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早产儿经下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处理对策,旨在为临床此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下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静脉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处理经过。结果 男性新生儿,28周早产,生后第2天经下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6天后出现右下肢肿胀呈进行性加重,右侧腿围10.8cm,左侧腿围8.8cm,皮肤颜色进行性加深呈青紫色,右下肢活动逐渐减少。临床考虑为下肢栓塞,予暂停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复查胸腹联合片,行右下肢动静脉血管超声示右下肢大隐静脉血栓。立即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予以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多磺酸粘多糖、注射用甲磺酸酚妥拉明等处理9天后右下肢肢体完全恢复。结论 该患儿下肢静脉血栓考虑为导管相关性血栓,一经诊断需立即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则需要根据血栓的位置及患儿的病情情况决定。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等中文数据库,搜集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CCS)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5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独立筛选,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3篇CCS文献,共计纳入2 147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n=360)和对照组(n=1 787)。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OR=2.35,95%CI:1.75~3.14,P<0.001),年龄≥65岁(OR=24.81,95%CI:5.21~118.14,P<0.001),合并糖尿病(OR=5.92,95%CI:3.60~9.74,P<0.001),合并其他基础疾病(OR=2.79,95%CI:2.06~3.78,P<0.001),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OR=4.99,95%CI:2.15~11.59,P<0.001),免疫功能低下(OR=6.61,95%CI:2.02~21.66, P=0.002),化疗次数≥6次(OR=3.10,95%CI:2.22~4.33,P<0.001),PICC穿刺次数>2次(OR=3.31,95%CI:2.23~4.92,P<0.001),PICC置管季节为夏季(OR=6.44,95%CI:3.67~11.31,P<0.001),PICC置管时长≥2个月(OR=3.42,95%CI:2.11~5.55,P<0.001),导管脱出(OR=2.46,95%CI:1.47~4.11,P<0.001),PICC置管期间换药时间间隔>8 d (OR=3.05, 95%CI:2.14~4.35,P<0.001),医护人员PICC置管经验<50例(OR=2.95,95%CI:1.89~4.59,P<0.001)。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在PICC置管前、后,应尽量避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如控制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穿刺次数、固定导管防止脱出、及时换药,以及增加医护人员置管经验等,从而减少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防治效果及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心理状态。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率、心理状态评分,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患者予以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PICC患者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PICC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并发症及依从性情况同PICC患者静疗专科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及依从性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进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44%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进行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观察组97.56%、100.00%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PICC患者予以静疗专科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有效预防并发症。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相关护理方式,以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方法 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8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综合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穿刺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PICC导管的俘虏了医院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随机选定,平均分组根据n=80,对照组(n=80)最基本的层次是注意日常和观察组(n=80)的综合护理干预的层次是基本的注意,加入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观察组(93.75%)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对照组(81.25%)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儿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例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外周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儿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儿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的新生儿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儿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例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外周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儿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儿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的新生儿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对于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2月-2023年4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计划拔管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治疗中开展循证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能够很大程度上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或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置管长度的成功率。结果A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管置的成功率,且安全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病房的静脉治疗过程中,对早产低体重的患儿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方法及维护进行了研究,并对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护理研究活动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诊治疗的新生儿共计52例,对这52例患儿均进行了PICC置管术治疗,并在PICC置管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护理干预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52例患儿中,PICC置管术一次成功49例,调整后成功2例,失败1例,一次成功率94.23%,总成功率98.07%。置管时间平均为15±6.27日,在成功的51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等其他问题12例,并发症率23.5%。管路堵塞2例,机械性静脉炎4例,水肿3例,渗血渗液1例,管路异位2例。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PICC置管可大大减轻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输液渗漏坏死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减轻护士工作量及提高用药安全。合理的维护可减少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置留的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在小儿血液肿瘤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作出探究。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9年 01月到 2019年 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 186例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配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行舒适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各 63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患儿不良反应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缓解治疗疼痛,减少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有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