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直径大于5 cm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原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36例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进行接受开放手术的48例患者(开放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甲状旁腺素、美容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t=11.232,P<0.001)及术后引流量(t=2.892,P=0.003)多于开放组,美容效果更佳(t=3.291,P=0.024)。术中出血量(t=1.575,P=0.118)、住院时间(t=-1.784,P=0.091)、术后甲状旁腺素(t=1.892,P=0.08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χ2=3.291,P=0.61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t=-2.431,P=0.081)及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无复发病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有颈部无瘢痕需求的肿瘤直径5~8 cm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 198例经BABA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3例,女935例,年龄9~68岁。良性病变288例,恶性肿瘤910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和术中冰冻病理选择术式,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187例(15.61%)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如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0例(0.8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0.0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2例(12.69%),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舌下神经损伤1例(0.08%),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0.17%),气管损伤2例(0.17%),无食管损伤,乳糜漏5例(0.42%),颈部术区皮肤粘连错位3例(0.25%),皮下出血2例(0.17%),皮肤灼伤 2例(0.17%),血清肿5例(0.42%),颈总动脉破裂1例(0.08%),颈内静脉破裂1例(0.08%),无肿瘤种植,无臂丛神经、副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结论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联合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下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0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3岁(25~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1 d(2~10 d)。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5例;C1型5例。通过骨盆解锁复位架先行闭合复位,再利用骨科机器人导航引导通道螺钉固定,后环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前环采用耻骨支螺钉、耻骨联合螺钉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记录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置入透视次数,以及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2例患者共置入25枚螺钉,每枚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平均为4.7次(3~8次),每枚螺钉置入时间平均为14.9 min(12~20 min)。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4例,可1例。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3个月(6~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1.8周(10~14周)。末次随访时按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4例。1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内固定物松动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科机器人联合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下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疗效良好,且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实现骨盆骨折的真正微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M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目前,国外研发的Neuromate、Rosa等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已通过美国FDA、欧洲CE标准认证,从而使得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逐渐在神经外科展开使用。北京天坛医院充分利用立体定向手术技术的优势,与北京天智航公司合作开展应用,研究TirobotCranial机器人辅助颅内电极植入定位的精准性,并分析影响电极植入定位精确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与北京天智航公司合作,以家猪头颅为实验对象,进行TirobotCranial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极植入实验。术后复查CBCT验证入颅点及靶点的偏差,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以评价机器人定位精准性;并进行误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进行7次实验,计划植入电极35根,术中实际植入电极35根,成功率达100%。电极平均植入长度(43.17±6.64)mm,植入电极平均入颅点误差为(0.63±0.23)mm,平均靶点定位误差为(0.96±0.41)mm。误差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入颅点偏离与靶点偏离的误差呈正相关(r=0.399,P〈0.05)。结论通过修正电极植入工具参数的偏差,以及预先使用螺纹针钻孔,防止打滑等措施;TirobotCranial系统辅助颅内电极植入整体最佳的定位精度达到0.5mm,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及稳定性;电极植入的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定位的需求。
简介:目的初步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发肾上腺肿瘤的经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5例于我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复发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昕有患者既住均有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史。结果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副损伤及中转开放。本次手术距上次手术时间10~121个月,平均22个月。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直径1.5~13.0cm,平均5.3cm。5例中副神经节瘤3例、皮质腺癌1例、肝癌肾上腺转移肿瘤1例。手术时间102~245min,平均169min。术中出血量10~150n、1,平均56ml,术中均未输血。昕有患者并发症评分均为ClavicnDindo1级。术后住院5~9d,平均7.2d。随访8~37个月,肝癌肾上腺转移肿瘤患者8个月后复发,余1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显示清晰、操作精细,且避免了从原手术入路操作,切除复发的肾上腺肿瘤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其对肿瘤控制的有效性仍需更大的样本量来证实。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 4月 -2017年 3月 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 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 4周 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 P< 0.05)。 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全腔内Studer原位新膀胱术(RISO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ISON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例;年龄(56.4±9.9)岁,体质指数(25.5±3.1)kg/m2。其中4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综合指数评分0~2分6例,3~5分33例,6~8分1例。