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相关因素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无意识障碍组5745例(GCS〉8分)意识障碍组591例(GCS≤8分)。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GCS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与社会学因素,以及院前急救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亚型与意识障碍程度关系。结果意识障碍组低教育程度(60.9%vs46.7%,P=0.000)、利用救护车到院(62.1%vs18.5%,P=0.000)、心房颤动(10.0%vs4.8%,P=0.000)、出血性脑卒中(60.9%vs20.8%,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规律饮酒(19.3%vs27.7%,P=0.000)、缺血性脑卒中(36.9%vs78.3%,P=0.000)比例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组。GCS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住院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CI:0.804-0.858,P〈0.01)0.768(95%CI:0.748-0.787,P〈0.01)。与无意识障碍组有关因素有高水平教育、院前延误〉6h、规律饮酒、出血性脑卒中、到院交通方式(救护车)、心房颤动(P〈0.01)。结论GCS可以提供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信息。

  • 标签: 卒中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房颤动 教育程度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CT、MRI表现特征,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患者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8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结果CT组患者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75%、86.25%、5.00%、57.50%,与MRI组患者95.00%、90.00%、5.00%、5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检出率分别为78.75%、66.25%,较MRI组患者62.50%、50.00%高(P〈0.05),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分别为47.50%、61.25%,较MRI组患者63.75%、77.50%低(P〈0.05)。结论CTMRI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敏感性,CT骨质分辨率更高,MRI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高血压 CT MRI 病理表现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对冠心病(CHD)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影响程度。方法131例CHD患者由本人独立填写完成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根据BDI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34)、非抑郁组(n=97)并分别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1)131例CHD患者SF-36各维度均低于中国常模,除社会功能外各维度显著差异(P<0.01),抑郁组CHD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外各维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2)抑郁组CHD患者CPET结果中峰值氧耗量(VO2peak)、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无氧代谢阈值负荷(LoadAT)均低于非抑郁组,分别为VO2peak:(17.3±1.7)ml·kg^-1·min^-1比(18.6±2.9)ml·kg^-1·min^-1,P<0.05;VO2AT:(12.0±1.7)ml·kg^-1·min^-1比(13.2±2.2)ml·kg^-1·min^-1,P<0.01;LoadAT:(30.7±11.4)J·s^-1比(36.0±13.9)J·s^-1,P<0.05。(3)CHD患者SF-36与运动耐力相关(P<0.05);SF-36各维度得分与BDI评分显著负相关(P<0.05);BDI评分与CPET结果中VO2peak、VO2AT、LoadAT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抑郁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下降,抑郁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密切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 生存质量 运动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效果显著,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胚胎脑细胞在脑梗死灶内分化、整合状况神经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可能.方法将正常人胚胎脑细胞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后,移植到免疫抑制11只肾高血压大鼠大脑皮质梗死灶内,并与未移植5只脑梗死大鼠作对照.8周后取大鼠脑组织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移植了人胚胎脑细胞存活10只大鼠中,6只移植物生长.移植物内有新生血管,细胞分层排列趋势.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移植物内有细胞分化,并存在大量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树突轴突汇集成束,整合到宿主脑内.结论培养的人胚胎脑细胞能在免疫抑制大鼠脑梗死灶内生长、分化整合,提示神经细胞移植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突破方法.

  • 标签: 胎脑 人胚胎 脑细胞 脑梗死 大鼠 移植物
  • 简介:心肌病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疾病,对心肌病心力衰竭有效诊治一直医学界相关领域内研究重点。本文阐述了心肌病心力衰竭病因研究及分类;综述了心肌病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心肌病及心力衰竭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改善心功能,目前,在改善心功能方面,基因疗法细胞疗法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心肌病 心力衰竭 研究 进展
  • 简介:目的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效果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心肌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甲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乙组患者40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同时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增加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安全较高,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开展。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难治高血压(refratoryhypertension,RH)经充分合理联合三种以上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1个月以上血压仍未降为目标血压。其标准为140/90mmHg以下或单纯收缩压不能降至140mmHg以下。我们对临床遇到长期血压控制效果欠佳135例高血压患者难治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传导(CC)临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034例CC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多发生于各类心脏病人,占66.6%;对激动影响多为影响其后激动传导,占48%;发生CC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占28.1%;CC类型,以顺向型多见,占47.4%。结论CC确是引起复杂心律原因之一。

