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ZH2抑制剂3-deazaneplanocin A(DZNep)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ZH2在正常葡萄膜黑色素细胞(UM95、UM96)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SP6.5)表达,然后在M23和SP6.5细胞培养基中加入DZNep进行处理,作为实验组;以溶剂DMSO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MTS、平板克隆形成、EdU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ZNep对细胞H3K27me3修饰水平,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以及ERK信号通路影响。组间数据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EZH2在M23和SP6.5细胞表达水平与在UM95细胞表达相比显著升高(t=25.050,P=0.002;t=14.220,P=0.005)。MTS结果显示,DZNep显著抑制M23和SP6.5细胞活性,呈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23和SP6.5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显著降低(t=3.364,P=0.015;t=6.997,P<0.001),并且反映细胞增殖EdU标记细胞比例明显减少(t=5.117,P=0.002;t=3.399,P=0.01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23和SP6.5细胞处于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t=6.199,P=0.003;t=3.729,P=0.02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23和SP6.5细胞EZH2(t=5.214,P=0.035;t=13.530,P=0.005)、p-Rb(t=4.551,P=0.045;t=4.655,P=0.043)、E2F1(t=8.090,P=0.015;t=9.313,P=0.011)以及p-ERK(t=4.819,P=0.040;t=8.951,P=0.012)表达均有降低,H3K27me3修饰水平显著下降(t=5.257,P=0.034;t=5.697,P=0.030)。结论:DZNep能够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具有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应用前景。

  • 标签: 葡萄膜黑色素瘤 EZH2 3-deazaneplanocin A 细胞增殖
  • 简介:MDA—MB-435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Cailleau等建立一个细胞系,来自患转移性乳腺导管腺癌31岁高加索女性胸腔渗出液,一直被视为乳腺癌细胞而广泛使用。

  • 标签: MDA-MB-435细胞系 黑色素瘤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位年龄54(45~6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大小阴唇、阴道外口粘膜及尿道口大片黑色素沉着,手术方式由根治性切除逐渐衍变为扩大局部切除。结论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下,根治性切除与扩大局部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别,相反根治性切除给患者带来并发症更多、痛苦更大、切口愈合时间更长。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 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突变情况,并分析GNAQ突变与眼部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非葡萄膜黑色素瘤18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NAQ第4、5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GNAQ在45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突变率为35.6%(16/45)。16例突变样本,Q209突变有12例(75.0%)。GNAQ在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突变率为51.9%(14/27),在非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突变率为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GNAQ突变与性别、年龄、有无溃疡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均无关。结论GNAQ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突变频率较高,为以GNAQ为靶点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研究提供了线索。

