研究组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9.41%)(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6.47%)(P<0.05);护理前,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0.59%)。结论: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显著提高,将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等系列症状有效改善,使穿孔、出血等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降低,将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显著提高,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疣胃炎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 标签: 疣状胃炎 精细化护理 胃镜下微波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 疣状胃炎 临床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药熏蒸疗法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翼胬肉术后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翼胬肉术后干眼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泪膜破裂时间)与 SⅠt(泪液分泌实验Ⅰ)高于对照组,FL(角膜荧光染色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够缓解翼胬肉术后干眼患者症状,改善泪液分泌,效果较好。

  • 标签: 翼状胬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中药熏蒸疗法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翼肩患者的实施不同角度俯卧撑运动对其肩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基于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16例翼肩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自愿参与对照分析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其均行不通角度的俯卧撑,对照肩周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0°,PM肌电值最高于3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0°;对照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30°,PM肌电值最高于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30°;在0-90°过程中,观察组的UT肌电值呈稳定状态,变化较小,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的UT肌电值呈降低趋势,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较为稳定。整体上观察组患者在各阶段的UT肌电值、PM肌电值、SA肌电值、SA/UT肌电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翼肩的康复锻炼中,实施0°的俯卧撑仍然是目前最佳方案,另外提升角度会造成患者的前锯肌与胸大肌发力失衡,而保持0°则可以充分发挥前锯肌的运动,继而保证治疗效果。【关键词】翼肩;前锯肌;胸大肌;机电信号;上斜方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行游离岛包皮内板Onaly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近端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行传统Onlay术(传统Onlay组),15例行游离Onlay术(游离Onlay组),根据术后阴茎头是否裂开将患儿分为阴茎头裂开组(16例)和阴茎头未裂开组(7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尿量和最大尿流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传统Onlay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游离Onlay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66%(18/73) vs.20.00%(3/15),χ2=0.149, P>0.05];传统Onlay组的术后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均低于游离Onlay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裂开组的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短于阴茎头未裂开组(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为影响术后阴茎头裂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游离Onlay术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增加术后尿量和最大尿流率,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会对术后阴茎头裂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尿道下裂 儿童 尿道成形术 阴茎头裂开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女性健康问题也慢慢进入大众的视线。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在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四,中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大13.15万,宫颈癌的死亡病例达5.3万,约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宫颈癌目前作为有明确病因的癌症之一,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时期而宫颈鳞上皮内病变属于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生发展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身体健康。随着越来越多新型筛查、治疗技术的诞生及日益成熟,宫颈癌的发病率 和致死率有望进一步降低。但是目前对于宫颈癌分子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仍存在一些误诊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来辅助诊断,从而实现宫颈癌的分级诊疗。

  • 标签: P2X7受体 ATP门控 分子机制 9P21 宫颈癌 FIS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叶之间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2(范围:15.4~31.6 kg/m2)。在常规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叶之间,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肝左外叶及左尾叶肝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其中术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术中出血量[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肝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肝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胰瘘3例,其中B级胰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生化漏1例。3例胰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未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术后肝功能不良。结论肝左外叶、左尾叶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可能是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 肝脏
  • 简介:摘要:长隧洞如何快速开展施工,形成大干局面?如何环环相扣,做到各个工序有效衔接?这都需要通过技术研究做准、做细、做实并且超前。

  • 标签: 长隧洞 快速施工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8例,常规组44例采用椎管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研究组44例选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个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可减少麻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 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 臀上皮神经阻滞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