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喹硫平少见的不良反应。方法对4家精神疾病杂志近10年刊登的有关喹硫平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硫平少见的不良反应累及11大系统23个病种。发现新的不良反应有:神经系统周围型神经损害,消化系统黄疸,泌尿系统尿潴留、下肢水肿,精神障碍强迫症、谵妄等。结论喹硫平的不良反应虽然较多,但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可治愈。尚属比较安全的药物。

  • 标签: 喹硫平 少见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造影剂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集中监测的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4年造影剂的ADR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收到各类造影剂的ADR报告22份,其中碘海醇8例、碘普罗胺8例、钆喷酸葡胺4例、复方泛影葡胺2例,发生率分别为0.83%,0.32%,0.05%,0.29%.结论:应合理使用造影剂,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儿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长期厌食或有饱胀感、恶心、呕吐,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来就诊的患儿,这些患儿往往精神状况和一般情况都不错。他们究竟该被诊断为何种疾病?又应该进行怎样的检查和治疗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的《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下简称《共识》)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诊疗思路。在此,就《共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解读。

  • 标签: 儿科学分会 诊疗思路 中华儿科杂志 饱胀感 中华医学会 消化道溃疡
  • 简介:Meta分析是系统综述中数据的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目前已涌现出一些关于Meta分析在药物流行病学中的研究,Meta分析应用于药品不良反应有其独特优势。通过介绍Meta分析的概念、研究步骤,结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引起的心血管事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种族差异间的Meta分析实例,指出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Meta分析时,应注意灵敏度分析、亚组分析及选择正确的模型。

  • 标签: META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在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药物的同时紧密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各方面变化,及时发现和诊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同样的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身上再次发生。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对本院2008-2014年的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用药监测.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所收到的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分析研究.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9个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结论:随着抗感染药物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预防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搜集我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的 876 例儿童的资料,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结果: 876 例研究对象中共有 91 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达 10.39% , 不良反应 有 发热、腹泻、过敏性皮疹、局部肿痛、硬结 和 无菌性脓肿。 结论: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应在严格执行接种条例、提高技术操作规范性的同时加强预防意识以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接种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药学干预方法。方法:从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我市阿莫西林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信息,评估阿莫西林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对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和发生时间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口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率(85.33%)高于静脉注射(1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46.67%)、消化系统(22.67%)、神经系统(14.67%)、血液循环系统(9.33%)、泌尿系统(2.67%)等,其中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1d以内和1d以上的比例是77.33%和22.67%,其中1h~24h之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以口服用药为主,皮肤过敏和1h~24h之间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指导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用药途径 发生时间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服务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12-2021.12},选择在本院需要用药治疗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模式,药学组采用药学服务模式,对比药学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概率。结果:药学组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有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发展也在稳步加快。目前中药复方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治疗方式,由于其药理存在多变性,适用性没有中药复方制剂普遍,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分析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成为更多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以此为方向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增多,本文重点就中药复方制剂的合理使用展开研究,就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分析总结了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因,期待可以对后续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合理用药 中药复方制剂 药品不良反应 中药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2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62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者总结分析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应预防措施,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若想有效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还应当结合以往经验对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后制定对应解决措施。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制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和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医院曾经使用过的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完成统计学处理,对使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结果:经显示≥60 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44例(44.00%),其次是≤12岁25例(25.00%),较40~59岁、13~39岁的年龄段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静脉滴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60例(60.00%),其次是口服给药19例(19.00%),较外用和肌肉注射的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皮肤系统在使用中药制剂后的不良反应较其他系统明显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经显示生脉、参麦、炎琥宁、双黄连注射液等是主要使用的中药制剂。其中用药2d时间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共有40例(40.0%),3d后共30例(30.00%),其他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30例(30.00%),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使用中药制剂后不良反应患者,经研究显示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可能性,应当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做好临床管理工作,选择安全的给药途径,经在临床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式,尽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将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患儿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进行研究时段,选择54名儿科收入的患儿开展本次前瞻性对照试验,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对护理结果中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儿科患儿的护理时,将强化风险护理应用于其中,有助于控制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理方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药学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2年1月)内,纳入观察对象80例,均为阿莫西林药物用药后不良反应病例,对所有阿莫西林药物用药后不良反应病例的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因预防感染而使用阿莫西林用药,其中静脉滴注用药患者12例,用药剂量0.3g/次,口服用药患者68例,用药剂量0.5g/次,3次/日,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静脉滴注用药,(p<0.05),80例阿莫西林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用药1-7d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最多,达37例(46.25%),其次是用药30min-1h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19例(23.75%),然后是用药<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15例(18.75%),用药>14d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最少,共4例(5.00%);80例阿莫西林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中,过敏反应最为普遍,共计48例(60.00%),其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共14例(17.50%),然后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0例(12.50%)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6例(7.50%)。结论:阿莫西林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给药途径,控制用药实际,关注患者用药状态,以降低阿莫西林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