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合并硬膜外脊髓压迫(MESCC)的临床疗效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硬膜外脊髓压迫(ESCC)分级是否有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采用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MESCC患者共37例病例资料,其中双下肢瘫痪23例,总病变椎体39节。治疗前后定期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双下肢瘫痪情况,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值;同时应用MRI评估椎管内ESCC分级变化并计算术后局部病灶有效率,分析比较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局部病灶有效率。结果所有病变椎体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操作均获成功。骨水泥注入量(3.2±1.3)ml/节,125I粒子植入数(25.0±8.6)颗/节,放射剂量(15.0±5.1)mCi/节。术前VAS为8.5±0.8,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上的VAS分别为3.6±1.3、3.8±1.5、3.4±1.4、5.5±1.0及5.9±1.4,术后各随访点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及1年与术后5 d、1个月、3个月比较VA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VAS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随访3个月时,23例双下肢瘫痪患者中有22例恢复了自主行走和排尿功能;术后1、3、6个月及>1年MRI评价MESCC局部病灶有效率分别为89.7%、91.9%、90.6%、94.7%,各随访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近期疼痛缓解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均显著;联合治疗后MRI显示脊髓周围瘤体缩小明显,可显著降低MESCC分级并保持较长时间稳定。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125I粒子 椎体合并硬膜外转移脊髓压迫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创腰椎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LLIF/OLIF)对于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2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行分期微创矫形术,所有患者在第一期从侧方植入LLIF或者OLIF融合器,二期进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或经Wiltse入路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若患者一期手术矢状面畸形矫正不满意,可在二期手术时进行后路截骨矫形。在两次手术前后使用EOS系统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应用EOS软件系统测量、评估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轴(SVA)及冠状面Cobb角。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男6例,女17例,平均年龄(72±4)岁(62~79岁)。9例患者采用LLIF手术,14例采用OLIF手术。16例植入3个融合器,5例植入2个融合器,2例植入4个融合器。平均随访24.2个月(15~42个月)。一期手术后,患者侧弯Cobb角(18°±7°)较术前(33°±8°)明显改善(t=13.2,P<0.01);PI-LL(20°±8o比31°±8o)、SVA[(5.3±2.0)cm比(8.2±3.5)cm)、PT(16°±6°比23°±4°)等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8、4.5、9.0,均P<0.01)。患者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3.4±1.1比6.3±1.0)和ODI指数(27.3%±3.0%比47.1%±5.9%)也均显著改善(t=11.3、17.8,均P<0.01)。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IF/OLIF可以显著改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分期微创手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

  • 标签: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 EOS X线影像采集系统 腰椎斜向椎体间融合术 侧方经腰大肌椎体间融合术 矢状面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椎旁入路显微镜椎管减压术与传统半椎板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将56例患者分成通道椎旁入路组(n=35)和传统半椎板入路组(n=21)两组手术,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功能情况。结果通道椎旁入路组在手术时间(83.1 min±7.3 min)、出血量(18.2 ml±3.9 ml)、卧床时间(37.4 h±7.8 h)及住院时间(3.8±1.1)d,显著优于半椎板入路组[手术时间(86.1±9.6)min、术中出血量(40.5±13.3)ml、卧床时间(63.7±15.8)h及住院时间(6.5d±2.0)d],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1.8±3.4、23.6±2.4及24.2±2.4,显著高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19.9±3.7、21.6±2.8及22.4±2.1),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2.2±1.0、2.0±1.1及0.4±0.1,低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3.1±1.2、2.6±1.3及0.5±0.1),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融合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通道椎旁入路出血量更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短期内临床症状缓解优于传统半椎板入路,长期随访时两种入路预后均满意。

  • 标签: 通道 半椎板入路 腰椎管狭窄 微创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32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和33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Breg细胞(CD3-CD19+IL-10+B细胞)占B细胞的比例,以及Treg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克罗恩病患者于第0、2、6周静脉注射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诱导缓解,其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的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于第14周再次检测PBMCs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并与第0周进行比较。同时,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于第0周和第14周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沉降率辅助评估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结果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克罗恩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整体比较,PBMCs中Breg细胞比例较高[(3.15±1.17)%比(2.64±0.38)%,P=0.024],Treg细胞比例较低[(2.15±0.49)%比(4.25±0.41)%,P<0.001]。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和治疗第14周,克罗恩病组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均呈独立正相关(r=0.628,P<0.001;r=0.749,P<0.001)。