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量基础临床研究已证实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IPre)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降低围手术期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但RIPre具有特定的保护窗,因此研究者们采用多次肢体RIPre来延续该保护窗,从而为心血管疾病探索出一条新的预防康复手段。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的疗效.方法41例慢性AF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于术前3d内和术后3个月用SF-36量表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41例慢性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时间178d~515d,36例顺利完成随访并按消融术效果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复发组(13例).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精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心悸与心动过速症状减轻,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昏和活动受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结果分析,成功组和总体改变一致,而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但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房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的应用时机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01月-2015年0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甘露醇组(41例)和晚期应用甘露醇组(39例)。其中早期应用甘露醇组在脑出血发病24h内使用甘露醇,晚期应用甘露醇组在脑出血发病24h后使用甘露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水肿体积血浆MMP9变化。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血浆MMP9的表达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第6d、12d后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血清MMP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甘露醇组在治疗后第6d、12d脑水肿体积与晚期应用甘露醇组比较均扩大(P<0.05);早期应用甘露醇组在治疗后第6d、12d血浆MMP9表达与晚期应用甘露醇组比较均增强(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可能与MMP9的激活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甘露醇 脑出血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导尿管留置以及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训练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对其膀胱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患者女,50岁,主诉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有心悸11h。查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前壁心肌缺血,右柬支传导阻滞,以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心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节律规整,心音弱,可闻病理性第四心音,

  • 标签: 左室血栓形成 扩张型心肌病 交感风暴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血压病史 前壁心肌缺血
  • 简介: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院收治382例确诊的首次脑出血患者,其中发现急性期并发癫痫36例(10.61%),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癫痫 出血性脑卒中 CT MRI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GH)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前后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改变以及r-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住院确诊DCM者46例,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组(A组)与r-GH治疗组(B组),用r-GH4u皮下注射三个月后,测定治疗前后的P-R间期、心率、ST段、QRS波群间期血清GH、IGF-1、TNF水平、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心胸比例。结果①心电图在A组与B组的ST段、心率P-R间期在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NF在正常组与心力衰竭组,A组与B组内组间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r-GH、IGF-1在A组与B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心胸比例、LVEDd、LVESd在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剂量的(r-GH)治疗DCM能够使心功能改善,短期内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重组人生长激素 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含量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2例48小时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进行测定,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CT所示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MMP-9的含量与CT所示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MMP-9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抑制因子-1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康复锻炼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产后40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400例,其中200例为阴道分娩组,200例为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图变化、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74.00%高于剖宫产组64.5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几率15.00%低于剖产产组23.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5.00%低于剖宫产组14.0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23.00%、Ⅳ级几率52.50%分别高于剖宫产组15.00%、4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低于剖宫产组13.15±1.27vs14.28±1.30ms,速度值低于剖宫产组16.61±1.54vs17.93±1.51ms,峰值低于剖宫产组18.32±1.14vs19.47±1.10ms,功值低于剖宫产组78.53±5.62vs84.97±5.61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高于剖宫产组17.53±1.25vs16.42±1.28ms,速度值高于剖宫产组20.28±1.30vs19.03±1.26ms,峰值高于剖宫产组21.57±1.20vs20.51±1.16ms,功值高于剖宫产组94.23±4.41vs91.36±4.56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几率同剖宫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几率2.50%低于剖宫产组7.00%,尿失禁几率1.50%低于剖宫产组5.00%,阴道前壁膨出几率0.50%低于剖宫产组3.50%,阴道后壁膨出率1.00%低于剖宫产组4.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均能降低盆底肌力,引发盆底肌功能障碍,但剖宫产对盆底肌功能的近期影响相对较小,产后合理有效的盆底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且阴道分娩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分娩 剖宫产 盆底肌功能 康复锻炼
  • 简介: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尼地平是一种兼有L型和N型钙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降压效果显著,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以明显地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西尼地平 高血压病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间隙性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射频消融术。方法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型预激1例,B型预激1例,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射频消融。结果左前游离壁2例,左侧壁1例(A型预激),左后壁旁道2例,右侧三尖瓣环10点处1例(B型预激)。所有旁道具有1:1室房传导功能,6例患者均有间隙性旁道逆传阻滞,均呈2:1室房逆传阻滞。在右室起搏下或窦性心律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不论隐匿性或显性房室旁道均可发生间隙性室房逆传阻滞,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阻滞现象,以免漏诊。

  • 标签: 逆传阻滞 房室旁道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右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性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灌注显像时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改变,并与4min、6min腺苷负荷试验进行比较。方法将83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组1为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8例;组2为4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7例;组3为6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8例。组1在注射腺苷前1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三组病例分别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0.14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min、4min和6min。结果①三组病例在注射腺苷3min、停药时分别与基础状态比较,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房室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在三组病例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4%、7%和32%、33%、3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与4min腺苷负荷试验、6min腺苷负荷试验相比,具有对心脏产生负荷、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应心电图改变相同的作用,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却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受检者对试验的耐受。

  • 标签: 腺苷 阿托品 药代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心电描记术
  • 简介:在用普通立体定向仪进行微创脑出血手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入颅点和引流管前端侧孔长度,一直是个难点.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4月实施立体定向血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成功治疗脑出血137例.通过这些手术,总结出确定颅外空间点、靶点的双点置管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脑出血 置管 血肿腔 内引流 微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痰病与单纯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心电图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5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疾病(A组)同期单纯心血管疾病(B组)住院患者178例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并对A组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临床意义进行讨论。结果两组复极异常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律失常、房室肥大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对心脏的复极过程有一定影响,并可提高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脑梗死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ucedcontourcardiacoutput,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PiCCO技术持续监测4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其治疗24h的心指数(cardiac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lungwaterindex,EVWI)、全心射血分数(generalejectionfraction,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neralenddiastolicindex,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SVRI),并以28d存活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两组PiCCO相关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死亡组对比,存活组治疗24h时CI、GEF明显更高,SVRI、EVWI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h时CI、EV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可建立预测预后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分=-4.6×CI+4.5×EVWI,经ROC分析,该模型预测患者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976,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结果利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CIEVWI,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预后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 心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