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牙周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肿胀组织坏死、化脓或感染、一过性菌血症、神经损伤出血。切除性的牙周手术通常可能导致附着组织的减少。而牙齿移位作为术后并发症从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详细报告了一在接受牙冠延长术后发生牙齿移位的病例,采用上颌可摘式改良Hawley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而将牙齿复位。医生必须在术前仔细检查患牙的咬合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在愈合期内可能出现的牙齿移位。如果不能使咬合与牙弓达到稳定,就可能引起术后牙齿移动,并由此影响患牙的预后使日后修复计划复杂化。

  • 标签: 牙齿 术后并发症 牙冠延长术 移位 牙周手术 咬合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预后。结果:120患者中,男37,女83;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 标签: 口腔淋巴上皮囊肿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先天性无牙部分是由外胚层发育不全引起的先天性牙胚发育异常。根据乳恒牙列、牙胚的缺失情况又分为完全性部分性两类脚。全口完全性无牙罕见,对患者面部外形、咀爵、发音等功能影响甚大,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全口义齿修复,笔者2006年为1先天性无牙患儿镶配了全口义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牙颌 先天性 义齿 全口 修复
  • 简介:目的:回顾上颌窦根治术后患者的长期并发症情况,归纳该术式不足,并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间行上颌窦根治术的住院病例,随访其长期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面部感觉异常、肿胀(感)、鼻塞、面部疼痛、眼部不适、开口受限及复发,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53患者的诊断以上颌窦慢性炎症上颌窦瘘为主,42(男22,女20)接受随访的患者,年龄为13。79岁f平均43岁),随访期为16~75个月,1802.8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期并发症,其中5(11.90%)术后复发、9(21.43%1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结论:上颌窦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复发率高。随着微创观念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发展.以及内镜、超声骨刀等新技术的应用.应以保存上颌窦功能及外形的术式替代传统的根治术。

  • 标签: 上颌窦根治术 长期并发症 手术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1Rieger综合征的典型家系病例,对临床医师认识诊断这一与口腔发育异常密切相关的罕见遗传病提供线索信息.方法:对1Rieger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修复治疗表型分析.结果:临床诊断1Rieger综合征病例家系,显示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方式,该综合征可导致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多数恒牙先天缺失.结论:Rieger综合征是导致先天牙齿缺失的重要遗传性疾病之一,由于修复治疗的需要,可能对口腔医师在这一疾病的发现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RIEGER综合征 先天缺牙 家系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咽造瘘术在头颈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后提供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一2012年7月.20行头颈部手术的患者存我科接受经皮咽造瘘术,由经皮咽造瘘胃管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收集每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诊断、治疗方法、安放胃管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经皮咽造瘘口留置的胃管,无营养不良表现。留置胃管时间最短6d,最长84d,平均43.8d。在随访期内.1患者的胃管意外脱山,2患者的造瘘口渗出物较多,1患者诉说胃管异物感比较明显,1患者因反流性食管炎于术后第6天拔除胃管,其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拔管后造瘘口可白行愈合,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结论:经皮咽造瘘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美观、舒适的优点,简便、经济,容易推广,并发症少,是一项值得推荐的肠内营养方法。

  • 标签: 经皮咽造瘘术 头颈部肿瘤 肠内营养
  • 简介:患者,女,69岁,1999年1月就诊要求镶固定义齿牙.口腔检查:缺失,残根.余留牙结石Ⅰ度,龈炎,牙周盲袋2~3毫米,松动Ⅰ度,死髓牙.原活动义齿咬合关系差,头面及颞下颌关节等未见异常.义齿修复前对余留牙及根面行龈上洁治,死髓牙及余留牙根面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下颌残根保留行覆盖义齿修复.按金属烤瓷全冠要求进行基牙预备,特别注意基牙间取得共同就位道,此时可采用平行测量装置,牙的轴向聚合度适当增加.常规用硅胶双重印

  • 标签: 上颌全牙列 固定义齿修复 固定桥 病例报告
  • 简介: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分为肺结核肺外结核[1]。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有结核患者450万人,肺外结核占整个结核的10%-20%[2]。对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及时、准确的诊断彻底的治愈,不仅可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最重要的措施。结核可分为肺结核肺外结核。常见的肺外结核有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泌尿生殖系结核等。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黏膜 结核
  • 简介:本文报告1罕见的位于腭骨水平板前颌骨的高位埋伏多生牙,应用超声骨刀拔除该2颗高难度多生牙。重点阐述如何进行手术入路去骨设计,在采用超声骨刀去骨,同期拔除2颗多生牙的同时,尽可能保存骨的结构解剖、形态,不损伤相邻健康恒牙,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其效果。