治疗第14周,根据症状、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内镜下黏膜愈合进行评估。CDAI<150且内镜下黏膜愈合者定义为缓解组(R组),CDAI≥150或内镜下黏膜未愈合者为未缓解组(N组)。治疗第14周与治疗前比较,R组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5.89±2.60)%比(3.19±1.27)%,P<0.001;(4.59±0.72)%比(2.08±0.47)%,P<0.001],CDAI和CRP均显著降低[CDAI:(63.19±14.69)比(195.62±58.13),P<0.001;CRP:(3.65±2.23) mg/L比(29.80±30.06) mg/L,P<0.001]。治疗前和第14周,克罗恩病患者中Breg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比例与CRP(r=-0.279,P=0.026;r=-0.406,P=0.001)和CDAI(r=-0.409,P=0.001;r=-0.708,P<0.001)始终呈独立负相关。治疗第14周,ROC曲线分析显示"Breg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对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参数(曲线下面积:0.782,截断值:0.895 5,P=0.034)。结论Breg细胞和Treg细胞不仅与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在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中,联合检测这两类免疫细胞对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Crohn病 调节性B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英夫利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有B型和C型冠状面失平衡的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伴有冠状面失平衡DS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I)、腰椎前凸角(LL)、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平衡(SVA)。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健康调查问卷简表(SF-36)。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3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60±6)岁,平均随访(31±10)个月。其中B型24例,C型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截骨方式、随访时间、术前CI、LL、GK、SVA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B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4°±19°,术后降至19°±7°(t=8.496,P<0.001),末次随访时为19°±6°,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657,P=0.518);C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3°±9°,术后降至21°±4°(t=13.53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1°±5°,亦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186,P=0.856)。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B型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恢复优于C型组(t=-2.401、-2.659,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总分、心理功能总分、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伴B型和C型冠状面失衡的DS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后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伴B型冠状面失平衡的D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改善更好。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衡 矫形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联合全身化疗和单纯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全身化疗的60例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和联合治疗组(B组)。A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B组前半程应用DEB-BACE,后半程(BACE术后3 d开始)应用全身化疗,前半程和后半程化疗剂量均为A组药物剂量的1/2。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15/30)和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63.3%比20.0%)、食欲下降(76.7%比43.3%)、脱发(86.7%比40.0%)和骨髓抑制(40.0%比10.0%)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均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A组分别为47.7%±6.6%比52.3%±7.7%,31.5%±4.9%比34.7%±5.8%,1.05±0.24比1.18±0.32;B组分别为49.2%±7.0%比62.0%±14.0%,29.2%±5.5%比42.2%±7.3%,1.07±0.26比1.39±0.42),均P<0.05。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组为30.4%±5.4%比24.5%±4.8%,B组为29.5%±4.1%比21.1%±4.5%,均P<0.05。A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而CD8+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423±85)比(352±64)ng/L;B组:(404±114)比(296±66)ng/L],P<0.05;A组VEGF水平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4.9%和77.9%,2年生存率分别为17.2%和41.7%(Log rank χ2=4.750,P=0.029)。结论DEB-B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鳞癌 化疗 载药微球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75例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低于FEV1%预计值≥60%组[M(Q1,Q3),10.00(0,20.00)比0(0,3.75)mg/d、960(320,960)比320(320,640)μg/d、5(4,8)比4(4,5)次/年,13(9,15)比17(13,19)分](P值均<0.05);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0(0,5.00)比0(0,0)mg/d](P=0.009),其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1、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320(320,320)比320(320,640)μg/d、0(0,0)比0(0,1)次/年](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FEV1%预计值≥60%组[FEV1:(1.21±0.41)比(2.26±0.80)L、(1.84±0.73)比(2.30±0.78)L、(1.70±0.66)比(2.38±0.76)L;FEV1%预计值:46.2(38.5,53.7)%比80.8(66.5,93.6)%、60.1(48.2,71.6)%比87.4(68.5,96.5)%、58.5(48.6,74.8)%比86.6(73.0,97.3)%](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T可明显改善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激素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