所有患者术前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或反复复发的膀胱肿瘤,肿瘤分期≤T2期,膀胱镜检查明确无膀胱颈及尿道浸润,肾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再采用RISON行尿流改道,选取距离回盲部30~40 cm的回肠最低点作为新膀胱颈口,选取构建新膀胱所需回肠约50 cm,并用切割闭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保留近心输入段10 cm肠管的完整性,将其余肠管沿对系膜缘去管化,U型缝合新膀胱的后壁,将新膀胱前壁聚拢呈近似球形,并用倒刺线将浆肌层内翻缝合前壁。Wallace法行双侧输尿管吻合,并关闭新膀胱前壁的近心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肿瘤控制结果、膀胱容量、控尿情况、性功能情况,以及近期(≤30 d)和远期(>30 d)并发症。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者更换手术方式,中位手术时间360(300.0,442.5) min,中位术中失血量200(200.0,337.5)ml,中位留置胃管时间3(3,4)d,中位进食时间3(3,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9(8,10)d。术后病理分期:≤T2N0M0期39例,T3aN0M0期1例;1例手术切缘阳性,1例合并前列腺偶发腺癌;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15(12,20)枚,未见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7例,Clavien Ⅱ级5例。1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10例,Clavien Ⅱ级7例,Clavien Ⅲ级1例。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随访满1年的34例患者中位膀胱容量300(0,400)ml,其中1例女性患者发生尿失禁。其余33例日间控尿(不使用尿垫)率93.9%(31/33),夜间需定时排尿(1~3次),平均需尿垫2个。11例保留性神经患者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勃起,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6)(21.5±2.7)分。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无死亡。结论RISON在肿瘤控制、膀胱容量、日间及夜间控尿率、术后性功能恢复方面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接受手术的128例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45例;年龄23~76岁,平均(45.89±13.8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58例)和胸腔镜组(70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与胸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手术时间长[(128.61±32.13)min对(96.42±45.37)min,P=0.036],术中失血量少[(35.25±5.62)ml对(58.36±3.65)ml,P=0.016],输血比例少(1.72%对7.14%,P=0.029),术后并发症少(17.2%对22.9%,P=0.039) ,平均住院总花费多[(56 721.18±98 457.24)元对(25 135.68±12 403.29)元,P<0.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短[(4.15±1.51)天对(6.65±2.74)天,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中转开胸、术中并发症、手术切缘阳性、感染、总引流量、引流时间和药费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手术分组(P=0.013)、年龄(P=0.025)、合并重症肌无力(P=0.047)、合并基础疾病(P=0.016)、术中失血量(P=0.034)、中转开胸(P=0.024)、术后感染(P=0.008)、术后并发症(P=0.026)和引流时间(P=0.031)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安全、有效。与胸腔镜手术相比,RATS术后患者康复更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RATS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仍需更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资料: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为(50.2±10.4)岁,体质指数(BMI)为(24.4±3.6)kg/m2。其中,恶性肿瘤811例,包括子宫颈癌405例、子宫内膜癌279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112例、外阴癌15例;良性疾病189例,包括子宫脱垂43例、子宫≥孕12周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57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84例、要求复通的输卵管结扎患者5例。手术方式:恶性肿瘤患者中,子宫颈癌Ⅰa1期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Ⅰa2~Ⅱb期患者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卵巢癌早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外阴癌行外阴广泛性切除+腹股沟淋巴清扫术。良性疾病患者中,子宫脱垂患者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阴道骶骨固定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孕12周患者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输卵管结扎要求复通的患者行输卵管复通术。(2)手术并发症: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中,25例(2.5%,25/1 000)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其中血管损伤11例、输尿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2例、肠管损伤1例;130例(13.0%,130/1 00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下肢静脉血栓66例、淋巴潴留囊肿20例、感染16例、肠梗阻9例、肾积水8例、生殖道瘘6例、腹壁切口疝4例、皮下气肿1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为3.1%(25/811),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0/189;χ²=4.778;P=0.029);子宫颈癌(4.2%,17/405)、卵巢癌(3.6%,4/112)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1.4%,4/279)、外阴癌(0/15;P均<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为15.2%(123/811),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3.7%(7/189);χ²=17.807,P<0.01],但各恶性肿瘤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²=4.318,P=0.229)。(3)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腹腔手术史、疾病性质(良、恶性)、手术时间、有无合并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40岁、BMI≥25 kg/m2、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合并慢性疾病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不同疾病的不同术式而异,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腹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合并慢性疾病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康复科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做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下肢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下肢机器人做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恢复效果,提升患者踝关节功能性,因此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步行障碍改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任意选取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8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步行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改善情况,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训练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运动想象疗法、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步行障碍,调节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