  • 标签: 前颌骨 腭骨水平板 埋伏多生牙 超声骨刀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出血的病因病机。方法:依据56老年人口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展开病因病机分析。结果:通过56老年人口腔出血病例统计出血部位:牙龈42,颊粘膜5,唇部5,舌部4;出血原因:牙周疾病15,不良修复体27,静脉畸形6,牙合创伤5,其他原因3;经查56患者中,有心脑血管病史者43,需长期服抗凝药物治疗者;8糖尿病史,仅5患者否认有相关病史。结论:老年人口腔出血原因复杂,既有全身因素也有局部因素。大力加强老年人口腔保健意识,有效防治老年人口腔疾病,是预防老年人口腔出血的关键。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黏膜 出血 病因
  • 简介:目的通过白色念珠菌改良热酸性酚RNA提取方法与玻璃珠、超声破碎液氮研磨的比较,确定一种有效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方法。方法将培养3h6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分为2,每组分别采用热酸性酚、玻璃珠、超声破碎液氮研磨,提取酵母相白色念珠菌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及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结果1~8号样本RNA总量依次为:9.96、12.72、2.88、4.56、2.76、4.92、7.32、10.68μg。结论热酸性酚是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生物膜 白色念珠菌 RNA提取
  • 简介:目的:寻求清除病灶的同时保存上颌窦黏膜骨组织功能性的手术方法,应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手术方案,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的牙源性囊性病变,并评价手术方法术后反应。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牙源性囊性病变突入上颌窦后份的21患者。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根据病变体积位置采用不同术式。术式1“开窗骨板复位”适用于病变体积大,超过颧牙槽嵴,且上颌窦前外侧壁无明显骨质破坏者;术式2“去骨开窗”适用于病变体积小,近颧牙槽嵴者。手术方法评价包括麻醉效果、出血情况、根据术前设计是否可顺利清除病灶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评价包括疼痛、肿胀骨板存活情况等。结果:15采用开窗骨板复位,6采用去骨开窗。均在20min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为3.72d;肿胀时间平均为7.67d;8术后鼻腔渗血1-3d:1患者术中见化脓性炎症,开窗骨板复位术后发生感染。CT复查见其余14复位游离骨板均无明显吸收。结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时,应尽量保存窦腔黏膜骨板;数字化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准确指导术中截骨范围:化脓性炎症者不适宜行开窗骨板复位

  • 标签: 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 窦黏膜保存 数字化设计 骨板复位固定 超声骨刀
  • 简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纵隔脓肿多为外伤手术或纵隔感染引起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50%^[2]。纵隔中上段脓肿形成主要是颈部感染下行及中上纵隔感染本身引起,如牙源性感染、咽旁隙及咽后隙感染下行或是上段食管损伤引起纵隔脓肿。下纵隔脓肿形成主要源于下段食管损伤,常并发单侧或是双侧胸腔感染。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非常罕见,且临床上容易忽视。现将成功救治的一报道如下。

  • 标签: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急性化脓性炎症 疏松结缔组织 纵隔感染 脓肿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型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的中间型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的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上颌骨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近10年牙列缺失患者的牙列缺失特点及修复状况。方法:对北京口腔医院近10年来诊治的5142牙列缺失患者的全部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牙列缺失就诊率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上牙列牙列缺失病例数目明显多于下牙列牙列缺失病例数目(P〈0.05);2001年至2005年来诊的牙列缺失患者比1996至2000年来诊的牙列缺失患者人数多、平均年龄高、牙槽嵴条件好、回医院复诊的平均次数多、满意度低(P〈0.05);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比较高。结论;现存的患者与以前的患者相比较,就诊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义齿的期望值增强,这就需要口腔修复科医师小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患者高品位的需求。

  • 标签: 牙列缺失 义齿修复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穿腮腺入路 髁突 骨折
  • 简介:本文联合采用硬/软组织移植来扩增具有菲薄生物型特征的牙龈组织。一位26岁的女性,下前牙唇倾伴有MillerⅠ、Ⅲ型牙龈退缩,要求进行阻断性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翻起颊侧全厚瓣、穿孔暴露骨松质、骨移植一期缝合。术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回访。二期手术为潜入式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术后2周、4周、6周、8周1年进行回访。术后3年随访时,牙根间骨凹陷消失,菲薄的牙龈组织得到扩增。一期手术后6个月时仍有软组织退缩.二次翻瓣发现唇侧骨板增厚,侧切牙左中切牙处增厚2mm.右侧尖牙处增厚3mm。左尖牙右中切牙处未发现骨扩增.但右中切牙处的骨开裂有所减小。总体而言,下前牙唇侧骨板增厚、增高2~3mm。二期手术后2个月,几乎所有的根面都得到覆盖,左中切牙处仍有1mm的牙龈退缩。下前牙唇侧软组织增厚2mm.但肉眼未见角化龈高度增加。牙根间骨凹陷消除,软组织得到扩增,牙龈高度增加,牙龈生物型特征得以改变。牙间龈乳头缺损,邻面黑三角仍存在。软组织移植2个月时,左中切牙牙龈仍有部分退缩。结缔组织移植术后1年时,其根面几乎完全覆盖。软组织扩增使牙根间凹陷牙间龈乳头缺损得以消除,临床可见膜龈联合重新形成。术后3年疗效稳定.患者进行咀嚼常规口腔清洁时感觉舒服。唇侧骨板增厚、软组织扩增使治疗效果得以长期稳定,也减小了再次发生临床附着丧失的可能。

  • 标签: 软组织移植 临床报告 手术后 骨扩增 牙龈组织 正畸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因右下颌骨反复肿胀、流脓2年,于2004-07-02首次入院。患者自2002年开始双侧下颌肿胀,随后下颌下缘皮肤破溃,长期流脓,曾拔除右下颌后牙,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在外院多次行下颌骨骨髓炎死骨刮治、瘘道切除术,术后右下颌又反复肿胀,继续流脓。患者13岁时曾发生右股骨、左股骨、左前臂骨折,1998年在外院

  • 标签: 石骨症 下颌骨 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