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检验方法对BV(Bacterialvaginosis)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128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别使用PH值检测法,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BV干化学酶法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线索细胞检出率为76.5%,胺试验75.0%,BV干化学酶法试剂盒74.2%,PH值试验62.5%。结论PH值检测法与其他3种比较诊断结果最差,胺试验法和干化学酶法试剂盒较其他2种方法更方便,准确率更高,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检测方法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包积液(PE)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纳入1382例CHF患者,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对PE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中PE的发生率为9.92%,其中,中等量PE占90.68%(107/118),少量PE占6.78%(8/118),仅2.54%(3/118)为大量PE。收缩压(SBP)增高(OR=1.04,95%CI1.01~1.07,P=0.043)、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OR=1.09,95%CI1.02~1.15,P=0.032)、主肺动脉内径(MPAD)增宽(OR=1.51,95%CI1.24~1.85,P〈0.001)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E在CHF患者中并不少见,多为小到中等量。PE与CHF的病因无关,而与SBP升高、LVEF减低和MPAD增宽相关。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包积液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9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缺钠情况,给予积极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接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显效50例,好转42例,其有效率96.8%。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经积极纠正低钠血症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上纠正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96例患者显效7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及早的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的低钠血症,及时的予以救治,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的改善预后,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合并 低钠血症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目的讨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以及无创和(或)有创辅助检查及心功能的测定,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临床诊断应包括心脏病的病因(基本病因和诱因)、病理解剖、生理、心率及心功能分级等诊断。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年化阶段,慢性心衰在临床日益多见。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本文结合临床经验,论述临床慢性心衰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众多医学工作者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药物治疗、机械治疗、外科治疗、肝细胞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就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研究剖析了不同治疗手段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文中就各种治疗方法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特征。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 标签: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阐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以供同仁商榷。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重塑;治疗;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除3例无效外,其余62均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慢性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接受诊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予以全部入选患者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同时依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性别、饮酒、吸烟、空腹血糖、年龄、血清尿酸、血浆脑钠肽(BN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肌酐、纤维蛋白原、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左室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正常、血红蛋白、尿pH值、高尿酸血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记录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吸烟、空腹血糖、血浆BN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肌酐、纤维蛋白原、E/A、血红蛋白、尿pH值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血清尿酸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均偏高(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等级的逐渐提升,其血清尿酸水平也明显增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心功能 血清尿酸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3月选取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北地区共计1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4名护理专家为函询对象。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以功能为切入点,通过系统评价、专家会议、专家咨询构建老年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结果3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95.83%;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0.914、0.913;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451、0.752(P<0.001)。最终构建的老年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包括心脏功能、呼吸功能、水及电解质功能、能量与驱力功能、情感功能、皮肤的保护功能、睡眠功能以及活动与参与功能共计8个ICF功能,14个护理措施,161个护理活动。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老年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内容全面、系统,不仅可提高护士的护理决策性,规范护理行为,且可动态调整,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能更好地满足老年CHF患者不同病情时期功能受损的个体化差异的照护需求。同时,还为今后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框架。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德尔菲法 照护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探讨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在样本选取中,时间段设定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从本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一组作为观察组,予以药物治疗联合步行训练,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仅仅进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为50例,评价指标:1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2治疗后6min步行测试距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更为良好,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测试距离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在干预后,治疗后6min步行测试距离指标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步行训练,对于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极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而且也可以有效保证治疗后6min步行测试距离。

  • 标签: 步行训练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近几年,慢性功能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慢性功能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其病发时会极大的伤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人的死亡。这种疾病已经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可抵抗慢性功能的药物,减少了因慢性功能引发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健康。本文就抗慢性功能药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慢性心功能不全 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静脉功能(IPV)中功能交通静脉的分布及其在慢性静脉功能(CVI)过程中的角色。方法46例确诊为CVI患者,临床症状:有坠胀感35例,无坠胀感11例,伴有皮肤瘙痒24例,无皮肤瘙痒22例,有夜间抽筋症状6例,无夜间抽筋40例。46例患者(46条肢体)CEAP分期:C2(19例)、C3(6例)、C4a(11例)、C4b(5例)、C5(3例)、C6(2例)。用多普勒超声定位IPV,测量交通静脉到足底的距离,以大、小隐静脉主干进行内外分区,将小腿分为三段、共八个区段进行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305个功能交通静脉,其中大隐静脉内上(19个)、大隐静脉内中(62个)、大隐静脉内下(34个)、小隐静脉外上(17个)、小隐静脉外中(52个)、小隐静脉外下(6个)、大隐静脉主干(64个)、小隐静脉主干(51个)。小隐静脉外上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小隐静脉外中区段的交通静脉与CEAP-C分期、皮肤瘙痒,大隐静脉主干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交通静脉主要分布于小腿中段及大小隐静脉主干,且与CVI的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EAP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