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中药外敷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针灸推拿法进行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外敷,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的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口角歪斜恢复、额纹消失恢复、舌味觉消失恢复所需时间短;临床疗效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中药外敷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TI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4例14d内仍有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紫癜,停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中医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同病因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及构成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分为激素组、酒精组、创伤组、特发组、激素+酒精组,总结各组患者构成比及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创伤组和特发组患者多单侧发病,上述两组与酒精组、激素组和酒精+激素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酒精组(P<0.05);酒精+激素组男性发病显著多于激素组、创伤组和特发组(P<0.05);激素组患者患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组患者(P<0.05);酒精组患者潜伏期显著长于激素组和创伤组;酒精组和特发组患者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激素组患者和创伤组患者;创伤组患者疾病分期显著高于激素组、酒精组和特发组,酒精组ARCO分期高于激素组和特发组。结论导致股骨头坏死最主要的原因是激素的使用,多发生于年轻患者,因创伤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确诊时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多较晚,由于饮酒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以男性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21位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胸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发现21例患者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起源于胸廓内动脉11例,锁骨下动脉9例,椎动脉1例。术后18例咯血立即停止,3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3个月咯血复发,经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超选择性BAE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患者,进行超选择插管栓塞,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应用PEG-IFN期间症状困扰、生活受干扰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并分析症状困扰、生活受干扰程度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以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我院应用PEG-IFN治疗的84例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DAnderson症状调查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调查该群患者应用PEG-IFN期间的症状困扰和焦虑、抑郁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症状困扰及生活受干扰评分为2.27和2.67,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症状困扰和生活受干扰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症状困扰在应用PEG-IFN的慢乙肝患者中较为普遍,且症状困扰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症状困扰,同时应关注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指导合理的宣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