  • 标签: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 GNAQ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是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极其罕见,约占所有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 0.1%-0.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于本院收治 1 例患者,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了 PMME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 PMME 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食管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富含黑色肿瘤染色方法进行改进,探索一种新非脱色素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方法对5例含黑色素丰富黑色素肿瘤进行5种不同方法染色,包括3种当前使用染色方法及改进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染色抗体包括鉴别诊断中常用Ki-67、Melan 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比较上述抗体经5种不同方法染色效果。结果未脱色素组染色结果因黑色素与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结果互相重叠,难以区分;高锰酸钾脱色素组由于氧化作用,导致组织易脱片、抗原丢失致染色弱等问题;3-氨基-9-乙基咔唑(3-amino-9-ethylcarbazole,AEC)染色虽然能较好区分黑色素与肿瘤细胞染色,但染色较弱,且不利于长期保存;硫酸亚铁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细胞染成棕黄色、黑色素染成墨绿色,既不会导致抗原丢失,又便于区分。结论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黑色素与肿瘤细胞DAB显色结果区分开来,且不影响染色强度,显著优于现有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处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中最常见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UM在亚洲地区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亚洲UM患者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人群更早。随着近年来经济生活水平提高,UM作为一种罕见眼内肿瘤,已逐渐被更多人认识。近10年来,我国UM研究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特点。其中以非编码RNA为代表分子遗传学方向、UM潜在抗癌药物前沿发展和中成药是我国学者研究热点。在过去10年,我国对于UM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了较完善认识与研究进展,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在如免疫治疗等前沿研究方面仍有欠缺之处。在我国眼科研究学者、研究团队进一步努力下,随着我国科研水平进一步发展,相信能够进一步阐明影响肿瘤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多可能,从而为改善我国UM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中国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B(Gpnmb)在小鼠慢性肠道纤维化作用。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含2.5%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水建立慢性肠道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计算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采用HE染色评估结肠炎症程度,Masson染色评估结肠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测定结肠组织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α2)、Gpnmb及其受体CD44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ol1α2和Gpnmb mRN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更短,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肠腺排列紊乱,萎缩减少,杯状细胞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可见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黏膜正常,无炎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更高,纤维化面积更大,Col1α2、Gpnmb、CD44蛋白表达更高,Col1α2和Gpnmb mRNA表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pnmb可能通过CD44促进DSS诱导小鼠慢性肠道纤维化发生发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B 葡聚糖硫酸钠 肠纤维化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法在黑色素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方法收集存档黑色素瘤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对比染色后,用亚甲基蓝染液对比染色(实验组)和未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对照组)2种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Melan A、HMB45、S-100蛋白、SOX-10和Ki-67表达,分析2种方法对含黑色黑色素瘤组织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结果判读影响。结果经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处理后黑色素被染成了墨绿色,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棕黄色对比鲜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黑色素和肿瘤细胞染色对比度和染色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完整度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少量黑色素含量组织,Melan A、HMB45、S-100蛋白、Ki-67和SOX-10免疫染色黑色素与DAB区分度均较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富含大量黑色组织,因为黑色素与DAB显色相互重叠,区分度有限,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甲基蓝对比染色法是一种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对比鲜明、不影响抗原表达及不破坏组织结构等优点具有较高应用和推广价值处理黑色方法,特别是在少量黑色素含量肿瘤组织推荐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肿瘤,易早期转移,死亡率高,预后较差。随着对黑色素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为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极大改变了抗肿瘤治疗方式,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预后。本文将探讨以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PD-1/PD-L1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Kv1.3通道mRNA水平与药物相关性并检测该通道在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表达。 方法:分析通道mRNA与癌症治疗反应库药物相关性,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Kv1.3表达水平。 结果:Kv1.3与IKCa1通道mRNA水平与多种药物具有反向相关性,且Kv1.3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 结论 Kv1.3在黑色素瘤中高表达,为以Kv1.3为靶向黑色素瘤药物敏感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黑色素瘤 Kv1.3 mRNA
  • 简介:摘要幼年皮肌炎(JDM)是最常见幼年特发性炎性肌病(JIIM),以皮肤和肌肉非化脓性炎症为特点,肺部等重要脏器受累较常见。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阳性JDM具有独特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溃疡、掌部丘疹、脱发和关节炎,间质性肺病(ILD)是其最严重并发症。血清铁蛋白(SF)、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和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可作为监测疾病活动性及预测预后重要指标。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最基本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难治性患者也可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JAK抑制剂和人免疫球蛋白。早期积极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JDM有助于缓解病情、逆转脏器损害并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幼年皮肌炎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肌炎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巨痣,是一种罕见先天畸形,以病变面积巨大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为特征,呈黑、褐色外观,可伴有毛发生长、皮肤粗糙增厚,甚至发生瘙痒、溃烂、恶变,使患者产生沉重心理负担。由于巨痣发病罕见性、复杂性,目前对其发病机制、遗传基础尚未形成统一严谨共识。对基因及分子信号通路研究深入有助于明确巨痣病因,开拓治疗思路,推动个体化治疗多样性。近年来巨痣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许多突破性成果,该文就巨痣发病机制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遗传学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发病机制 候选基因 BRAF基因 NRAS基因
  • 简介:摘要阴道黑色素瘤(VM)侵袭性强,患者预后差,传统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及辅助放、化疗。虽然对该病研究多系单中心、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但是免疫与靶向药物研发,仍然为基因突变呈阳性VM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对过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VM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及预后。免疫联合放疗成为近年临床治疗VM患者研究热点之一。VM患者靶向治疗包括KIT抑制剂、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等。迄今对双免联合、双靶联合,靶、免联合探索性研究,尚未在VM治疗开展。笔者拟对VM患者免疫与靶向治疗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阴道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免疫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转移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转移52例患者临床基础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总生存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转移预后相关因素,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OR=2.351,P=0.038)、有无辅助治疗(OR=0.073,P=0.041)、转移瘤数目(OR=0.545,P=0.016)是影响外科手术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依据患者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模式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

  • 标签: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 外科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及与其他眼内肿块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病理证实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和48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他眼内肿物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27例高度〈10mm肿块为半圆形,4例蕈状病变高度均〉8mm,其中7例表现为较大高度-基底比率。3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瘤体边界均清楚整齐,内为中低回声。前缘回声增强后方衰减"挖空现象"17例,"脉络膜凹陷"15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来自睫后短动脉丰富动脉血流25例,单支少量血流6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黑色素瘤 脉络膜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女性生殖道MM(恶性黑色素瘤)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5月进行检查女性生殖道MM(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2例,对32例患者展开分析。结果32例MM患者病理学形态各有差异,免疫组化显示Vim、HMB45、Melan-A以及S-100均为阳性表达。结论生殖道MM应在确定诊断结果之后,应及时按照患者病情、病理分期展开相应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

  • 标签: MM 恶性黑色素瘤 鉴别诊断 女性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规范化外科治疗是早中期恶性黑色素瘤获得治愈关键,也有助于改善晚期患者预后,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专家根据中国国情,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为蓝本,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网络皮肤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澳洲和新西兰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以及相关国内外黑色素瘤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制订了针对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此专家共识涵盖了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各个环节规范细节和操作要点,旨在推广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规范外科治疗,尽可能达到外科治疗目的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黑色素瘤 外科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患者男,65岁,上腹钝痛伴食欲减退1个月,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sAg(-),AFPCEA、CA19-9等肿瘤标记物均(-)。腹部CT:肝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异常密度影,多数呈高密度(图1A),边界较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部分病灶密度低于肝实质,延迟期部分病灶密度略高于肝实质,部分呈环形强化。

  • 标签: 肝肿瘤 黑色素瘤 原发灶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病合并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早期表现与单纯缺血性糖尿病足病相似,容易误诊和漏诊。本文中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预后,总结糖尿病足病合并黑色素瘤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提供经验。糖尿病足病合并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手术扩大切除联合肿瘤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误诊漏诊或治疗不当,则预后不佳。

  • 标签: 糖尿病足 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