  • 标签: 隐匿性传导 心电图 心房颤动 复杂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高血压(RH)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3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RH208例、NRH9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素活性、醛固酮等,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RH与NRH组间各生化指标、肾素活性、醛固酮、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房室间隔厚度差异.结果①RH患者与NRH患者相比,血糖、肾素活性、醛固酮/肾素(ARR)、病程、BMI、eGFR、尿酸、左房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后退法显示,肾素活性(OR=1.251,P=0.001)、血糖(OR=1.223,P=0.061)、BMI(OR=1.106,P=0.008)、病程(OR=1.045,P=0.001)与难治高血压独立相关.③在RH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间病程、BMI、血糖、吸烟、肾素活性、eGFR、室间隔厚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gPRA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3,P=0.000);LgPRA与eGFR呈负相关(r=-0.164,P=0.018);LgPRA与肌酐无明显相关.结论RH患者存在多重相关危险因素.青年RH患者靶器官损害与高肾素水平有关.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年龄 肾素活性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患者男性,72岁。咳、痰、喘20余年,加重1d入院。查体:血压120/85mmHg,心率83次/分,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元明显传导,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临床诊断:肺源心脏病。心电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R间期0.16s,频率73次/分。QRS电轴左偏-68°,Ⅰ、avL导联呈qR型,RavL〉RⅠ-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V1导联QRS呈rSR′型,各联QRS波终末部粗钝。QRS波时限0.13s。并可见频发房期前收缩及室期前收缩。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QRS电轴左偏 QRS波时限 诱发 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根据一项新研究,添加服用维生素C或E不能帮助预防年龄相关白内障。白内障或眼睛晶状体浑浊老年人失明主要原因。年龄相关白内障影响一半以上超过65岁美国人。手术去除白内障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并且除了戒烟多吃富含水果与蔬菜饮食之外,关于如何预防它们知道很少。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维生素C 预防 晶状体浑浊 治疗方法 老年人
  • 简介:大量高血压患者通过电话邮件与我交谈过,许多人以为自己因父亲或母亲患高血压而遗传,问喝小分子水能治得好吗?高血压不是遗传病,高血压因热源食物长期过多,而致动脉粥样硬化才形成。喝小分子水就是要祛除家族遗传倾向原发性高血压。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小分子水 祛除 致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热源食物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服务居民高血压干预效果与治疗依从。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高血压患者240例,男性126例,女性114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记录患者高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患者健康行为情况与治疗依从。结果干预组采用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76.7%,干预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28.4±12.0)mmHgvs.(138.2±16.1)mmHg]、[(82.5±9.4)mmHgvs.(92.2±10.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提升患者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以及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社区干预 高血压 依从性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Brugada标准、Steurer标准、Verecke标准以及这3种标准中各个单项标准对诊断室心动过速(VT)价值及其存在缺陷。方法对120例VT者发作时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分析。计算以上各种标准对诊断VT敏感性以及上述3种标准对各种器质心脏病所致VT及无器质心脏病特发性VT(IVT)敏感性。结果3种标准中各个单项标准对诊断VT敏感性较低,均小于60%;而多项组合上述3种标准对诊断VT敏感性明显提高,依次分别为:96.7%、74.2%及86.7%。另外,3种标准对器质心脏病所致VT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1%、81.3%及96.7%,而Brugada标准对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型IVT敏感性较高(100%),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型IVT敏感性较低(40%),而Steurer标准及Verecke标准对IVT敏感性均较低(0%~12.5%)。结论心电图单项标准对诊断VT敏感性较低,不能依据心电图某单一标准来诊断VT。多项组合Brugada标准是诊断VT最敏感方法,但对LBBB型IVT敏感性较低。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其它诊断标准综合考虑。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Brugada标准 Steurer标准 Verecke标准 心电图单项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室心动过速(VT)与QT离散度(QTd)之间关系.方法测量32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VT者QTd.结果32例VT组(A组)QTd(70.3±38.4)ms,对照组(B组)QTd(50.6±19.7)ms,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QTd增大有助于对VT预测.

  • 标签: VT 室性心动过速 QT离散度 DCG 对照组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腔隙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与非LI危险因素,推测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13日入住我院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患者LI148例非LI148例。根据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数目及位置分为单发LI113例,多发LI35例;单发非LI97例,多发非LI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危险因素。结果单发LI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发生率较多发LI(0.88%vs11.43%,P=0.013;1.77%vs17.14%,P=0.002)、单发非LI(0.88%vs11.34%,P=0.001;1.77%vs16.49%,P=0.000)、多发非LI(0.88%vs9.80%,P=0.018;1.77%vs17.65%,P=0.000)明显低。与单发LI比较,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为多发LI(OR=26.353,95%CI:2.778~250.007,P=0.011;OR=11.483,95%CI:2.202~59.891,P=0.011)、单发非IL及多发非IL独立危险因素。多发LI与单发非IL多发非LI心房颤动及同侧动脉狭窄≥50%等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结论单发LI与多发LI具有不同发病机制,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心源性栓塞为多发性LI重要发病机制,但参与单发LI发病过程概率相对较少。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心房颤动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